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知覺體驗)

幻覺浮雲一般指本詞條

幻覺 Hallucination,概念,特點,幻覺種類,按幻覺產生來源,按幻覺產生的結構性質,按幻覺產生的感覺器官,按幻覺產生的特殊條件:,幻覺產生的原因與本質,視幻覺,深度錯覺,黑林圖形,梯形幻覺,棋盤,夢,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幻覺 Hallucination

概念

幻覺 : huàn jué
幻覺(hallucination)是指沒有相應的客觀刺激時所出現的知覺體驗。換言之,幻覺是一種主觀體驗,主體的感受與知覺相似。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知覺障礙。幻覺與錯覺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沒有客觀刺激存在。由於其感受常常逼真生動,可引起憤怒、憂傷、驚恐、逃避乃至產生攻擊別人的情緒或行為反應。企圖說服出現幻覺體驗的人不相信幻覺有時是徒勞的。幻覺偶然也能見於正常人。例如在似睡非睡的時候,出現幻聽或幻視,稱為入睡前幻覺;將醒而又倦睡時出現的幻覺,稱為睡醒前幻覺。幻覺也能通過暗示方式產生。如過去文獻中所的有些沉溺於宗教狂熱的人,聲稱見到了“ 觀音菩薩”或“耶穌基督”等,並不一定有病理意義。但是,應當說,幻覺大多是病理性。如果一個人多次出現幻覺,應當及時進行檢查,以便對其心理障礙進行診治,防止幻覺影響下發生傷人、出走或自殺等意外。

特點

幻覺具有兩個主要特點:
第一、幻覺是一種感受,由於缺乏相應的現實刺激,所以客觀檢驗結果證明這種感受是虛幻的,但就患者自身體驗而言,卻並不感到虛幻。
第二,雖然幻覺源於主觀體驗,沒有客觀現實根源,但某些患者堅信其感受來自客觀現實。

幻覺種類

按幻覺產生來源

幻覺按產生來源劃分可分為真性幻覺與假性幻覺兩種。
真性幻覺又稱完全性幻覺、知覺性幻覺。系指患者體驗為經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實際不存在的、來源於客觀空間、具有“真實”鮮明生動的幻覺。患者堅信不移,伴有相應的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反應。
假性幻覺(pseudohallucination):幻覺形象不夠鮮明生動,產生於患者的主觀空間如腦內、體內。幻覺不是通過感覺器官而獲得,如聽到肚子裡有說話的聲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頭腦里有一個人像。雖然幻覺的形象與一般知覺不同,但是患者卻往往非常肯定地認為他的確是聽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對此堅信不疑。
真性幻覺與假性幻覺的區別
真性幻覺
假性幻覺
(1)有知覺實體性
無知覺實體性(模象)
(2)存在於客觀空間
存在於主觀空間
(3)由外部感官感受
由“內部感官”感受
(4)病人對幻覺有生動逼真的行為反應
病人大多意識到是主觀的東西
(5)知覺過程障礙
表象過程障礙

按幻覺產生的結構性質

(1)要素性幻覺(或稱原始性幻覺),指幻覺簡單、原始,如火光、哨音等。
(2)完全性幻覺,幻覺鮮明、生動、逼真、投射於外部空間,引起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3)不完全幻覺(偽幻覺,pseudohallucination):指一種存在於主觀空間,缺乏客觀實體感的幻覺。實際上這是一種病理表象,是一種取得知覺形象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和形象生動的“夢”可以比擬。它具有知覺的輪廓清晰、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但它缺乏知覺的實體性,並且不需要通過外部感官也能感受到,即直接由腦“看到”或“聽到”。病人雖閉起雙眼,但腦內仍有清晰的圖象。如為語聲,往往說不清聲音的來源和方向。
(4)思維化聲(audible thoughts):指病人體驗到一種幻聽把他的思想大聲地講出來。幻聽與思維內容完全一致。如果思維同時伴隨聲音出現,病人覺得聲音是自己的,被稱為思維鳴響;如果覺得自己的思維內容由別人大聲講出來,則稱為讀心症(mind-reading)。均以精神分裂症多見。
(5)思維顯影(visible thoughts):指與思維內容一致的幻視,與思維化聲相當,臨床上較罕見。
(6)精神性幻覺(psychic hallucination):指病人感到腦內有無形文字、無聲言語,內容不屬於自己,也不能由主觀意志改變。
還有幾種特殊類型的幻覺。機能性幻覺(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感受現實刺激的同時,出現同一感官的幻覺體驗。如從自來水的流水聲中聽到了人們竊竊私語。與錯聽不同,對現實刺激並無歪曲,而是和幻覺同時感受。反射性幻覺(reflex hallucination)指一個感官接受客觀刺激時,在另一個感官出現了幻覺。如聽到廣播的幻覺。如聽到廣播聲時,面前出現人象。自窺症(autoscopy),又稱鏡象幻影.。指患者看到了自己影像的幻覺。如一例精神分裂症女病人說她見自己裸體的形象,還有冷的感覺。另一例女病人聲稱她看到自己的腦子,其中有許多小洞。妄想性蟲獸寄生感(delusional zoopathy),很罕見。病人感到有動物在體表爬行或寄生於體內。上述這些幻覺可見於精神分裂症與某些器質性腦病。

按幻覺產生的感覺器官

(1)幻聽(auditory hallucination):最為常見。病人聽到各種聲音,常為言語聲。其來源、清晰程度和內容各不相 同。病人有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如與幻聽對罵,或側耳諦聽,或將耳中塞以棉花(圖106-1)。幻聽可為評論、爭論或命令的內容,如為命令性幻聽,可直接支配患者的行動。
(2)幻視(visual hallucination):多見鮮明生動的形象,亦可為支離 破碎的人形或令人驚恐的怪物猛獸。多見於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礙。誤食毒蕈可出現豐富幻覺。雲南省居民食用一種小美牛肝蕈時,常出現形象比實物小的“小人國樣幻視”。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病人可聞到各種特殊的氣味,如異香、奇臭、血腥、燒焦氣味等。見於顳葉癲癇與精神分裂症(圖23-1)。
(4)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常與幻嗅或其他幻覺同時存在,病人感到進食或飲水時嘗到特殊味道,常引起拒食。見於顳葉癲癇與精神分裂症。
(5)幻觸(tactile hallucination):病人感到其皮膚黏膜有蟲爬、通電、火灼、手抓等異常感覺,可見於中毒性精神病與精神分裂症。有性器官接觸感者,稱為性幻覺,尤多見精神分裂症。
(6)本體幻覺(body-sensory hallucination):較少見,包括內臟幻覺、運動幻覺和前庭幻覺。更年期發生的抑鬱症常有內臟幻覺。運動幻覺指病人處於靜止狀態時自覺身體某部位有運動感,以精神分裂症多見。前庭幻覺指病人自感失去平衡,從而引起奇特姿勢和行為,可見於精神分裂症和腦幹器質性病變。

按幻覺產生的特殊條件:

功能性幻覺:在某個感覺器官處於功能活動狀態的同時出現的幻覺。功能性幻聽與正常知覺同時出現、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兩者互不融合。 例如,患者在聽收音機時,同時聽到罵他的聲音:關閉收音機,便聽不到罵他的聲音。多見於精神分裂症,有時見於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或其他精神障礙。
思維鳴響或思維迴響:是特殊形式的幻覺。表現為患者能聽到自己所思考的內容。思維鳴響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覺:是強烈的精神刺激引發的幻覺。幻覺的內容與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聯繫。僅僅見於應激相關精神障礙、癔症等。

幻覺產生的原因與本質

幻覺的產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病變、情緒影響、暗示、弱視和重聽、感覺剝奪等。一切增加感覺分析器負擔或使感覺分析器活動增強的因素都能促使幻覺產生。登山運動員登上幾千米高峰以後,因缺乏感覺刺激可產生幻覺。老年人白內障摘除術後,也常發生幻覺,可能由於感覺剝奪與輕度老年性腦變化所致。弱視與重聽者,由於感覺分析器分辨困難,可有錯覺與幻覺。故重聽者常伴發偏執性精神病。腦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幻覺更有許多臨床與實驗證實。
幻覺可以出現在高燒、癲癇等疾病的狀態下。也可以出現在一些異常心理的狀態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患者放棄了基於客觀的、真實的觀念,以自我的心理狀態為反應的對象,把它們當成了外部刺激的特徵。有些專家認為,大腦需要某種最低程度的來自環境的刺激,如果達不到這種最低的條件,或這種條件被一些心理障礙因素給破壞掉了,可能會促使大腦根據過去的經驗、人格因素等重新構建現實與環境的意義。便導致了幻覺的產生。這種理論認為,人人都有產生幻覺的能力,只不過在一般的情況下,它常與一些通過感官的真實刺激相互的作用被大腦不斷的檢驗,而抑制了這種能力。還有一些藥物可以導致幻覺產生,不過這並不是真正的幻覺,與自我產生的幻覺是不同的,而只不過是這些藥物對大腦作用的結果。
但有人認為幻覺是夢的不正常延伸,是在非睡眠狀態下出現的夢。在某些狀態下,包括作夢時,幻想與自我分離,人不會察覺是自己在幻想。 “幻想”自感覺記憶取出資料拼湊後再送回感覺區而成幻覺。夢幻覺的目的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夢的“心身作用說”)。
關於幻覺的本質有過不少討論。由於失明和耳聾仍可有幻覺,所以幻覺不是外周感受器的障礙。B.X.(кандинский) (1885)認為:“幻覺乃是與外來印象無直接關係的感覺中樞的興奮”。波波夫則認為幻覺是由於抑制過程引起。他指出幻覺在入睡或初醒時增強,服咖啡因減弱,服溴劑增強,事實上,幻覺確實易見於睡眠與覺醒的中間狀態。這兩種意見應看成是互相補充的,因為現代關於中樞抑制的研究證明,睡眠時中樞神經元並非都處於抑制狀態,某些神經元仍呈一定的興奮狀態。因此,幻覺也許是由於中樞產生抑制過程的條件下,大腦皮層某種程度和範圍的興奮所造成。由於幻覺產生是大腦整體的反應,因此,企圖把幻覺進行神經解剖定位是不正確的。

視幻覺

目前有許多使眼睛眼花繚亂的錯覺圖片,這些圖片是利用人眼錯覺製成的 視覺後像:
盯著燈泡看三十秒種以上,盡力不要移動目光。然後把目光移任何白色的區域。看到燈泡發光了嗎?這就是經典的“視覺後像”。視覺系統對變化的刺激更敏感。當刺激變成白色時,原來注意黑色的細胞,反應比其它細胞更強烈,產生更亮的後象,好像是一盞點燃的燈。
幻覺幻覺
這是一個負後象,當然,正後象也存在。
光刺激作用於視覺器官時,細胞的興奮並不隨著刺激的終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暫的時間。這種在刺激停止後所保留下來的感覺印象稱為後象。
視覺後象分正後象和負後象兩種。正後象是一種與原來刺激性質相同的感覺印象。負後象則是一種與原來刺激相反的感覺印象。如光亮部分變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變為光亮部分。正負後象的發生是由於神經興奮所留下的痕跡的作用。我們看的電視、電影就是正後像的套用。膠片以24張/秒的速度放映,視覺的殘留使我們產生錯覺,誤認為畫面是連續的。如果看到的是一個有顏色的光刺激,則負後象是原來注視的顏色的補色。後象的持續時間受刺激的強度、作用時間、接受刺激的視網膜部位及疲勞等因素的影響。
看看左邊的圖形,黑色表面是朝上還是朝下?
幻覺幻覺
你稍微注視這個圖形,你將會感受到深度的倒轉。這個圖形也許是所有深度不明確的圖形中最具代表性的,這種深度不明確的圖形還有很多。這就是深度錯覺。為什麼會這樣?現實的立體物體,是以平面的形式反映在視網膜上。視覺系統強迫地將一個平面的圖形在感知為一個立體的圖形。然而,在視網膜上,不同的立體物體可能會有相同的平面圖像。這時,視覺系統就將平面圖形感知為其中一個立體圖形,但也可能會感知為另一個。同時,你的大腦在某個時間只能感覺到一種圖像,而不可能同時感覺到兩種圖像。這一點跟“知覺模糊”類似。
黑線看起來是不是向外彎曲的?
解析 黑線完全是筆直而平行的。這種經典幻覺由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沃德·黑林首先發現。
幻覺幻覺
哪條線顯得長一點,紅線還是藍線?
解析 紅線比藍線顯得長一點,儘管它們的長度完全相等。小於90°的角使包含它的邊顯得短一些,而大於90°的角使包含它的邊顯得長一些。這就是梯形幻覺。
解析:棋盤完全是平面的,這個棋盤以瑞典藝術家奧斯卡·路透斯沃德的一個設計為基礎,又布魯諾·危斯特創造。
幻覺幻覺
我們的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
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21〕,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做夢的原因主要三:即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人的一部分夢境是由來自體內外的物理刺激製造的。來自體內的物理刺激,如一個人腹內的食物過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夢境。所謂“甚飽則夢與,甚飢則夢取”,或“甚飽則夢行,甚飢則夢臥”。有來自體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22〕,“身冷夢水,身熱夢火”〔23〕,“將陰夢水,將晴夢火”〔24〕,“蛇之擾我也以帶系,雷之震於耳也似鼓入。”在夢的分類一節中的“感夢”(由感受風雨寒暑引起的夢)和“時夢”(由季節時令變化引起的夢)均屬於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夢。我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張耀祥教授對此曾評論道:“承認物理的刺激作為夢的原因,破除了無數關於夢的迷信。”〔25〕
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做夢也可因生理因素而引起。我國古代學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1)體內陰陽之氣的缺少或過量。前文已述,夢是睡眠中的不安穩狀態。睡不安穩常常會因體內的陰陽之氣缺少或過量造成。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在睡眠中由於缺少某種“氣”,而使睡眠處於不安穩狀態,從而出現夢境。《黃帝內經》就認為“是以少氣之厥,令人亡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也認為在睡眠中陰陽二氣中某些氣過量或全部過量也會使人產生夢境。《黃帝內經》也認為:“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不盛則夢墮。”〔26〕《黃帝內經》的這一觀點被後代思想家廣泛繼承。如《列子》中就有類似的話:“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②:陰陽俱壯,則夢生殺。”〔27〕清代學者熊伯龍認為婦女在妊娠期間的夢與生男或生女有關:“生男陽氣盛,陽盛則腸熱,故夢剛物;生女陰氣盛,陰盛則腸冷,故夢柔物。”〔28〕(2)五臟之氣過盛。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五臟氣過盛也是致夢的一個生理因素,所謂“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感則夢善笑恐畏,牌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29〕。以上兩個因素在古代影響是相當大的,並且有相當大的權威性。我們認為,如果說這兩種因素對探討或解析夢的原因有所貢獻的話,這貢獻便是它們對做夢的生理機製作出了嘗試性探討,給後人以某種啟示。但是這種探討僅僅停留在主觀猜測階段,缺乏科學根據,所以這些在歷史上曾發生巨大影響的學說,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失去意義。(3)內臟感通致夢。如二程就認為:“入夢不惟聞見思想,亦有內臟所感者。”〔30〕他們認為:夢是“內臟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夢見水、飢餓的人夢見食物,都證明內部感覺是可以致夢的。(4)氣血有餘致夢。與上面幾種觀點密切聯繫的是,我國古代還有一種觀點即夢是由於體內血氣有餘而產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認為:“盛而夢,衰而不復夢;或夢或不夢,而動不以時;血氣衰與之俱衰,面積之也非其富有。然則夢者,生於血氣之有餘,而非原於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說:“形者,血氣之所感也。夢者,血氣之餘靈也。”〔31〕我以為與上述三種觀點比較這種觀點的主觀猜測的成份更大,更沒有科學根據,如果說要有所肯定的話,只能說它在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形神觀,把夢這種精神活動看成是生理活動的產物方面有所貢獻。(5)疾病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普遍認為,生理疾病是人做夢的一個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陰病夢寒,陽病夢熱,內病夢亂,外病夢發”,便是。對疾病致夢論述的最典型、最詳細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他說:“夫虛勞之人,血衰損,臟腑虛弱,易傷於邪。正邪從外集內,未有定舍,反淫於髒,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而不安,喜夢。”〔32〕疾病致夢在現代科學中是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幾個生理因素中疾病致夢是最容易“參驗”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心理因素

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不僅認識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導致夢境,而且認識到心理因素也可導致做夢。有哪些心理因素會引起人的夢境呢?從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的言論來看,感知、記憶、思慮、情感、性格都會影響夢的產生及夢的內容。但論述較多的是思慮、情感、性格對夢的影響。(1)思慮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幾乎毫無例外地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東漢時期的王符就認為:“人有所思,即夢其到;有憂,即夢其事。”〔33〕又說:“晝夜所思,夜夢其事。”他還曾舉例說:“孔子生於亂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夢之。”〔34〕列子也認為“晝想”與“夜夢”是密切相關的。明代的熊伯龍亦認為,“至於夢,更屬‘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則夢之。”〔35〕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認為:“夢,思也,緣也,感心之跡也。”〔36〕那就是說夢既可由思慮引起,也可由感知,記憶引起。也即是說,王廷相認為人的整個認知過程都可引起夢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間之夢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繼續。所謂“在未寐之前則為思,既寐之後即為夢,是夢即思也,思即夢也”。他又說:“思擾於晝,而夢亦紛擾於夜矣。”(2)情感致夢。東漢王符所說的“性情之夢”,《列子》中所言的“喜夢”、“懼夢”、“噩夢”均屬於情感引起的夢。晉代的張湛亦云:“晝無情念,夜無夢寐。”明代的熊伯龍,在承認思慮致夢的同時,也對情感致夢有十分深刻的認識。他舉例說:“唐玄宗好祈壇,夢玄元皇帝;宋子業耽淫戲,夢女子相罵;謝眺夢中得句,李白夢筆生花,皆憂樂存心之所致也。”〔37〕(3)性格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人的性格對夢的內容有很大的影響。所謂“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刀兵金鐵,好禮者多夢簋籃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嶽原野”。這段話除了說明夢境必須依賴經驗外,亦可說明夢對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認為,具有“驕吝之心”的人,在夢中就會爭強鬥勝;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夢中亦會追貨逐利。總之不同的性格對夢境中的內容有不同影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