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為了增加稅收,下詔度田,所謂度田,就是丈量土地,其中也包括核實戶口。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稅和賦役的收入。劉秀在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和檢查戶口,要各州、郡清查田地數量和戶口、年歲,以便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同時也核查豪強地主的土地人口,以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使國家賦稅收入增加。豪強地主通過勾結地方官員的方式對這項政策進行抵制。劉秀殺了十餘名與豪強勾結的地方官員,於是郡國大姓紛紛起兵叛亂。面對這種情況,劉秀一方面派人宣召,讓賊人相互檢舉免罪,另一方面對地方長吏逗留、迴避、故縱等罪進行赦免,調動他們平亂的積極性。事後,“徙其魁帥於它郡,賦田受稟,使安生業”,使這些大姓、兵長不能藉助宗族勢力繼續為非作歹,起兵興亂,對叛亂的地主豪強給予了沉重打擊。各地的叛亂被平息後,“度田”得到嚴格執行。形成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大好局面,為明章之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度田
- 年代:東漢初年
- 目的:增加政府租稅和賦役的收入
- 人物:光武帝劉秀
度田事件
度田的概念
度田的開始
度田的過程
度田的結果
成功的依據
①建武十六年叛亂結束後,度田繼續執行的史料依據
本段史料顯示了建武十六年度田政策強有力是時候,諸郡新交租時候的狀況
《後漢書·江革傳》載:建武末年,[江革]與母歸鄉里。【每至歲時,縣當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搖動,自在轅中輓車,不用牛馬,由是鄉里稱之曰“江巨孝”。
本段史料是核查人口的狀況,每年都要查,江革的老媽一個老太太也要參見,可見政策的嚴格
②東漢一朝,度田都在實行的史料依據
明帝時期:
因為度田制度過於嚴格,矯枉過正,導致官吏在核查土地的時候,不再少報漏報,而是多報,不得不說,這是光武時期度田時候,殺度田不實郡守的後遺症,官員害怕報少了被人懷疑度田不實,因此多報。可見劉秀當時度田之嚴猛,到了明帝時期官員仍然小心翼翼,心有餘悸,生怕少了。
章帝時期
漢末
《三國志·吳書·薛綜傳》載薛綜上疏曰:“自臣昔客始至之時,【珠崖除州】縣嫁娶,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漢末這種核查人口還在繼續,珠崖是在海南省東北部,是及偏遠的地區,仍然執行核檢戶口的工作,由此可見東漢政權對全國的管理。
1989年甘肅武威漢灘坡東漢墓出土的木簡,有一枚關於“度田”的簡文,即第14簡:
鄉吏常以五月度田,七月舉畜害,匿田三畝以上,坐口
又據第16簡:“建武十九年正月十四日己亥下”,則第14簡所載“度田”之事在建武十九年
2004年,在長沙東牌樓7號古井(J7)出土了一批東漢靈帝時期的簡牘,裡面有幾件戶口簿籍文書,彌為珍貴。其中第1件的木牘釋文為:
中算(算)三事訾五十/
甲卒一人/
……………………………………………………………………………………………………
所謂度田政策就是核檢土地,清查人口,東漢一朝都在實行
………………………………………………………………………………
如果沒有度田,這些精確數據從何而來呢
古代人對於這個處罰的恐懼:
王符在《潛夫論·實邊》中指出:“且夫士重遷,戀慕墳墓,賢不肖之所同也。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
………………………………………………………………
他們認為遷徙其他地方,還不如死了算了
另外西漢移徙豪強打擊豪強的例子(豪強被遷徙,原地的家產勢力都會失去),漢朝甚至給錢、給田、給房逼他們移徙,這是漢代政府處理此類事件的慣例,因此劉秀把魁帥遷往它郡,發給他們一些田地,只是給他們一條生路,並非妥協。
漢高祖紀:
徙三輔富人云陵,賜錢戶十萬。
宣帝紀
二年春,以水衡錢為平陵,徙民起第宅。
漢書平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