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368年,報恩寺改為學校,定名為大興縣學;
1369年,
朱元璋頒布詔書,要求學校開設禮、樂、射、書、數五門學科;
1403年,改北平為順天府,大興縣學改名為
順天府學,成為府衙門的直屬學校,學校始稱府學;
1903年,清政府頒布“
奏定學堂章程”,宣布改革教育,把府學的東半部改為“順天府高等國小堂”,這是我國歷史上較早的近代國小;
1934年,學校改名為“北平市市立府學胡同國小”;
1948年,北平全市公立國小教師們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在學校的操場上發起“總請假運動”;
1949年,學校改名為“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國小”。
教學建設
占地面積21000平米,廟學合一,完整地保留了校園內廟(大成殿)、堂(明倫堂)、閣(奎星閣)、祠(文天祥祠)四位一體的傳統文化建築,加上現代化的教育設施,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校園文化構成了“活”的教育博物館。大成殿前的孔子像,更能體現中國儒、釋、道的文化精髓和孔子“君子不器”的教育思想。
在這些學校當中,府學胡同國小的辦學歷史最為悠久,足有600多年。據了解,這所學校的前身是1368年創建的大興縣學,後為明清兩代順天府府學。1903年,順天府學的東半部分改為學堂,稱順天府高等國小堂。1912年改名京師公立第二十八國小校,其後又多次易名。1949年改稱北京市第三區中心國民國小
府學胡同國小,1958年定名府學胡同國小。
所獲成就
今天的府學,以培養具有中國文化素養、現代意識的合格公民為目標,堅守“文化立人”的辦學理念,創建了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府學文化發展體系,力求為學生終身發展注入成長的基因,從而成為“幼兒養性、蒙童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的生命自覺。學校先後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EPD教育實驗學校、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全國國學教育示範校、中華古詩文經典工程特色校等光榮稱號。
![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國小 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國小](/img/d/989/nBnauM2NiNDNmVGMiFjMkVWMmdzMihTNyQmN1Y2M0QGO4YDZ1QjM5MDMkZ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辦學特色
府學胡同國小以培養具有中國特色、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為自己的辦學方針。將世界與中國攜手,引進先進教育理念,弘揚民族優秀成果;讓教育先哲與現代人文教育的思想發揚光大;讓中國傳統文化深深根植於少兒內心,培養府學魂魄,陶鑄府學精神。 學校將努力爭創東城區、乃至北京市基礎教育一個非常亮麗的文化視窗;努力打造東城區、乃至北京市教育的一個文化品牌。
![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國小 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國小](/img/8/56c/nBnauUWY4IDMxYDNihjM3ETMmNGMkZDN4YWNxMGZ4YGZzYWO3MmYzY2Yxc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