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恩產業

“庫恩產業”,關於庫恩研究的“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恩產業
  • 研究對象庫恩
引用示例,“產業”成果,

引用示例

庫恩逝世後,與所謂的“身後寂寞”的說法恰恰相反,關於庫恩的研究最近這些年又開始熱鬧起來,“庫恩產業”日益興旺。大量的庫恩研究專著和傳記得以出版,研究範圍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科學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得以在世界範圍內建制化,也是庫恩和其他先驅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一些著名的科學家也參與到“庫恩產業”中來,比如溫伯格

“產業”成果

1996年庫恩去世後,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就出了《科學革命的結構》的第三版,增加了索引。2000年,由科南特(J. Conant)和豪格蘭德(J. Haugeland)編輯的《結構之後的路》(The Road Since Structure)出版。之後,又有許多專著和論文發表。比如,富勒的《庫恩:我們時代的哲學史》(Thomas Kuhn. A Philosophical History of Our Times);伯德(A. Bird)的《庫恩傳》(Thomas Kuhn)和安德森(H. Andersen)的《論庫恩》(On Kuhn)。弗里德曼(M. Friedman)的《理性的動力學》(Dynamics of Reason)以及霍伊寧根-許納(Paul Hoyningen-Huene,1946-)和桑基(H. Sankey)編輯出版的《不可通約性及其相關問題》(Incommensurability and Related Matters)。2002年,《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40年之際,研討會論文集《庫恩的遺產》(The Legacy of Thomas Kuhn)得以出版。2012年,為配合《結構》出版50周年紀念,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結構》50周年紀念版,邀請著名科學哲學家哈金(Ian Hacking)寫了篇“導論”。許多國際期刊也紛紛出版紀念專刊。近年來,國內也出版了不少有深度的關於庫恩思想的系統研究論著,如王巍的《相對主義:從典範、語言和理性的觀點看》;李創同的《論庫恩沉浮:兼論悟與不可通約性》;王書明、萬丹的《從科學哲學走向文化哲學:庫恩與費耶阿本德思想的後現代轉型》;何兵的《後期庫恩科學哲學思想研究》以及宋志潤的博士論文《庫恩的不可通約性論題研究》。這些論著無論在資料掌握方面,還是在分析論證方面,都表現出不俗的水準。國外的華裔學者,如陳向、王新力等,在這一領域也都有精妙的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