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板珊瑚

床板珊瑚

床板珊瑚是屬於珊瑚綱的一個亞綱,主要繁盛在古生代。床板珊瑚最早出現在寒武紀,有的個別種類延續到中生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床板珊瑚
  • :珊瑚綱
  • 亞綱:床板珊瑚亞綱
  • 生存年代:古生代
名字由來,珊瑚特徵,位置時期,分類,區別,板珊瑚特徵,日射珊瑚特徵,刺毛類特徵,學者探究,

名字由來

珊瑚蟲綱中已絕滅的1個亞綱,營底棲固著生活,又稱橫板珊瑚或床板珊瑚形珊瑚。由於具很發育的床板(橫板)而得名。它是由H.米爾恩-愛德華茲和J.埃默於1849~1850年命名的。主要分布於古生代,少數延至新生代的中新世。

珊瑚特徵

1.復體,個體小(體徑一般0.5~4毫米);2.床板發育;3.多具聯接構造(聯接孔、聯接管、聯接板等);4.板狀隔壁不發育,但常發育刺狀隔壁構造(隔壁刺、隔壁鱗片);5.繁殖方式主要是分芽,如中間分芽,聯接構造分芽等(見圖)。這些特徵也是它不同於四射珊瑚之處。床板珊瑚最初包括3大類群:床板珊瑚類(狹義的)、日射珊瑚類、刺毛蟲類。後來歐美及蘇聯學者將刺毛蟲類列入水螅綱。最近一些學者發現刺毛蟲類具刺狀隔壁構造和聯接孔,因而贊同刺毛蟲類仍應屬床板珊瑚亞綱。日射珊瑚類也有人提為亞綱一級與床板珊瑚並列。

位置時期

床板珊瑚生存於奧陶紀到二疊紀的珊瑚蟲綱的一目,由H.Milne-Edwards和J.Haime(1850)命名。群體外形多變化,個體一般呈圓筒形乃至柱狀,床板很發達,除具有退化的隔壁外,缺少其他各種構造,是極其原始的珊瑚類。與其他珊瑚類的關係尚不清楚,分類地位有各種說法。代表種有蜂房珊瑚(Favosi-tes)、鏈珊瑚(Halysites)等。在日本,多發現於北上山地、飛驊山地、西南日本等地的志留利亞紀地層中。床板珊瑚出現的最早層位是早寒武世晚期,以中晚奧陶世、蘭德維利世-文洛克世、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及早二疊世最為繁盛,常形成礁灰岩,並可作為劃分地層的重要化石。床板珊瑚在地質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各大類演化迅速。可大致劃分 4個發展階段: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和石炭二疊紀。雖然各地質時期大類有所不同,但在地理分布上大致可分為 3個動物地理區系:古地中海區(暖水型),岡瓦納區和北極區(冷水型)。其分布主要受緯度的控制,前者代表低緯度生物群,後二者代表高緯度生物群。床板珊瑚全屬海生,並主要分布於正常淺海,具有指相意義。

分類

床板珊瑚亞綱已知 500多屬,3000多種,通常分為:地衣珊瑚目、束珊瑚目、四分珊瑚目、鏈珊瑚目、蜂巢珊瑚目、笛管珊瑚目、喇叭孔珊瑚目、前榍珊瑚目、普拉格尼珊瑚目和刺毛珊瑚目。

區別

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及刺毛類種類繁多,演化迅速,分布廣泛,是劃分古生代地層的重要化石門類。他們曾經一度被認為都是床板珊瑚。後來經過研究證明,他們都具有一些相同相似的骨骼構造,但也各具獨特的性狀,因此逐一分開各自獨立。床板珊瑚 、日射珊瑚是屬於珊瑚綱的一個亞綱,主要繁盛在古生代。床板珊瑚最早出現在寒武紀,有的個別種類延續的中生代日射珊瑚最早的種類出現在奧陶紀,到了泥盆紀就相繼絕滅。而刺毛類與他們不同,屬於水螅綱,自從奧陶紀開始一直到新生代的第三紀中新世才絕滅。

板珊瑚特徵

板珊瑚都是群體生活的種類,外骨骼發育。群體珊瑚蟲分泌的骨骼簡稱群體,群體中的單體珊瑚分泌的完整骨骼簡稱單體或個體。珊瑚群體的形狀基本分為塊狀、叢狀及蔓延狀。塊狀群體中內的個體多數呈現角柱狀、半月狀,個體之間銜接緊密。叢狀群體內的個體多呈圓柱狀、橢圓狀等,彼此間分離,留有有定的空隙。蔓延狀的群體呈線狀或網狀,個體間緊密,附著在固體上,特別在喇叭孔珊瑚群體中是常見的。它的個體杯狀部多有光滑的邊緣成漏斗狀,還有個別的個體杯部向外突出象火山口形狀。
床板珊瑚的個體常常棲息在骨骼凹陷的杯部,杯部的形狀不同,在塊狀群體中多以圓形或圓錐形為主。他們構造的連線方式是每個個體的體腔連線,組成群體的骨骼組織,具有組織體營養的作用;在連線構造上往往產生新個體的幼芽,所以與無性繁殖有密切的關係,也起到了加固群體的作用。聯接構造的有無和方式也是分類的依據。按照聯接構造分為聯接孔、聯接管和聯接板。聯接孔通常是圓形的、或橢圓形的,貫穿個體的體壁,同時可以使3──4個體壁連通。連線管呈放射狀在體壁上突出來,或者相鄰個體的角棱上,可以溝通個體珊瑚的體腔。連線板是體壁加寬突起形成。這些聯接孔、聯接管和聯接板可以將一個個體珊瑚獲得的營養通過這些聯接方式傳遞給整個的珊瑚群體,這就是群體的優越性。床板珊瑚群體都是無性繁殖,具有多種的分芽方式:壁間分芽或中間分芽、基部分芽、側分芽、聯接管分芽連線板分芽和隔壁分芽。這些眾多的分芽方式才使得珊瑚大面積的生長繁殖,連線成片,聚集成礁。

日射珊瑚特徵

日射珊瑚類的骨骼構造由個體和共骨組織等兩個部分組成,二者緊密相連,但是有明顯的界限。這是區別與其他珊瑚的不同之處。它的個體呈管狀,橫斷面呈圓形或星射形,體壁發育或消失;群體的形狀很多有球形半球形,有結核形,還有板形和枝形。它的共骨組織分布緊密。可分為羽屑型、管型和泡沫形。

刺毛類特徵

刺毛類的主要特徵是個體小,群體都是分裂繁殖,體內不發育隔壁構造,從這些構造可以區分它們屬於水螅綱。它的群體形狀如同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個體通常為多邊形,有時呈複雜的如蟲狀。個體珊瑚體壁緻密均勻,無中間縫。它的繁殖方式是基部出和分裂式等兩種。

學者探究

施恩全等於1987年采自新疆且末縣昆其布拉克地區上奧陶統孔其布拉克組中上部的晚奧陶世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化石,計有8屬,13種(其中新種6個):Agetolites altunensis Wang, A. kongqiensis Wang (sp. nov.), Catenipora aqiangensis wang (sp. nov.), Taeniolites cf. zhejiangensis Lin et Chow Proheliolites sp., Propora cf. multispinosa Lin et Chow, Plasmoporella qiemoensis Wang (sp. nov.), Pl. altunensi Wang (sp. nov), Pl. cf. columella Bondarenko, Pl. complexa wang (sp. nov.)., Pl. sp., Sibiriolites cf. sibiricus mongolicus Bond. Et Min., Diploepora altunesis Wnag sp. nov.。筆者將其歸入Agetolites-Plasmoporella組合。這些化石首次被發現,對於研究阿爾金山地區上奧陶統生物群和地層對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