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度田

光武度田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為了增加稅收,下詔度田,所謂度田,就是丈量土地,其中也包括核實戶口。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稅和賦役的收入。劉秀在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和檢查戶口,要各州、郡清查田地數量和戶口、年歲,以便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同時也核查豪強地主的土地人口,以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使國家賦稅收入增加。豪強地主通過勾結地方官員的方式對這項政策進行抵制。劉秀殺了十餘名與豪強勾結的地方官員,於是郡國大姓紛紛起兵叛亂。面對這種情況,劉秀一方面派人宣召,讓賊人相互檢舉免罪,另一方面對地方長吏逗留、迴避、故縱等罪進行赦免,調動他們平亂的積極性。事後,“徙其魁帥於它郡,賦田受稟,使安生業”,使這些大姓、兵長不能藉助宗族勢力繼續為非作歹,起兵興亂,對叛亂的地主豪強給予了沉重打擊。各地的叛亂被平息後,“度田”得到嚴格執行。形成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大好局面,為明章之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武度田
  • 朝代:東漢初年
  • 相關人物:光武帝劉秀
  • 領域:歷史
度田事件,度田的概念,度田開始,度田的過程,度田的結果,度田成功的依據,1)正史上度田繼續執行的史料依據,2)出土漢簡顯示度田的嚴格執行,3)度田成果的歷史記錄,4)對於叛亂首領的處理並非妥協退讓,

度田事件

度田的概念

所謂度田,就是丈量土地,其中也包括核實戶口。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稅和賦役的收入。劉秀在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和檢查戶口,要各州、郡清查田地數量和戶口、年歲,以便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同時也核查豪強地主的土地人口,以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使國家賦稅收入增加。

度田開始

光武帝之所以“度田”,主要是針對東漢初年墾田、戶口不實的情況,在掌握了一定田畝、戶口數據的前提下,進行檢查核實。因此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六月頒布的“度田”詔令,就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核實各地的墾田數量和清查戶口。光武帝“度田”詔令下達後,各地官吏或執行不力,或錯誤執行詔令,使詔書在實際執行中完全走樣。

度田的過程

地方官吏在執行“度田”詔令時,“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完全失去了“度田”的初始目的。特別是河南、南陽兩地,一為京師之地,功臣居多;一為帝鄉,皇親尤眾,“田宅逾制”更甚,但地方官員畏於權勢,不敢認真清查。這些問題暴露後,光武帝極為重視,果斷採取措施,整肅吏治,嚴懲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員,“於是遣謁者考實,具知奸狀”。如光武帝不顧大司徒歐陽歙世授《尚書》,八世為博士,學為儒宗的身份以及諸生千餘人守闕求情的壓力,果斷將其處死,可見其度田的決心之大。
隨著謁者對地方官員的考實,一大批“度田”不實者被揭露出來。光武帝也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建武十六年,劉秀處死了度田不實的地方官員,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守等十餘人,
張伋等郡守被處死使地主豪右失去了保護傘,不能像以往那樣繼續隱瞞戶口和田地,逃避國家的賦稅徭役,於是便發動叛亂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些郡國大姓及兵長,就是地主豪強和舊割據勢力的代表人物。面對來勢兇猛的叛亂,光武帝一方面“聽群盜自相糾撾,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來分化瓦解叛亂者;另一方面,對地方長吏的“逗留迴避故縱”等罪,給予赦免,調動他們平亂的積極性。事後,“徙其魁帥於它郡,賦田受稟,使安生業”,使這些大姓、兵長不能再在當地為非作歹,起兵興亂.這也是對叛亂的地主豪強的沉重打擊。

度田的結果

各地的叛亂被平息後,“度田”得到嚴格執行。形成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大好局面,為明章之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長久以來,由於歷史研究觀點偏頗,光武帝的度田政策,被認為是失敗,這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觀點,最新的歷史研究成果表明,光武帝度田政策是成功的,奠定了明章之治的基礎。

度田成功的依據

1)正史上度田繼續執行的史料依據


①建武十六年叛亂結束後,度田繼續執行的史料依據
《後漢書·五行志六》載:
[建武]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蝕之,在胃九度。胃為廩倉。時諸郡【新坐租】之後,天下憂怖,以谷為言,故示象。
……………………………………………………………………
本段史料顯示了建武十六年度田政策強有力是時候,諸郡新交租時候的狀況
《後漢書·江革傳》載:建武末年,[江革]與母歸鄉里。【每至歲時,縣當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搖動,自在轅中輓車,不用牛馬,由是鄉里稱之曰“江巨孝”。 ……………………………………………………………………
本段史料是核查人口的狀況,每年都要查,江革的老媽一個老太太也要參見,可見政策的嚴格

②東漢一朝,度田都在實行的史料依據
明帝時期:

《後漢書·劉般傳》載明帝永平年間,劉般上言:“又郡國以牛疫、水旱,墾田多減,故詔敕區種,增進頃畝,以為民也。而吏舉度田,欲令多前,至於不種之處,亦通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務令實核,其有增加,皆使與奪田同罪。”
……………………………………………………………………
因為度田制度過於嚴格,矯枉過正,導致官吏在核查土地的時候,不再少報漏報,而是多報,不得不說,這是光武時期度田時候,殺度田不實郡守的後遺症,官員害怕報少了被人懷疑度田不實,因此多報。可見劉秀當時度田之嚴猛,到了明帝時期官員仍然小心翼翼,心有餘悸,生怕少了。

章帝時期
《後漢書·循吏列傳》載秦彭建初元年(76年)遷山陽太守:興起稻田數千頃,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別肥堉,差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鄉縣。於是奸吏跔趴蹐,無所容詐。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齊同其制。詔書以其所立條式,班令三府,並下州郡。
漢末
《三國志·吳書·薛綜傳》載薛綜上疏曰:“自臣昔客始至之時,【珠崖除州】縣嫁娶,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
漢末這種核查人口還在繼續,珠崖是在海南省東北部,是及偏遠的地區,仍然執行核檢戶口的工作,由此可見東漢政權對全國的管理。

2)出土漢簡顯示度田的嚴格執行

①建武十九年度田的執行
1989年甘肅武威漢灘坡東漢墓出土的木簡,有一枚關於“度田”的簡文,即第14簡:
鄉吏常以五月度田,七月舉畜害,匿田三畝以上,坐口
又據第16簡:“建武十九年正月十四日己亥下”,則第14簡所載“度田”之事在建武十九年
②漢末戶口簿
2004年,在長沙東牌樓7號古井(J7)出土了一批東漢靈帝時期的簡牘,裡面有幾件戶口簿籍文書,彌為珍貴。其中第1件的木牘釋文為:
凡口五事/
中算(算)三事訾五十/
甲卒一人/
……………………………………………………………………………………………………
所謂度田政策就是核檢土地,清查人口,東漢一朝都在實行

3)度田成果的歷史記錄

《後漢書·郡國志五》劉昭注引伏無忌的記中,記載有光武帝到質帝時期全國的11組戶口數,以及和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5個不同時期的全國墾田數。而且,伏無忌所記和帝、安帝等時期的墾田數,數字精確到多少畝、多少步,說明當時的田畝統計是很嚴格的。這也說明“度田”政策是一直在執行的。
………………………………………………………………………………
如果沒有度田,這些精確數據從何而來呢

4)對於叛亂首領的處理並非妥協退讓

遷徙這些作亂的首領到其他郡,是讓他們離開自己的鄉土,失去了自己的田產,割斷了他們與家鄉之間的聯繫,中國一直是鄉土社會,祖田對於每個人都非常的重要,把他們遷到其他地方,根本不是妥協退讓,“使安生業”不過是讓他們自食其力,作亂的人都是豪強大族,如果不是剝奪了他們的財產,這么富有的人,用得著國家在給予田地,讓他們能活下去嗎。
古代人對於這個處罰的恐懼:
王符在《潛夫論·實邊》中指出:“且夫士重遷,戀慕墳墓,賢不肖之所同也。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
………………………………………………………………
他們認為遷徙其他地方,還不如死了算了而且遷徙他郡漢代社會最常用的對付叛亂的嚴厲處罰
西漢:
平帝:徙江湖賊帥成重於雲陽,
東漢
二十三年春正月,南郡蠻叛,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徙其種人於江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