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訓

庭訓

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裡,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什麼叫“趨”呢,“趨”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動作,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那么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裡面,於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何以言(你不學詩你怎么能正確的說話)?”“是”,“退而學詩。”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裡,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不學禮何以立?(不學禮怎么能在社會立足)”“是”,“退而學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庭訓
  • 關於孔子和他兒子孔鯉的故事
  • 泛指:親職教育
  • 來源:《論語·季氏》
釋義,典故,注釋,譯文,

釋義

1.父親的教誨, 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訓”。

典故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注釋

(1)陳亢:亢,音gāng,即陳子禽。
(2)異聞:特殊的教誨,這裡指不同於對其他學生所講的內容。
(3)遠:音yuàn,疏遠,指不親近,不偏愛。 作動詞。
(4)詩:指《詩經》。
(5)禮:指《禮記》。
(6)無以言:指不能正確地說話。
(7)立:立身於社會。

譯文

陳亢問伯魚:“你有受到老師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從庭院走過,他說:‘學《詩經》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說不好話。’我就回去學《詩經》。又有一天,他又獨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從庭院走過,他說:‘學《禮記》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記》就不懂得怎樣立身。’我就回去學《禮記》。我只了解這兩件事。”陳亢回去高興地說:“我問一件事(卻)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學《詩》的意義,知道了學《禮》的意義,還知道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