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質監測

對於全面了解水環境的現狀、水環境的污染歷史、底質污染對人體的潛在危險,底質污染對水體的潛在危險,底質監測是水環境監測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底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特性的分析以及對底質環境的研究,可以確定污染源位置,判斷水體受污染的程度和時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底質監測
  • 外文名:substrate monitoring 
  • 作用:確定污染源位置
  • 底質採樣:採集泥質沉積物
  • 斷面布設:儘可能與地表水的採樣斷面重合
  • 底質來源:自然侵蝕產物、生物過程的產物
簡介,資料收集和調查研究,採樣斷面的布設,底質柱狀樣品採集,

簡介

底質,又稱沉積物,來源於:礦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蝕產物;生物過程的產物;有機質的降解物;污水排出物和河床母質等所形成的混合物,隨水流遷移而沉降累積在水體底部的堆積物質。水、水生生物和底質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水環境體系。底質中蓄積了各種各樣的污染物,能夠記錄給定水環境的污染歷史,反映難於降解的污染物的累積情況。底質中蓄積的部分污染物又易於擴散到水體中,導致水質的二次污染。對於全面了解水環境的現狀、水環境的污染歷史、底質污染對人體的潛在危險,底質污染對水體的潛在危險,底質監測是水環境監測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底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特性的分析以及對底質環境的研究,可以確定污染源位置,判斷水體受污染的程度和時間。

資料收集和調查研究

由於水體底部沉積物不斷受到水流的搬遷作用,不同河流、河段的底質類型和性質差異很大。在布設採樣斷面和採樣點之前,要進行例行的文獻和相關資料的收集,也要開展現場的實際探查或勘探工作,具體歸納如下。
(1)收集與河床母質、河床特徵、水文地質以及周圍植被等相關的材料,掌握沉積物的類型和性質。
(2)收集污染源分布及排污資料,分析沉積物的類型和性質與污染源及其分布的關係。
(3)在水體中隨機布設探查點,探查底質的構成類型(泥質、砂或礫石)和分布情況,並選擇有代表性的探查點,採集表層沉積物樣品。
(4)在泥質沉積物水域內設定1~2個採樣點,採集柱狀樣品。枯水期可以在河床內靠近岸邊30m左右處開挖剖面。通過現場測量和樣品分析,了解沉積物垂直分布狀況和水域的污染歷史。
(5)將上述資料繪製水體沉積物分布圖,並標出水質採樣斷面。

採樣斷面的布設

底質採樣是指採集泥質沉積物。底質採樣斷面的布設原則與地表水採樣斷面基本相同,並應儘可能取得一致,基本原則如下。
(1)底質採樣斷面應儘可能與地表水的採樣斷面重合,以便於將底質的組成及其物理化學性質與水質情況進行對比研究。
(2)所設水質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處於砂礫、卵石或岩石區時,採樣斷面可根據所繪沉積物分布圖,向下游偏移至泥質區;如果水質對照斷面所處的位置是砂礫、卵石或岩石區,採樣斷面應向上游偏移至泥質區。在此情況下,允許水質與沉積物的採樣斷面不重合。但是,必須保證所設斷面能充分代表給定河段的水環境特徵。
(3)調查特定污染源的影響時,應在排污口上游處布設一個對照斷面,以避開污水回流影響,在排污口下游1500m距離內布設若干個採樣斷面。

底質柱狀樣品採集

由於柱狀樣品的採樣工作困難大,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消耗多,所以,要求所設的採樣點數要少,但必須有代表性,並能反映當地水體污染歷史和河床的背景情況。為此,在給定的水域中只設2~3個採樣點即可。
(1)在主要污染斷面的污染帶一側布設一個採樣點。
(2)在對照斷面設一個採樣點。
(3)在消減斷面設一個採樣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