《康德的世界》是一本曼弗雷德·蓋爾(Manfred Geier)編制,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在2012-7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作者:【德】曼弗雷德•蓋爾(Manfred Geier)
- 譯者:黃文前 / 張紅山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
- 頁數:352 頁
- 定價:4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708960
《康德的世界》是一本曼弗雷德·蓋爾(Manfred Geier)編制,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在2012-7出版的書籍。
《康德的世界》是2018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在這部通俗易懂的傳記中,讀者不僅可以看到康德的學術態度,寫下《純粹理性批判》《道德形上學》等著作的具體背景,還能了解他的更多人生經歷。內容簡介伊曼努爾·康德,1724...
《康德的世界》是一本曼弗雷德·蓋爾(Manfred Geier)編制,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在2012-7出版的書籍。 內容介紹 伊曼努爾·康德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一生都在關注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我能夠知道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可以期望什麼?人是什麼?他認為,從生存的角度看,人雖然是一種自由行動的、能夠作些自我改變的...
《國王般的人民:康德的世界主義法權-和平理論》是20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德】奧特弗利德·赫費。內容簡介 德國哲學家康德以“三大批判”而著稱,但對其法權-國家哲學,則知者寥寥。在一定程度上,奧特弗利德?赫費的《“國王般的人民”——康德的世界主義法權-和平理論》就是為了糾正這一偏誤而作...
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認為,我們其實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論斷就是:人是萬物的尺度。他的這一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著共同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宗教方面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
二律背反(antinomies)是18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提出的哲學基本概念。它指雙方各自依據普遍承認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公認的兩個命題之間的矛盾衝突。由於人類理性認識的辯證性力圖超越自己的經驗界限去認識物體,誤把宇宙理念當作認識對象,用說明現象的東西去說明它,這就必然產生二律背反,而實踐則可以讓主觀體現客觀...
《從世界主義者角度看世界通史觀念》是康德在1784年發表的一篇出色的論文。行文雖短,但涵蓋的內容卻相當豐富。該文認為世界歷史是人類的稟賦在歷史中得到得到不斷發展的一個有目的的進程。在他看來,自然賦予人類的所有才能終將在時間的進程中顯示出來,並得到充分發展。人類這種由理性支配的稟賦只能在種族中而不能在...
但是,在康德看來,邏輯概念範疇不是來自感性經驗,而是人類認識能力自身固有的,從而實際上否認了邏輯的客觀性。G.W.F.黑格爾批判了康德的批判的方法論。他堅持邏輯的客觀性,但把整個世界的歷史發展看作是絕對理念的辯證的邏輯的發展。黑格爾在《邏輯學》中,強調了理念辯證法作為普遍的認識方法和一般精神活動方法的...
《作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是198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國)叔本華。內容簡介 全書綜合康德的意志理論、柏拉圖的理念論和印度哲學的悲觀主義而形成唯意志論體系。認為世界只是感覺和表象的世界,表象後面的實體是不可知的,但可以通過人自身的直接經驗達到。不可知的實體即意志,是萬物的基礎,人的本性是...
一、西方世界主義的歷史源流與內涵 二、當代西方世界主義政治哲學的三重維度 三、當代西方世界主義批判及回應 第一章 西方世界主義思潮的理論淵源 第一節 斯多葛學派的世界主義 一、世界城邦 二、自然法 三、公民責任 四、小結 第二節 康德的世界主義 一、世界主義的含義 二、世界主義與世界歷史 三、世界公民法與...
《判斷力批判》是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創作的美學著作,該書首次出版於1790年,是康德的哲學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前兩部是《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全書論美學的只是第一部分,即“審美判斷力的批判”,討論了天才、藝術和審美意象等問題,該書還討論了審美趣味既不根據概念,又要...
海德格爾與康德之間的關係問題是西方哲學的重要論題之一。本書圍繞“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時間論題,來探討海德格爾對康德時間學說所作的現象學解釋如何影響其前後期思想的轉型和思想的展開。一方面呈現前期海德格爾以《康德書》為核心而對康德哲學尤其是康德的時間學說展開的現象學解釋的具體思路和步驟;另一方面評估...
《牛津通識課:從康德到海德格爾》是由2021年1月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品簡介 人是否有理性?人是否可以用理性認識世界?德國哲學家們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搭建了各自的哲學思想體系。康德說:人就是目的本身,任何時候都不能被當作工具。黑格爾說: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
《邁向世界共和國》是台灣商務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柄谷行人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改變二十一世紀衝擊而大膽的社會構想 如果光靠一個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也不行,同時性的世界革命也不可能的話,到底要怎么做才好呢?在這裡,成為關鍵的,就是十九世紀一直都被輕忽的康德的「世界共和國」理念,憑藉各國讓渡出主權而得以...
現象界 現象界是18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基本概念,它的意思是指人類意識的物質世界,也就是人們所認識的實在界。康德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與對象一致,卻是對象與人的認識能力相一致。康德強調主觀心靈的作用,但也正是因此,“世界”被限定為“人的世界”。
如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善—惡二元論,柏拉圖的理念—事物二元論,康德的本體—現象二元論,以及有些倫理學所認為的在事實陳述與價值判斷之間存在著一種無法縮小差別的二元論。概念 二元論(dualism)的概念是很早就提出的;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
物自身原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提出的哲學基本概念,又譯“物自體”或“自在之物”。它指認識之外的,又絕對不可認識的存在之物。它是現象的基礎,人們承認可以認識現象,必然要承認作為現象的基礎的物自體的存在。概念 自在之物作用人的感官,它是人的感覺的來源,感覺材料一經主體所具有的先天的時空形式的整理,就...
理性不能越過這個界限干涉物自體的世界。為了解決科學知識中現象和本質的矛盾,康德有意識的假設了意志自由、靈魂不死、上帝存在三個因素,建立了實踐理性知識對現象世界知識的補充,並試圖通過目的論的觀點,在審美活動中達到現象和本質.自由和必然.有限和無限的統一。康德的哲學之所以叫純粹理性批判就是要對理性的認識...
在康德哲學中,同“經驗”相對。意為先於經驗的,但為構成經驗所不可或缺的。康德認為客觀物質世界只能給人們一堆雜亂無章的感覺材料,而知識的構成全靠用人的頭腦里固有的“先天形式”來加工整理,因此先天形式和後天的經驗是構成知識的根本要素。康德概念 康德本人對這個當時還特屬於他自己哲學的概念做過兩方面的...
經驗世界無法為這種普遍的道德意志提供依據,則有必要保留超驗的“上帝”“靈魂”等一系列可以決定著我們具有自我決定能力的事物。基本概念 人類理性有兩種功能,一是認識功能,一是意志功能,康德稱前者為理論理性,稱後者為實踐理性。在近代哲學中,康德是把實踐範疇引入哲學的第一人,不過他所說的實踐還只限於倫理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