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其他信息,藝術思想,主要貢獻,獲獎記錄,社會評價,作品賞析,
人物經歷
康 寧(1950.8—)四川江安人。擅長版畫。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 學院。現任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創作科研處處長、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新松》獲 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少女和羊》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泉》獲第十屆全國版 畫展銅獎、《琴》獲全國第五屆三版展銀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及大英博物館收藏。
研究方向
康寧的寫意花鳥畫,既延續了傳統中國畫的筆法墨工,又創新了自己的藝術精神融入其中,可謂是承前啟後的作品。在武俠小說里,高手的最高境界是無門無派,沒有套路,招數變化萬千。在繪畫當中也是同理,畫卷最終所呈現的作品讓觀者看不到點滴技巧的痕跡,表現畫功於無形才是上等的畫作,上等的畫家,康寧就是這樣的代表。
康寧的花鳥畫摒棄了古人憂傷、懷古的基調,給人們展現出一種完全不同意義的觀賞感受,猶如春暖花開時一陣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洋溢著生命力和激情,這是他藝術氣質的展現,是他對大自然感情的升華。
其他信息
康寧的故鄉江安是一座濱江而臥的古鎮,盛產桔子和竹;出過著名的藏書家、教育家傅增湘,蜀中才女黃稚荃等先賢;抗戰時期的中國戲劇搖籃江安劇專……。那裡有他童年旳天趣,也有他成長的煩惱,更有多元文化的薰陶。康寧的父親康開俊早年在重慶北碚兼善中學任教導主任,建國初年任四川江安縣二中校長,後在瀘州教師進修校教物理,為宜賓權威物理教師之一。康寧排行老么,上有一姐兩哥。康寧國中畢業後下江安大橋鄉當了6年半的知青,後招入瀘天化工廠當了3年半的工人,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康寧在涉及版畫之前,除了版畫,什麽畫類都搞過,比如油畫、國畫、連環畫、雕塑等。而僅有的一次“半途而廢”的版畫實驗是用普通小刀在一塊廢桌球拍的背面亂刻畫了一通,卻不知道如何印出來。並且,在入美院之前,就有雕塑作品發表於四川日報。他當年考美院填志願,第一志願是油畫,第二志願才是版畫,第三志願是國畫,而被校方版畫系錄取。其實,在這之前搞的黑白連環畫就類似黑白版畫。冥冥中有一種神的力量在牽引,注定多年後中國畫壇會升起這顆熠熠的版畫之星。
藝術思想
作為版畫家的康寧,作品主要是黑白版畫。“最初是因為某些環境、條件的限制,覺得要方便些,到後來就愈迷戀於黑與白,刀與木的感覺和體驗”。“我欣賞黑白的單純、簡潔、明朗和內含的張力。從多年的實踐和思考中,我同時感到木刻這一古老而又原始的藝術創作方式,其實還大有挖掘和發展的潛力。作為藝術家傳達表述自身思想與情感的藝術語言,需要藝術家從自我的真實體驗、感悟、理解和思考中去把握、創造和升華。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在作品中強調中間灰色調,摒棄了大塊的黑白對比,而更專注於各種刀痕的組織。我認為木刻的精髓在於刀與木這兩種硬質材料之間的碰撞,刀痕是其非常重要的審美元素。在灰色的組織和碰撞中,才使刻刀有更多的表現的天地,才使得刀與木的交融變得豐富而多層次,也才使得黑與白的構成能夠迸發出‘光’和‘色彩’的魅力。如果說,最初的思考和實踐主要源於針對傳統黑白木刻從文學書籍的插圖演變而來形成簡潔、幅面小、‘對比強烈’、‘形象鮮明’等等既成的樣式和風格的一種反思和逆向的考慮。那么,後來對黑白木刻藝術語言的努力探討和思考,便成為我藝術創作活動的自覺行為。”我的作品幾乎都是滿幅式的構圖,強調畫面整體的結構、氣勢和節奏的處理。試圖在各種灰色刀痕的變化中創造出豐富而有變化的運動節奏。為此,我特別注意造型中黑與白的轉換關係。比如形體邊緣線的處理,我讓它與背景、空間自然地融合,強勁的形體不是靠簡單生硬的輪廓線,而是依靠黑白的自由變化、轉換和具有動感和光感的點、線從背景中凸現和召喚出來。邊緣線不斷與背景變化和交融。這一點,與過去傳統黑白木刻中形體之間簡單、生硬的對比處理是很不相同的。在主題的選擇上,我較多地迴避直接描寫現實生活具體的場景、情節、趣味和形象的具體性。我認為,任何瑣碎和具體的生活細節的描寫都不足以涵蓋我對於生活的真正理解。我更注重某些具象造型與整體抽象結構和某種超現實意味的對照,力圖創造出一種更為精神化的現實。可以說,對生命、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關注,是我創作的重要母題。
近來,我更加關注木刻材質的運用和材質美的挖掘。我儘可能地在木刻中保留和體現木版材質的天然、原始、質樸的韻味。大型木刻作品《延續的片段》即利用天然原木版材的自然形態和材質特性,以強調作品的厚度和力度。整體作品具有漢簡的意味而更增加其民族化的精神內涵。我同時嘗試運用實木版材的直接展示和呈現,以使人的情感體驗與刀木之美有更多近距離的面對面的交流。”“ 近期我正在創作的一系列“人與馬”為主題的原木木刻作品和一組以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花鳥”為題材的大型作品,以現代觀念解構和重組了客觀物象。既有與傳統符號的聯繫而又絕然不同於傳統文人所關注的筆墨情趣。同時,我將這組作品以原版的方式展示,我把它稱之為‘原木木刻作品’。
主要貢獻
《夜與晝》、《泉》、《少女和羊》、《新松》、《生命.樹》(系列)、《琴》、《苞米揚花》、《《眺望》《飛翔》、《奔馬》、巨幅作品《延續的片段》(六聯)等。已出個集《康寧速寫集》、《康寧黒白木刻》、《獨木-康寧紙本木刻作品集》。曾在深圳美術館等展館及畫廊舉辦過多次作品個展。藝術創作實踐的同時,康寧在諸多論文中提出的藝術創作需要“極端”、“偏執”與“拒絕平庸”等觀念,對於推動新時期中國版畫創作起重要的積極作用。在教學中,成果突出,多次獲得先進表彰,帶動影響了大批學子。可以說,康寧的藝術創作一直處於當代版畫藝術創作的學術前沿。是新興版畫與黑白版畫優秀傳統承上啟下的繼承者和開拓者,是國內黑白木刻創作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獲獎記錄
主要獲獎作品有:
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1984)優秀作品獎。
第七屆全國美展(1989)銀獎。
“第十屆全國版畫家”(1990)銅獎。
“中國版畫版種大展,全國第五屆三版展”(1993)銀獎。“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1999)優秀作品獎。
“第十屆全國版畫展”(2000)銅獎。
1999年獲中國版畫家協會頒發優秀版畫家“魯迅版畫獎”。
作品曾多次赴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及港澳等參加國際展覽。
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魯迅博物館、神州版畫博物館等國內外文化機構和個人收藏。
社會評價
◇摘錄康寧藝術論文
藝術品價值的高低,標準很多,其中有一個標準是審美涵量多少。不僅看你從傳統中挖出了多少,從生活中吸納了多少,還要看你創造了多少。康寧在黑白木刻中一反常態,捨棄大塊黑白對比,著力於灰色的絢麗,展現豐富的刀法,強化各種線刻的力度,創造出一種與傳統木刻不同的審美品位,為古老的木刻注入了新的審美涵量,這是康寧的貢獻。
◇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版畫家李煥民
“薑桂因地,辛在本性”, 康寧先生屬於“能在天資”,厚積薄發,變通竟成的藝術家。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他面對自身業已獲得聲譽的風格,再次從形式語言的變法入手,秉持“木刻究以黑白為正宗” 身高16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