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弓床弩(床子弩)

三弓床弩

床子弩一般指本詞條

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為箭桿,以鐵片為翎,世稱“一槍三劍箭”,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發射的時候蔚為壯觀,箭支有如標槍,近距離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到城牆裡面,齊射的時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緣而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弓床弩
  • 別稱八牛弩
  • 箭桿材質:木頭
  • 翎材質:鐵片
簡介,歷史記載,宋朝時期,北宋時期,南宋時期,

簡介

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矢以堅硬的木頭為箭桿,以鐵片為翎,世稱“一槍三劍箭”,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發射的時候蔚為壯觀,箭支有如標槍,近距離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到城牆裡面,齊射的時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緣而上。
三弓床弩

歷史記載

宋朝時期

這是宋代的一種床弩,為了發揮更大的射擊效果,他把三張大弓合併起來,需三十人才可拉開。
三弓床弩三弓床弩
唐宋時期,弩炮被廣泛用於攻守城作戰。唐人稱弩炮為“絞車弩”或“車弩”。杜佑《通典》卷一四九說:“今有紋車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壘用之。”同書卷一六0又詳細描述了其結構:在架了安裝“十二石”強弩,以軸轉車(即絞車)張弦開弓,弩臂上有七條矢道,居中的矢道擱一枝巨箭,“長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鐵葉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諸箭一發齊起,“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也見李筌《太白陰經》卷四)。

北宋時期

宋人通稱弩炮為“床弩”或“床子弩”。其時一架弩炮往往聯裝兩張弓或三張弓,利用多弓的合力發射箭矢,勁力勝於前代。據今人的分析研究,多弓床弩的結構非常巧妙,弓弦的張設可能利用了滑輪。北宋的《武經總要》載有多種多弓床弩,其中最為強勁的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需百餘人絞軸張弦,箭矢“木乾鐵翎”世稱“一槍三劍箭”,大概狀如標槍,三片鐵翎就像三把劍一樣。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釘在城牆上。攻城兵士藉以攀緣而上。北宋開寶年間(公元968-975年),魏丕曾對床弩作了改進,射程又大為提高。《宋史·魏丕傳》記:“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這是古代射遠武器所達到的射程最高紀錄之一。
據《武經總要》記載,瞄準和擊發都有專人負責,需用大力士使用巨型斧頭扣動扳機。使用床弩的士兵,在宋軍中是專門的一類,稱為“床子弩手”。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戰,宋軍在城頭安設床子弩。遼軍攻城。守弩兵士驚,匆忙中擊牙發弩,箭矢雷動而出,不意正中遼軍陣內的主將蕭撻凜,登時斃命,遼人因主將殞命,無心戀戰,遂與北宋議和。

南宋時期

南宋時期,中國的床弩也傳播到了印度支那。今天在高棉著名的吳哥窟中,我們還能夠見到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占婆人使用床弩作戰的石雕圖像。占婆人的一個創造是把多弓床弩架設於大象的背上。
滅亡了宋朝的蒙古軍則大力搜羅宋軍中的床子弩手來他們服務。當蒙古軍西征的時候,他們就大量使用了漢族匠師製造而且也由漢人操縱的床弩。波斯史家志費尼在其名著《世界征服者史》中記敘1256年旭烈兀汗攻克位於厄爾布爾士山的堅固的穆斯林城堡麥門底司時,曾有這樣的描寫:“當無策可施時,契丹(按指漢地)匠人製造的一種牛弩,其射程為2500步,被對準那些蠢貨。流星似的射彈燒傷了魔鬼般的異教徒的許多士兵……”阿拉伯人稱床弩為牛弩,應是源於漢人固有的“八牛弩”一類名稱。據認為,阿拉伯的2500步約合一公里。這時,床弩顯然已被用於發射燃燒性的火器,它有可能是一些燃燒性的球彈,也有可能是箭端綁縛縱火物或火藥球的火箭。宋代兵書《行軍須知》中就記載:“用床子弩放火箭及火炮燒填濠柴草。”火炮是宋人對燃燒性球彈的習稱。(文轉)
床弩又稱床子弩,在中國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是把普通弩大型化,裝在發射台或車輛上,為一種大型的特殊弩。床弩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攻城。據《武經總要》記載宋朝軍隊中共有六種床弩。典型的中國床子弩使用絞車拉動弓弦,操作士兵達7名,根據宋人記載的最高射程約合現在的1500米。根據史料記載,遼軍將領蕭撻凜便是被600多米外宋軍陣地的兩米巨箭射殺,最終雙方簽訂著名的“澶淵之盟”。
在西方也有出現過構造類似的Ballista,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時代。古羅馬軍隊使用的古羅馬床弩有分大型與小型,小型的古羅馬床弩又稱作蠍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