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擊鼓

幽王擊鼓

周朝的都城建立在豐、鎬,跟戎人相隔得十分近,於是就與各路諸侯作了一個約定,在大路上建築起大土台,放置一面大鼓在上面,無論遠近的地方都可以互相聽見鼓聲。即使戎寇到來,只要擊鼓把鼓聲傳開就可以互相告知,諸侯的兵馬就都會前來解救周天子的危難。有一天,戎寇真的來了,周幽王就擊起鼓,各路諸侯的兵馬都大量地趕來,褒姒就非常開心地笑了起來,她很喜歡這種做法。周幽王想要看到褒姒的笑顏,因此屢次擊鼓,諸侯們的軍隊多次到來解救,但是都沒有看到有戎寇。之後,戎寇真的來臨,周幽王擊鼓求救,但是諸侯的兵馬都不來了。周幽王的屍首被發現在驪山下,這件事成為了天下的笑柄。這就是用沒有戎寇來時的謊言失掉了真有戎寇來時的信任。賢能的人積累著去做小的好事來成就自己可以做到大的好事,昏庸的人就會做小的壞事來縱容自己做大的壞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幽王擊鼓
  • 外文名稱:King boom the durm
  • 作品別名:周幽王擊鼓亡天下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呂氏春秋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呂不韋
原文,注釋,翻譯,啟示,出處簡介,作者簡介,

原文

周宅酆(也寫作“豐”)、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4)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
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驪山之下,為天下笑。(選自《呂氏春秋》)

注釋

  1. 周宅酆(fēng)、鎬(hào):周朝建都在酆、鎬,都在今陝西長安縣附近。宅,定都,這裡指處於。酆:古代地名,在今陝西省戶縣東。鎬:古代地名,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經建都在這兩個地方。
  2. 近戎:接近西戎。戎:西戎,西方的少數民族。
  3. 為:修建
  4. 高葆:堡壘一類的建築物。
  5. 王路:官道。王,大。
  6. 即:如果。
  7. 嘗:曾經。
  8. 幽王: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宮涅(shēng)。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間在位,共11年,諡號幽王,是西周最後一個天子。文中的周幽王是一個昏庸無道,把擊鼓示警視同兒戲,結果失信於諸侯,招致滅頂之災的人。
  9. 褒姒(bāo sì):周幽王的寵妃,後立為皇后。
  10. 說:通悅,快樂,喜悅。
  11. 數(shuò):多次,屢次,下同。
  12. 驪山:山名,又作“麗山”,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
  13. 於:在
  14. 置:放置。

翻譯

周朝的都城建在豐、鎬(今作“豐都”),接近西戎。(周幽王)與諸侯約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遠近都可以聽見鼓聲。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聲相傳信息,諸侯的軍隊都要來救幽王。戎寇曾經來過,幽王擊鼓,諸侯的軍隊都來了。紛亂擾攘、熱鬧歡騰,褒姒高興地笑了。幽王想看見褒姒的歡笑,於是幾次擊鼓,諸侯的軍隊幾次來都城都沒有戎寇。到了後來戎寇來了,幽王擊鼓,諸侯的軍隊都沒有來。幽王就死在驪山山腳下,被天下人恥笑。

啟示

  1. 周幽王的過錯是:失信於諸侯。
  2. 我們應該培養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不要像幽王一樣,戲弄別人最終沒有好下場。丟掉了“誠信”,不僅害人,也會害己,這提醒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必須牢記: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3. 平常人要講誠信;為官者要取信於民 ;執法者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不可玩忽法令。

出處簡介

呂氏春秋》,亦稱《呂覽》,為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召集諸門客集體編纂的一部著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紀、覽、論。“紀”按春夏秋冬十二個月分為十二紀。“覽”按照內容分為八覽。“論”也按內容分為六論。全書共160篇,結構完整,自成體系。它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學文化方面的歷史資料,是中華民族的一份珍貴遺產。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滑縣)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號稱“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這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作)。公元前235年呂不韋被迫飲鴆自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