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下龍村,位於鳳崗鎮東南部,距鎮政府7千米,面積72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主要山嶺有大黃嶺,海拔180米。河流有大河,位於村中部。相鄰自然村有黃牛嶺村、土宜村、獅石廈村、蝦公潭村。始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因村中修有獅子庵,先人認為此地可人財興旺而取名庵下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庵下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官井頭行政村
- 地理位置:鳳崗鎮東南部
清道光十年,屬東莞縣戎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塘埔鄉;1953年,屬第八區嶺山鄉;1958年,屬塘廈人民公社;1960年,屬塘廈人民公社第二農場;1983年,屬鳳崗區官井頭鄉;1987年,屬東莞市鳳崗鎮官井頭管理區;1999年,屬鳳崗鎮官井頭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李姓,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遷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67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35人;80歲及以上5人,最年長者96歲(男)。外來暫住人口378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鳳崗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荔枝、龍眼、水稻、小麥、木薯、花生、甘蔗等,兼有碾米、木竹器手工製作和釀酒、榨油、豆製品等加工業。1992年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村中有企業3家,大小商店5家,經營行業涉及電子、玩具、五金、模具等。村集體有廠房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經營總收入107.1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特色農產品有鳳崗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糍粑粄、蘿蔔粄。
鄉道同富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話,70年代末通電,90年代末通自來水,199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99年初通網際網路。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6座。代表性民居庵下龍排屋,建於清朝,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排屋牆身厚、屋樑高,左鄰右舍牆瓦相連。2015年,仍有人居住。
村中有春發李公祠,建於清朝,占地面積225平方米,結構為一井兩進,大門兩邊貼有對聯,大門上方書有祠名。
1953年,該村村民領到土地證。
1960年,大旱,糧食減產,村民全年糧食緊缺。
1966年,在“破四舊”活動中,春發李公祠被破壞。
1997年,管理區撥款將村前的同富路鋪為水泥路。
2005年,建成並使用庵下龍村保全亭。
2015年,村遭受“5·11”特大暴雨襲擊,洪水淹沒村前農田和同富路,村民無法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