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
前蘇聯學者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在
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存在著45~60年的長期波動。這種長期波動被人們稱為康德拉季耶夫
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這裡把
科學技術體系劃分為科學原理、技術原理和套用技術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的關係上,科學原理的發展決定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不可能超越科學原理決定的限度;同樣地,技術原理的發展決定套用技術的發展,而套用技術的發展又受到技術原理的限制。在科學原理的發展促進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促進套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原理和套用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科學原理的發展。一定的技術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得到發揮、轉化為套用技術並物化為生產力以後,這一定的技術原理就會面臨突破。技術原理的突破是以它轉化的套用技術及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並以一定的科學原理為前提的。同樣地,科學原理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定的科學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發揮並轉化為技術原理、套用技術和物化為生產力以後,也會面臨突破,這種突破也是以它轉化的技術原理、套用技術和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的。 因此,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個辯證地
自我否定的過程。這種自我否定的力量是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蓄積起來的,是一個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過程。德國學者傑哈德·門施“在70年代研究了110種技術創新,通過統計創新時間(最初商業化時間),畫出了創新發生時間——創新頻率曲線,結果曲線呈波浪形的長期波動趨勢。曲線表明18世紀60年代,,1825年、1885年和1925年這4個技術創新的高峰時刻正是世界性經濟
蕭條的中期。因此,他得出結論,經濟蕭條是技術創新迸發的前提,技術創新的結果是表現為經濟成長。”英國學者弗利曼根據1920~1970年62項創新的發明時間和大規模商業套用時間得出結論:技術創新是按
技術體系進行的,新技術體系中的各項技術在各自產業中的份額按S形曲線增長。所以,整個新技術體系對經濟成長的作用表現各種技術的S形曲線的迭加⑧。他們的
研究結論從套用技術和物化生產力方面反映了
科學技術體系的辯證發展過程。
定義
康德拉季耶夫
周期理論
前蘇聯學者康德拉季耶夫對英、法、美等
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
利率、
工資、
對外貿易等36 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波: (1)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 (2)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為24年,下降為23年,共47年; (3)從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後是下降趨勢。全過程為140年,包括了兩個半的長周期,顯示出經濟發展中平均為50-60年一個周期的長期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認為,生產技術的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
金礦的發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市場的擴大一般不會引起長時期的經濟高漲,相反,經濟高漲會使擴大新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技術的新發現一般出現在長
周期的下降階段,這些新發現只會在下一個大的上升階段開始時被大規模地套用。由於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因此,它又是挑起戰爭和革命的主要因素。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
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東西,尤其與
資本積累密切相關。
提出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周期性波動的理論。 1925年
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國發表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
他對英、法、美等
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
利率、
工資、
對外貿易等36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波:
(1)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
(2)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為24年,下降為23年,共47年;
(3)從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後是下降趨勢。全過程為140年,包括了兩個半的長周期,顯示出經濟發展中平均為50-60年一個周期的長期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認為,
生產技術的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
金礦的發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市場的擴大一般不會引起長時期的經濟高漲,相反,經濟高漲會使擴大新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技術的新發現一般出現在長周期的下降階段,這些新發現只會在下一個大的上升階段開始時被大規模地套用。由於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因此,它又是挑起戰爭和革命的主要因素。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
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東西,尤其與
資本積累密切相關。
詮釋
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imitrievich Kondratiev,1892—1941)是
十月革命前後都很活躍的
俄國學者,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他的聲譽主要來自
長波理論。所謂“長波”指的是經濟成長過程中上升與衰退交替出現的一種
周期性波動。由於康德拉季耶夫觀察到的周期比人們觀察到的另外兩種
經濟波動的周期“
尤格拉周期”和“
基欽周期”明顯要長,所以被叫做長波或者長周期。
影響
在康德拉季耶夫以前,人們已經注意到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時段的
繁榮與
蕭條的交替存在著某種規律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提出過長
周期的構想。康德拉季耶夫的貢獻在於用大量經驗統計數據檢驗了長周期的構想,從而使之成為了一種比較系統的周期理論。因此,1939年經由
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都接受了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這一術語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長時段的波動。
出現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 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周期》(1928年)等論著。在這些論著中,他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發現發達
商品經濟中存在著為期54年的
周期性波動。按他的研究,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長波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 1851年為衰落期;第二次長波開始於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第三次長波開始於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於1914—1920年間,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在50年左右的周期中,一般說頭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
投資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其後 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
大衰退的出現。
熊彼特等人後來繼承和發展了長波理論,並重新確定了
資本主義經濟三次長
周期的起止時間。熊彼特在1934年英譯版的《
經濟發展理論》中對三次長周期的分期為:
(1) “長波”I—— 從大約1783年到1842年,是所謂“
產業革命時期”,這個周期的基本特徵是手工製造或工場製造的
蒸汽機逐步推廣到一切工業部門和工業國家。
(2) “長波”II—— 從1842年到1897年,是所謂“蒸汽和鋼鐵時代”或“鐵路化時代”,其特徵是機器製造的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機,並得到普及。
(3) “長波”IlI—— 從1897年開始(當時這個“長波”尚未最後結束),是所謂“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 ,其特徵是電動機和
內燃機在一切工業部門中的普遍套用。
方法
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論用
計量經濟學方法確定了長
周期的長短,從經驗上描述了每個周期中上升和下降階段的表現。不過,雖然康德拉季耶夫猜測
長波的存在與
科技革命浪潮有關,但對長波出現的原因卻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使用新數據和新技巧的計量經濟學研究無法確定長波是否真的存在,這使長波理論帶有顯著的經驗假說性質。非常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有許多人試圖解釋長周期存在的原因,提出的猜想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例如,有人認為長周期的存在和
太陽黑子活動的周期有關,有人則認為跟人的世代交替有關,還有人認為跟廠房和設備的更新周期有關,人們還可以猜想長周期跟專利保護的年限有關,從理論上講,
巨觀範圍內的任何周期都對長周期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熊彼特曾試圖用他的
創新理論對長
周期給出了一個系統的解釋,但創新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一個周期是55年而不是75年。
首先
穩定的長
周期最多只可能在一個比較短的時期記憶體在,從較長的
時間尺度上觀察,長周期的長短必然會發生改變,也就是說,從長期的觀點看,並不存在長周期。實際上,人們已經觀察到了中周期和短周期紊亂的現象,觀察到長周期的破滅也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
長
周期最多只可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經濟中存在,人們已經觀察到,不同國家的長周期的步調並不一致,那么,可以想像,隨著全球
經濟一體化的加快,這些國家間的經濟往來必然會增多,產品、服務和
生產要素會不斷越過國界流動,使得這些國家的長周期的步調趨向一致,但這一趨向一致的過程又會被下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打破,因為技術革命最先會在一個國家出現,然後才向其他國家擴散。所以說,在大量的周期性因素和非周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可能存在一個穩定的長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只考察了兩個半長周期,到今天人們見到的也不過4個長周期,如果說還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長周期,則完全可能是一種巧合;最後,因為周期性
經濟波動的一個指標是
價格水平的波動,從理論上講,如果存在周期性的波動,那么這種波動也一定是不可預測的,正如企圖預測
股票市場走勢的各種波浪理論一樣,一旦人們知道了這一周期性的波動,人們就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各樣的
套利活動,最終完全化解掉預測中的波動。
顯著區別
經濟
周期理論同普通的
經濟成長階段論的一個顯著區別在於它認為經濟發展具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周期,而且相鄰兩個周期緊密相連,所以
經濟周期理論允許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進程做出一個預測,按照前幾波的時間外推,
產業革命後
資本主義的發展從20世紀末開始應該進入第5個
長波,於是,非常自然,現在國內外都有人在第5個長周期的框架下討論未來幾十年中的主導技術、管理方面的變革以及國家應該採取的政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