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的自由:現代悲劇問題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奇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幻想的自由:現代悲劇問題研究
- 作者:陳奇佳
-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頁數:403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4052081
《幻想的自由:現代悲劇問題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奇佳。
《幻想的自由:現代悲劇問題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奇佳。內容簡介自19世紀晚期以來,西方世界非常重要的經典文體形式之一——悲劇,發生了重大的、斷裂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所引發的諸多文化症候,在...
石評梅是中國現代女性求獨立、求平等、求解放、求自由的先驅,她短暫一生的悲劇性色彩,恰是那個時代婦女命運的應對,也是那個時代國家命運的映照。廬隱曾評價她說,石評梅注定了她是悲劇中的主角。她經歷了從幻想到現實痛苦,從虛幻、失望、渴望到仇恨、反抗、破壞的連續悲劇起落的過程。她的散文就她自身的情感苦旅和...
《現代悲劇理論研究手冊》是2019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何信玉。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匯集了二十幾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關於悲劇問題的理論選文。本書認為,馬克思與恩格斯以其鮮明的歷史唯物主義視角與辯證思維方式,對德意志古典哲學中的悲劇理論進行合理揚棄,從歷史必然性的角度出發探討悲劇的本質問題...
第五章 “從搖籃里抱走了別人的孩子”——論卡夫卡創作中的語言問題 一、“生與死之間的抉擇”二、在繩索上跳舞 三、語言的“城堡”第六章 失去謎底的謎語——卡夫卡創作中的後現代特徵 一、不確定性原則與特徵 二、延異與延緩 三、語言的危機與焦慮 第七章 閉上眼睛的圖像——論《美國》一、《美國》與...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研究論集》是2021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何信玉。內容簡介 在中國審美現代性的理論視域中,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形成及其發展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理論問題。本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當代美學的相關理論,第一次對學界的主流觀點展開討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論構想。圖書目錄 第一...
—再談《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下篇 個性主義者的雙重悲劇 莎菲形象系列與丁玲人生悲劇 個性主義的鬆動與式微——論丁玲的精神悲劇 走不出的怪圈——丁冷晚年心態探析 陷入怪圈之謎——《丁玲歷史問題結論的一波三折》辨析 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樁遺案——重讀王實味的兩篇雜文 後記 校後補記 ...
後現代主義在某些方面也確實是現代主義的反撥。然而,現代主義的審美原則仍然強烈地影響著當代西方的美術家們。新表現主義、新超現實主義、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興起,多少說明了這個問題。在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美術思潮的變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藝術中的主觀與客觀、理性與感性、人性與共性、風格特徵的加強與消失、...
因此人的一生都是充滿痛苦的,人生只不過是一場悲劇。尼采的悲觀主義對現代派文學產生了影響。柏格森認為生命衝動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他用神秘的生命衝動派生萬物來解釋物種的形成和進化。他公開反對理性主義,認為人類的理智不可能認識世界。認為理智是固定的、相對的、外在的東西,它不可能認識作為運動變化的生命衝動。他...
63、《後悲劇風格-》--《文學自由談》,1992年第2期。*64、《理論話語:從容啟示的時代》--《藝術廣角》,1992年第4期,14000字。* 65、《勝過父法:絕望的心理自傳》--《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第4期,12000字。*66、《空缺與重複:格非的敘事策略》--《當代作用評論》,1992年第5期,17000字。67、《...
薩德與現代政治——《朱斯蒂娜》的政治哲學發微(熊俊誠)運斤成詩——斯奈德《斧柄》與楊牧《巨斧》中的《文賦》及其超越性(羅梓鴻 肖 劍)書 評 走向精神的豐富性——評《幻想的自由:現代悲劇文體研究》(孫甜鴿)理論建構與現實實證的多維探索——評《中華文化的跨文化闡釋與對外傳播研究》(王同森)會議...
李慎之(1923年8月15日—2003年4月22日),男,哲學家、社會學家。江蘇無錫人,曾任周恩來外交秘書、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美國研究所所長。資深新聞人,著名的國際問題專家,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作品有《李慎之文集》(自印本)、《中國的道路》(與何家棟合著)、《廿一世紀的憂思》等。...
因為在他看來,真正發瘋的是物慾橫流、人性墮落的現代社會。他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堅持著自己的內心理想、行為哲學和處世原則。他以一顆知識分子敏感的心去觀察社會,關注人生,不倦地思索、追問人生的重大命題,諸如信仰、價值觀,關注社會問題:種族歧視、環境污染,在信中他表達了對社會政治、經濟、學術、道德、...
現代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非國家行為體,聯合國、跨國公司、NGO,但是任何政府都不喜歡不受自己控制的非國家行為體,恐怖主義也是其一。因此,恐怖主義在本質上是對主權國家威勢的挑戰,在打擊恐怖主義的問題上,世界大多數主權國家都有共識。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基地組織時能夠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但是...
作為200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敏銳的目光洞察了南非漫長的種族隔離史遺留下來的創傷記憶,將殖民、反殖民的歷史主題與後現代的自由言說精神有機連結,並向其融入到文字中,譜寫出一系列鑲嵌在歷史與當下創傷和悲劇的敘事。同時,庫切的創作較多地借鑑了西方文學的技巧和方式來描寫南非的歷史和現實,從而顯示出庫切...
他既沒有參與耶路撒冷那場曠世悲劇,也沒有企圖影響莫斯科的現實生活。他僅限於觀察和考驗,隨人們去各行其是。當然,也要求人們各負其責,像《聖經》里所說的那樣“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他正是《聖經·約伯記》中所說的撒旦,其職司就是在上帝同意下到人間觀察世人,對人們...
這裡只需引述羅曼·羅蘭在1925年1月所寫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給他在中國的弟兄們的公開信》就很可以說明問題了:不管他們來自何方,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我的同盟和兄弟。我的祖國是自由的人類,偉大的民族是它的省份,而眾人的財產是它的太陽神。《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說,應當說不只是一部小說,...
可以想像,在劍拔弩張的冷戰環境中,日本在其中扮演的尷尬角色,注定了石橋政治理念始於理想主義,終於理想主義的悲劇命運。然而30年河東河西,不可思議的是,冷戰結束後,其被認為“理想主義”的構想反而越來越接近現實了。也許,這正是思想所具有的穿越歷史、超越時空的前瞻性。1990年代中期,正值戰後50周年之際,與...
在藝術上,蕭伯納接受易卜生影響,主張寫社會問題,反對奧斯卡·王爾德的“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主張。蕭伯納將自己劃歸於易卜生流派。他主張擯棄以羅曼蒂克、尖銳情景和血淋淋的結局來構築情節的舊式悲劇,堅決反對以巧合、誤會和離奇的情節耗盡觀眾注意力的所謂“佳構劇”,提倡劇本的任務是引起觀眾的思考,情景必須是...
那些不持保守神學,而持自由神學,或更急進神學之人,他們的講道與現實世界結合,但是至於出處只有天知道。他們自然不會根據聖經;相反的,這些傳道人放鬆雙手,任憑聖經啟示從指閒溜走。現代教會今日兩大神學的對比,一方面保守派忠於聖經卻不合適宜;另一方面自由派與急進派跟上時代卻不合聖經。是這個時代的最大悲劇...
威爾斯為自己的小說取名《現代烏托邦》,邱吉爾隨後在演講中稱他理想的“保障性”國家為“烏托邦”。威爾斯提倡“優生”,認為人們只有滿足一定條件,比如身體健康和經濟獨立,才應考慮生養後代。邱吉爾曾經說過,自己十分羨慕威爾斯“探討婚姻與人口問題的技巧和勇氣”。以至邱吉爾的一位朋友說他是“優生主義者”。作為...
此書在這幾方面應該是很不錯的,當然也有一些問題。在主要的幾個人物中,男性與女性口吻有很大差異。幾個人物可作為某種象徵,當然也可具體化看待。聖·普欒的信多不是直接表達內心的,但僅有的幾封以及側面的描寫,使他成為了一個積極追求卻是悲劇性的人物形象,於麗對"理性"的幾次屈服,似乎有些不太合情理...
《銀英》從“黎明篇”中“永恆的夜”到“落日篇”中“夢的盡頭”,充分營造了“諸神的黃昏”的史詩般的悲劇氣氛;《奔流》中的“建康之花、洛陽之夢”充滿了詩意;《亞爾斯蘭》中的“落日悲歌”和“征馬孤影”使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血色殘陽的悲壯;還有《銀英》中獨具匠心相互呼應的“過去、現在、未來”、“...
日本“歌謠殺人”的代表作品,曾拍成電影搬上熒幕。發生在日本偏僻村落中的血腥推理事件,緣起20年前種下的禍根,孰是孰非,愛恨交錯。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充滿日本民族化的特徵的復仇,向讀者揭示迷案的真相,是那么的無奈,極富悲劇色彩。坂口安吾 《非連續殺人事件》〔不連續殺人事件,1947〕民眾出版社,1999年 ...
作為浪漫主義繼承者,黑塞也繼承了浪漫主義清醒的悲劇理性,尤其是在“自我”和諧問題上,一方面,他視之為人類生存的理想。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指出和諧的前提正是現代社會中個體遭遇分裂對立的現實。基於現代社會生存狀態的反思,他對西方啟蒙主義以來的理性主體進行了批判,提出了“和諧自我”。黑塞強調完善的自我存在...
宋國友:“中國與周邊國家經濟關係及政策選擇”,《國際問題研究》,2013年第3期 宋國友:“再工業化與美國經濟成長”,《外交評論》,2013年第3期 宋國友:“全球自由貿易協定競爭與中國的應對”,《現代國際關係》,2013年第5期 宋國友:“全球量化寬鬆、新興經濟體與國際金融治理”,《國際觀察》,2013年第2期 ...
在人類探索“我是誰”的永恆追問中,欲望是一個不斷被提及的問題。從《聖經》時代開始,“原欲”和“原罪”就被並置在一起。在《聖經》故事的“失樂園”事件中,從欲望通向罪感是由“智慧”一手導演的,羞愧而非內心覺悟構成了贖罪之路。而在現代的《洛麗塔》中,悲劇是由面對欲望所採取的一系列愚蠢舉措所導致...
《天外邊》是奧尼爾的成名作,該作品表現為一部現代命運悲劇。農家子弟羅伯特讀過一年大學,生活喜歡幻想,整天夢想著“天外邊”的世界和海上生活。可就在他即將實現自己願望的關鍵時刻,卻聽從所愛女子露絲的勸告,放棄了航海計畫,在農莊與露絲廝守,而他的莊稼漢哥哥安朱卻代替他遠航去了。結果當然不難預料,錯了位...
老驥伏櫪投身四個現代化 1962年,曹葆華調到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的十餘年,他將精力集中於文學理論研究,翻譯了大量社會主義文學理論著作。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曹葆華翻譯的布拉德的《莎士比亞悲劇的實質》和日丹諾夫的《論文學與藝術:關於〈星〉和〈列寧格勒〉兩雜誌的報告》。
現代主義的作品大多體現了人類在經歷不斷的文明演進後,而滋生的對社會的厭惡。科學的發展不能阻止人類社會悲慘命運的不停發酵,人類本身則在人類文明的悲劇漩渦中逐步走向荒誕。布瓦爾和佩庫歇是反傳統和離經叛道的,他們一個是被新婚妻子騙取錢財的鰥夫、一個是從未結婚不懂世事的老小孩,在經歷了一系列荒唐可笑的...
存在文學已不在刻畫個別的人物情境,而是陳述著一個時代性的問題。讀者也因此無法置身事外,觀賞別人的喜劇與悲劇,讀者會從存在文學的哲學性文辭中,看見所有時代中人,包括自己的苦痛焦慮與絕望。存在主義反映的是人面對世界感到的一種情緒,孤立無援,個人承擔無意義的世界,荒謬而沒有盡頭,人處於一種“被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