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尾鼓吹樂,是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一,是中國音樂歷史上較為古老的樂種之一。度尾鼓吹樂起源於北宋,原為北狄軍樂,傳入中原後,與大曲相結合,成為黃門鼓樂。經歷代不斷入閩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樂文化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形成。史書和典籍,雖然缺乏完整的記載,但專家從演奏形式、音樂名稱、樂器形制、曲目內涵和記譜等方面遺存之一斑,可以推測其發展脈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度尾鼓吹樂
- 地理標誌:莆田市仙遊縣
- 非遺級別: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 保護單位:仙遊縣度尾鎮文化站
簡介,樂器分類,四大種類,主要曲目,樂器類別,文化特徵,歷史考證,
簡介
度尾鼓吹樂始興於宋,如今大放異彩的仙遊度尾鼓吹樂,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曲》中贊曰:“閩中雅樂,太古遺音。”
仙遊縣誌載:仙遊民間音樂源遠流長,“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遺響,采宮廷教坊之薈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調。”又經長期演變發展,形成濃郁地方特色,其中“大鼓吹”因演奏時吹大嗩吶和打大鼓而得名。鼓吹樂器有大鼓、大鑼、大鈸、二鈸、小鑼、鐘鑼和一對大嗩吶(俗稱“公母吹”,公的吹高八度,母的吹低八度,略有支聲復調因素),迎賓送客等大場面開場和收場都要用“大鼓吹”演奏。
樂器分類
一、獨具特色的小鼓吹“七枝譜”,也稱客板吹,據仙遊民間傳說,宋代某藩五由南京攜帶一班鼓吹樂手入閩,後岡戰亂,樂工流散各地,至度尾卜蔡、雲水傳授“七枝譜”客板吹等。流傳至今。
二、“鼓吹樂”源遠流長,《樂府詩集》卷二一載:“《橫吹曲》,其始亦謂之《鼓吹》馬上奏之,蓋軍中之樂也。其後分為二部;有簫、笳者為《鼓吹》,用之朝會道給賜……”
三、據《晉書、禮志》云:“漢、魏故事:將葬,設吉凶鹵薄,皆有鼓吹”。《宋書樂志》云:“漢世有黃門鼓吹,漢享宴食舉樂葉十三曲,……”
四、鼓吹樂曲牌“掛金牌”、“將軍令”、“狀元游”,與歷代迎賓、儀式、軍隊旋而歸的場面,關係也較為密切。清光緒五年《仙遊縣誌》卷三十六“摭遺”,引黃仲昭《舊志》說:“太平興國初陳洪進據漳泉二州、戎馬千萬眾,前歌后舞入此城…五師入城作笳鼓為樂……”
宋代的武職官員在協台以上的,都在衙署東西轅門外,各搭吹鼓樓,東邊司吹,西邊司鼓,每同三餐鳴炮吹打,以示武官威儀。
度尾鼓吹樂雖起源於北宋,有史料可推測到更遠的年代,晉書有漢魏故事,將葬皆有鼓吹樂。但確因史書典籍缺乏完整的記載,難以一一例舉。但據度尾鼓吹樂的現存形態,“逆向考察”可知其淵源之全貌。
四大種類
度尾鼓吹樂,可分“大鼓吹”、“小鼓吹”、“大棚吹”、“三鼓吹”四大種類。現存麗恿曲目有二百多首。按照民問習慣稱謂,分述如下:
一、大鼓吹。大鼓吹吹奏規模,可十人至一百人吹奏,以大嗩吶、大鼓為主;大鑼、小鑼、大鈸、中鈸、小鈸配板。四十人以上吹奏,可另配中鼓、小鼓、中嗩吶二梅)、小嗩吶(吶仔)。因為大型大鼓吹曲譜,有分部吹奏,除大嗩吶<大嗩吶分公吹、母吹;公吹以高八度吹奏主旋律,母吹以低八度吹奏,異略有支聲復調>吹奏主旋律外,中嗩吶、小嗩吶配音過門,接下一曲至結束,一氣呵成。大型大鼓吹曲目,可由幾個曲目連慣而成。如“疇農樂悠悠”,人多勢眾,氣勢昂揚,多用於舞台演奏。四十人以下的大鼓吹吹奏,可以不加中鼓、小鼓、中嗩吶、小嗩吶。曲牌以[開大門]、[南普]、[過山虎]為著名。大鼓吹鼓板嚴謹有序,大嗩吶吹奏的快、慢、長、短,與古板絲絲入扣。
二、小鼓吹。又稱鼓仔吹。以大嗩吶、小鼓為主;大鈸、中鈸、小鈸、大鑼、小鑼配板。曲目28首。以[七枝譜]為最有名;還有[將軍令]、[開大門]、[狀元游]等名曲。每個樂班傳統配備2支大嗩吶(公吹、母吹),八人吹打,俗稱“八樂”。小鼓吹滲透於民間生活,生產活動的各個領域。“文革”前,度尾五萬多人口,樂班發展到三百多班,從藝人員達四千多人。[七枝譜]在小鼓吹中最具特色,基輕快優雅,吹奏格式異與各曲。
由七個曲目組成。據傳宋代因戰亂,宮廷樂師流落民間,而至度尾下蔡、雲水處傳授,流傳至今。
三、大棚吹。大棚吹與莆仙戲有淵源關係。它由一支中嗩吶,現漸為大嗩吶所代替。
一支笛管和拉彈樂器(尺胡、老胡、大胡、八角琴、小三弦,現也配有二胡、揚琴等),大鼓、小鼓、大鑼、小鑼、二鈸、小鈸組成。十一個曲牌,內容為二十四孝,為民間所喜聞樂聽。
四、三教吹。本地“三一教”法事音樂。為歷代民間流傳。它以二支中嗩吶(二梅)為主吹,配中鼓、大鈸、小鈸、中鈸、大平鑼、小鑼、。宮廟會,祈保平安節,民間喪事多為使用。曲目150多首,分30個環節,一段經文念後,二支中嗩吶為主唱伴奏,吹奏的調子以主唱人為準,所以“三教吹”的調子七調都用。
主要曲目
度尾鼓吹樂曲目至目前有221首,其中“大鼓吹”14首,“小鼓吹”46首(其中[七枝譜]7首,[四門]4首,[惜相思]7首,其他28首),“大棚吹”11首,“三教吹”150首,簡譜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還是以“上尺工還合四乙”記載,隨後簡譜才漸翻為“1234567”,度尾的大嗩吶音色和哨子的製作都是獨特的,周邊地區雖也有,但尺寸有別,吹出的音色,大不相同。大嗩吶吹奏,要求能熟練掌握換氣技巧,如大鼓吹丌始至結束,在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中途不得暫停吹奏。公吹的高聲揚音,分為“飛揚…‘腹揚”等,粗獷、高吭。獨特的吹奏技藝及數百年的遺制古樂器,便構成其完整的音樂傳統體系。
樂器類別
度尾鼓吹樂樂器分為吹奏類、打擊類、拉彈類三大類別。
1、吹奏類:主要是嗩吶。嗩吶有三種不同規格;①高音嗩吶亦稱小嗩吶、吶仔。多用於十音和莆仙戲曲吹插奏,大型大鼓吹嗩吶分部中也有使用。②中音嗩吶、亦稱二梅,大都用於三教吹吹奏,大坪吹,大型大鼓吹分部吹奏。③大嗩吶,亦稱大梅,音粗獷高亢,氣勢昂揚,是度尾鼓吹樂的主音。
2、打擊類:主要有鼓,大掌鼓、掌鼓、大鼓、中鼓、鼓仔。鑼:大鑼有武漢鑼、蘆溪鑼兩種,平面鑼、高音鑼、中音低音鑼。大鈸、二鈸、小鈸,還有竹梆、碰鈴等。
3、拉彈類:在鼓吹樂中,大棚吹配有拉彈樂器,有二胡、板胡、大胡、中胡等,現也有用揚琴、大提。
在度尾鼓吹樂的這些樂器中,最主要的是大嗩吶和鼓。
文化特徵
度尾鼓吹樂自宋形成以來,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以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如下一基礎牲:(1)伴隨民俗活動產生和發展而形成對民間習俗的依存性特徵:(2)在長期參加婚喪和其他禮俗活動中,形成了根據活動進行的不同階段的內容演奏比較固定的成套東曲,因成形成了參與禮俗活動的程式性特徵。(3)類別多、品種全、曲17t豐富性特徵;(4)“小鼓吹”、七枝譜特獨吹奏風格,全國稀有就目前度尾也只有2個班能吹奏(一個班還
不太正統)因而形成了稀有性的特徵;(5)度尾鼓吹樂曲對生產、生活中的客觀事物,採用擬聲、狀形、達意、傳情、描事等手法,而構成相應的多種樂曲,因而具有樂曲構成的摹擬性特徵;(6)度尾鼓吹樂在演奏時以嗩吶為主,以鼓指揮,因而構成嗩吶主奏,以鑼鼓振節的導樂性特徵;(7)度尾鼓吹東的調式和板式不象某些樂曲那么繁複、華麗而顯出一種特有簡約美和質樸美,從而構成調式、板式的簡樸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