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縣第三中學簡介 平陰縣第三中學建於1958年,占地80餘畝,地處平陰縣孝直鎮政府駐地。為進一步最佳化普通高中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促進高中教育均衡發展和整體水平提升,2010年8月平陰三中與平陰一中整合,學生新學期全部到一中就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陰縣第三中學
- 知名校友:何友東
歷史狀況,現行狀況,學校概況,
歷史狀況
平陰縣第三中學簡介 平陰縣第三中學建於1958年,占地80餘畝,地處平陰縣孝直鎮政府駐地。學校現有26個教學班,在校師生1600餘人,學校環境優美,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界限分明,布局合理,教學設施齊全,建築面積2.3萬餘平方米。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抓住機遇,克服困難,積極改善辦學條件。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綜合樓、藝術樓、學生公寓、餐廳一應俱全,能夠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學校加快了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裝備建設,一線教師實現了人手一機。學校建立了教學閉路電視系統,充實了實驗、音樂、美術器材、德育室、圖書室,建設了微機教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校園廣播發射台,升級改建了校園網。 學校始終按照“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要求,建設了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樹立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良好條件,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基礎”的辦學理念,努力實踐“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了“主動學習、自我管理、卓越發展”的培養模式,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學校大力倡導教育科研,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實施導學案教學,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收到了明顯成效。 學校嚴格的教風、濃厚的學風、端正的校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1991年杜玲同學榮獲濟南市文科高考狀元,2001年王瑞卿同學獲縣文科高考狀元,2002、2005年學校榮獲濟南市教學質量進步獎。2003年宋來武同學獲縣理科高考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反響。近年來,學校畢業會考合格率都在99.5%以上。 突出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良好的校風贏得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學校先後被評為“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德育工作規範化學校”“省級綠色學校”,連年被評為“縣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教科研先進單位”。05年學校通過省級規範化學校驗收,平陰三中師生決心將以百倍的信心和力量在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上激流勇進,把三中辦成方向明確、治學嚴謹、管理科學、獨具特色的一流學校。
平陰縣第三中學
現行狀況
平陰三中8月21號,記者在全縣教育資源整合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為進一步最佳化普通高中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促進高中教育均衡發展和整體水平提升,平陰三中與平陰一中整合,學生新學期全部到一中就學。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業朝,縣委常委、副縣長劉雁冰出席會議。平陰三中1958年建校以來,努力實現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國家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嚴格的教風,濃厚的學風,端正的校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多年來,為更好的發展教育,我縣按照高中進城,國中集中,國小整合,學前提升的原則,對教育資源進行了多次整合,構成了政府辦學的大格局,提升了各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規模。本次整合從8月12號開始,到8月底結束,9月1號,整合後學校正式提供運行。此次整合立足客觀實際,統籌安排,全盤考慮,避免重複投入,最佳化提升教育資源,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確保整體穩定,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形成與全縣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教育發展新格局。三中教師進縣城安置,擇優選聘一部分安置到一中,滿足教育教學和其他崗位需求,若本人自願留孝直鎮從事工作的,由孝直鎮教育辦公室負責安置。
其餘教職工安置在縣城其他學校,同時根據學校人員編制情況,採取到農村學校輪教的方式,最佳化全縣教師資源配置。領導幹部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分類進行安置,離退休教師由一中接收,同時為保持穩定,三中教職工此次職稱崗位聘任有關待遇暫時維持不變平陰三中部分債務、資產劃歸平陰一中,其中部分債務由縣政府對學校資產債務評估核實,將部分資產處置後償還,平陰三中部分教育資源,用於依次提升孝直鎮國中、國小和幼稚園的辦學條件,具體布局調整工作,令行安排。
學校概況
“我們敢於正視現實、面對現實、勇於挑戰、自強不息,鼎力辦好人民滿足的教育。我們將以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走在前進的道路上。”這是山東省平陰縣第三中學校長王敬臣發自內心的感言。
平陰三中是一所農村普通高中,由於地處偏僻的農村,曾一度出現教師資源流失、家長不願意把孩子送進這裡讀書的現象。面對困境,平陰三中全體教職工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埋頭耕耘,最終以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迎來了學校的春天,也博得了社會的認可、學生家長的信賴。一批學生步入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等知名學府。
提升職業生命 實現自我價值
談到學校的發展,校長王敬臣深有感慨地說:“學校的成功首先源自於教師的成功,學生的成功更源自於教師的厚愛與家長的信賴。作為學校的治理者,就是服務於教師和學生,在成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可以說,教師的發展第一是平陰三中管理者的共識,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學校30歲以下的教師占了近60%,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優秀的教師團隊,才使學校實現了健康、飛快的發展。”
近年來,平陰三中為使教師儘快成長,學校制訂了《平陰三中青年教師培養實施細則》,提出了“一年站穩腳、三年能達標、五年唱主角”的培養發展目標,從師德規範、專業素質、執教能力、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對目標加以分解落實。並實施結對子“一幫一”青藍工程,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每學年開學初,通過開辦“教學常規培訓班”、執講公開課、觀摩課,舉行優質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等,對新教師從學校管理、職業道德、教學常規、學生管理、教研科研等方面進行指導、培訓,使他們儘快認識把握教育教學的基本環節,走向成熟。學校每年還設立“教學新秀獎”,獎勵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讓他們感受到了成長的寬鬆氛圍。 健康互動社區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學校制訂了《關於鼓勵支持教師進修學習的意見》,給教師進修學習提供制度保障。學校經費儘管困難,但用於教師的培訓學校都盡最大努力予以滿足。學校每年還自行聯繫一些名校,派教師觀摩學習,學校也常常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風範、名師講座等專題。
學校通過多種形式的業務活動和業務競賽,激發了全體教師競爭和學習的意識。每學期學校通過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三個教學單項比賽,開展教學案例展評、“走進新課程論壇”、“師德報告會”、“課改研討會”等業務活動,達到了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目的。
為學生的成功奠基
平陰三中是一所寄宿制、封閉管理的學校,學生要在學校度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是學生真正的生活家園。“走進三中門,首要學做人”、“學會愛自己,才會愛別人”、“學會愛集體,才會愛學校,才會愛國家”等校園文化,就是三中的教育者為學生的成長營造的。這種“近、親、小、實”的德育內容,如春風化雨般地教化著學生成長的思想,滋潤著學生的心靈。此外,學校電視台、廣播站、每周升旗儀式、學校開展的運動會、文藝匯演、大型活動等都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健康互動社區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王敬臣校長代表平陰三中教育者向家長和學生做出的鄭重承諾。在加大優秀學生培養的同時,學校把目光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困難生”。對於生活困難的學生,學校通過減免學費等方式每年投入5萬餘元給予資助;對於有心理困難的學生,學校及時地引進了心理專職教師,開展心理知識講座,為學生身心成長答疑解難。很多學生家長發自內心地說:“把孩子送到三中,我們放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伴隨著賀立新、楊雄偉,以及濟南市文科高考狀元杜苓、縣理科高考狀元、濟南市第三名的宋來武等一批優秀學生步入高等學府,平陰三中連續十四年超額完成了高考指標;2002、2005、2006年獲得了濟南市高考教學質量進步獎;2008、2009年省學業水平考試通過率比省通過率高出26個百分點,居濟南市第5位。學校先後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省級綠色學校、濟南市德育工作規範化學校、市文明單位、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