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貼羽毛畫

平貼羽毛畫

羽毛藝術製品種類繁多,工藝獨特,內容廣博,雅俗共賞,是傳統美術工藝中的一塊瑰寶。羽毛畫顧名思義,是利用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鳥類、珍禽、野禽、家禽的翎羽貼制而成的羽毛工藝掛屏。

羽毛掛屏分兩大種類,即平貼羽毛畫、浮雕羽毛畫。浮雕羽毛畫半立體,工藝細膩,造型生動逼真。

平貼羽毛畫是利用飛禽羽毛貼制的一種藝術掛屏,區別於浮雕羽毛畫,不需要立體胎形。出現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濟南美術工廠,後流傳至全國各地。創始人為著名高級工藝師王怡(1938~)。早起多為政治題材,後發展為人物、花鳥、走獸、風景等豐富的題材,濟南美術工廠羽毛畫數次參加廣交會,出口至美、英、法、日、意等二十多個國家。因其工藝獨特,內容廣博,雅俗共賞頗受人們青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貼羽毛畫
  • 起源:中國
追本溯源,工藝流程,

百科名片

平貼羽毛畫
平貼羽毛畫,不需要立體胎型,相對於浮雕羽毛畫對作者的要求更高,創作一幅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平貼羽毛畫,它的基本要素應該是彰顯羽毛效果,設計者首先對羽毛俏色,妙形和天然紋理進行很好的理解,根據每一片羽毛的形態、色澤、厚薄、軟硬韌性,和羽毛的大小去應對設計稿有機的組合。畫稿大多採用經典傳統國畫,好的平貼羽毛畫並非完全遵循畫稿,在貼制過程中需要再創作,要忠於畫稿,高於畫稿,更要突出羽毛的特色,通過準確的利用羽毛特色、紋理、俏色來體現出作品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工藝性。平貼羽毛畫具有國畫的風韻羽毛的質感,精緻脫俗。

追本溯源

羽毛畫的生產與發展在我國已具有悠久的歷史了,其濫觴可追溯到兩千年前。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平帖裝飾羽毛畫,當時只是一種簡單的表現形式,且雜以彩繪;到了漢代的羽毛貼畫絹,做工比較細緻,色彩比較鮮明,有了一定的布局與格調;日本正滄院收藏的“立女屏風”成為目前發現最早的羽毛畫,至此羽毛畫成為工藝美術表現形式的獨立品種。
到了清代點翠松竹座屏的出現,才使羽毛畫的表現形式,內容以及貼上技藝都達到了至善盡美的程度。 我國羽毛畫歷史悠久,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拼貼羽毛畫的裝飾品,可見它最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其製作工藝長期失傳。
現代羽毛畫工藝則是本世紀60年代由瀋陽市羽毛工藝廠首創的。目前,瀋陽羽毛工藝廠的規模、產品的種類和質量仍居全國之首。

工藝流程

1.準備設計稿。自己創作或臨摹今人古人佳作皆好,但必須適應羽毛工藝的表現特點。
2.準備材料。根據畫面內容所需備好羽毛、乳膠、鑷子、剪刀等用具。貼制一幅水墨效果的羽藝掛屏就要準備好墨色羽毛,如:黑天鵝、黑公雞毛等,黑水鴨和淺色水鴨的腹毛可以表現枯筆效果。
3.落稿。將備好的畫稿準確的透描在備好的底板上,底板的處理要視畫面需要進行彩繪、噴繪,但底板處理絕不能過分,以免喧賓奪主。
4.貼制。首先認識、分析畫稿,在對自己的設計稿產生濃厚的表現欲望時,結合用筆,考慮用毛,再首先決定出畫面的哪個部位能用一片或兩片完整的顏色、紋樣,符合畫稿的羽毛,以植物的長勢,動物的結構,人體的姿勢決定用毛的方向順勢貼制,萬不可逆行用毛,這一兩片羽毛的確立對一幅平貼羽毛畫作品至關重要,試一幅羽毛畫成敗的靈魂,其餘用毛都要為其服務,用小片羽毛貨剪刀再造型的羽毛去體現結構用羽絲勾勒線條,貼出輪廓線和結構線,自然的形成結構,嚴禁機械似的用羽毛填空,那樣會使畫面呆板生硬。
5.如果需要艷麗的羽毛為點綴用,自然毛是在表達不到的情況下,可以染色,用鴻毛(白色)染色或在羽毛本色基礎上罩染效果極佳。
6.題字印章。題字印章也是必不可少的,印章不僅能平衡畫面,顏色也可起到點綴的作用。題字可解讀畫面,豐滿內容,題字除用筆寫外,用墨色羽毛貼制更能協調畫面增加工藝性。如果字小可用水鴨黑毛,這種體積小質地軟並且無光,很像墨色,大字用黑公雞毛,結合鴨毛,有枯筆可用水鴨腋毛。
7.裝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