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 平等院鳳凰堂(Hoodo Pavilion of The Byodo-in,1053年) 始建於
平安時代 。其採用“
寢殿 式”的型制,堂內供
阿彌陀佛坐像 。此堂三面環水,朝東,其殿的平面似
鳳凰 飛翔之狀,故此名曰鳳凰堂。正殿為鳳身,左右廊為鳳翅,後廊是鳳尾,變化多端。正殿面闊3間。為10.3米,
進深 兩間,為7.9米。正殿重檐
歇山 屋頂。四周加一卷圍廊,廊頂成為正殿的腰檐,中間升高,將正門突出,造成形體上的多變。正殿的兩翼檐下加裝飾性平坐,轉角部分升高作攢尖頂樓閣,顯得富麗豪華。在正殿正脊兩端各置一銅鑄的金鳳凰。門上和檐下綴有諸多銅飾,大都為鍍金銅具。堂的內部裝有極其精美的雕刻和繪畫,還用金箔、珠玉、
螺鈿 、髹漆、金屬透雕等多種多樣工藝裝飾。殿中央
佛像 頂上懸掛著華麗的大天蓋。幾乎所有斗拱、內柱、天花彩繪
寶相花 、唐草連珠等。四面門和壁上畫有
佛經故事 ,如
極樂淨土 圖畫等,四壁均雕刻著神采飛揚的菩薩像。
藻井 底子和佛像
須彌座 都嵌有螺鈿。從整個
鳳凰 堂的構建和內部的裝飾來看,它是在日本建築史上最傑出的建築物之一,同時也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有著悠久的歷史。
鳳凰堂 建築風格 鳳凰 堂雖然精製有餘,但似乎缺少些正宗
唐代建築 的豪勁感。可喜的是,幾年前中國和日本在香港合作興建了一座仿唐佛寺“
志蓮淨苑 ”,其設計取自
莫高窟 172窟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的佛寺格局——疏朗大氣,俊美平和的唐式寺院在1000多年後終於重現神州。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畫中唐佛寺之韻味。鳳凰堂設計構思仿造極樂世界的淨土,形式和色彩力求輝煌歡快。其平面摹似鳳凰飛翔之狀因之得名。正殿為鳳身,左右廊為風翅,後廊是鳳尾,平面富於變化和動感。正殿屋頂為
重檐歇山頂 ,兩翼檐下加裝飾性平坐,轉角部分升高作
攢尖頂 。正殿屋頂正脊兩端各置一銅鳳,門上和檐下綴各種銅飾,殿內有精美的繪畫和雕刻,還用
金箔 、珠玉、金屬透雕等多種工藝手段作裝飾。當時貴族嚮往佛教中
西方淨土 極樂世界,故而這種華麗的唐式佛寺建築得到了發展。
平等院鳳凰堂
主要特徵 鳳凰堂為平等院中的一組建築,又名阿彌陀堂。它以中堂為中心,左右兩側建長翼廊,中堂背面伸出尾廊,整體造型,恰如一隻鳳凰展翅飛翔,故得此名。阿彌陀堂朱色大柱上,描繪著色彩極為華麗的
唐草 雲紋,裝飾著
螺鈿 透雕和各種
金 銅具。在堂內的梁檐上懸掛著各式各樣的飛天、
雲中供養菩薩共51身,帶幻想的氣氛,以生動的姿態顯示著
阿彌陀 臨降淨土迎接眾生的主題。說,若疑淨土極樂,且看
宇治 鳳凰 堂。 平等院鳳凰堂除當中的佛堂(供奉
無量壽佛 )以外,兩翼和後面的建築完全開敞(如同中國的廊),兩翼的折角部是
寶頂 形屋頂。佛堂正面3開間,周圍有檐廊,屋頂為重檐九脊殿形式,正面中央挑檐升起。整個建築的外形和空間充滿變化,空間相互穿插,並且與周圍的景觀相互掩映。鳳凰堂從裝修到佛像,集中了當時日本在雕刻和繪畫方面的最高技藝,是平安時代最精美的建築,反映了在當時貴族社會所流行的淨土教佛堂奢華的程度。
陽光下的鳳凰堂 歷史回顧 平等院鳳凰堂建於1053年,是11世紀最有權勢的貴族
藤原 賴道建成的
阿彌陀 堂。因屋頂飾以鳳凰,建築本身有
左右翼 廊,形似展翅欲飛的鳳凰,後世稱鳳凰堂。堂內安放的阿彌陀如來像面東而坐,周圍飾以“九品來迎圖”、“極樂淨土圖”,壁上飾有雲中供養菩薩、柱上飛天奏樂鳳凰起舞,配以堂前如鏡的池水,營造出“
西方淨土 ”的莊嚴。 平安時代後期社會動盪,民眾驚恐。由於以殺人為業的武士出現,連普度眾生的
僧侶 也拿起武器爭鬥,又加上1052年進入“末法之世”之說流傳,
阿彌陀 淨土信仰流行,人們不分貴賤,希望“
厭離 穢土,欣求淨土”,祈求阿彌陀如來及聖眾伸出救援之手,臨終時領入“
極樂世界 ”。阿彌陀淨土信仰源於中國,日本僧人
圓仁 在大唐求法,淨土宗傳入日本。10世紀時阿彌陀浄土信仰在日本占壓倒優勢。平等院鳳凰堂位於
京都 近郊的
宇治市 ,作為日本平安時期現存的唯一貴族遺構,是日本貴族文化、淨土文化的象徵性建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鳳凰堂正面 其它相關 淨土真宗 的
宗祖 親鸞 (見真大師),在1173年生於
日本京都 ,由於父母自幼雙亡,所以他在9歲便出家為僧。那個年代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當時源氏與平氏二族因爭奪權力而大動干戈,此內戰最後由
源賴朝 所勝,並於1192年在倉鐮設立了將軍政府。親鸞後來到了日本
天台宗 的本山
比睿山 修學。他在那兒花了20年的光陰苦讀天台宗的教理之後,仍發現自己無法開悟和消滅內心煩惱。於是,他便下山到京都尋找一個較為適合的解脫之法。那時,比
親鸞 大40歲的
法然 正向社會各階層的男女宣揚
念佛法門 。親鸞於是投在他門下,並找到了能令眾生解脫的念佛法門。當其他舊宗派因嫉妒之心而起奏朝廷禁止法然的
念佛 教法之後,法然與其大弟子們便遭到了迫害。親鸞在1207年也因此被流放至日本北部並後來在那兒結婚成家。當他被赦免後,他便到東京北部的常陸,一邊在當地宣揚念佛法門,一邊寫真宗最浩瀚的論著《教行信證》。親鸞60歲後回到了京都,直到90歲逝世之前,他的精力都放在編寫真宗的著作中。親鸞過著與普通人沒兩樣的生活。他有一位妻子(惠信尼)及一男五女(據另一個記載則是二男五女)。據
佛教戒律 ,出家僧人不得結婚生子。因此,成家生子與修習佛道被視為互相違背。當
親鸞 被流放時,他的
僧籍 不但被吊銷,而且還被冠上一個罪犯的名字:藤井善信。在這種情況下,他既非僧也非俗。因此與一位合適女子結婚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從他成家之舉,親鸞要表示普通男女也是阿彌陀佛拯救的對像。
平等院鳳凰堂 親鸞上人 在日本所興起的淨土教派中,發展最大的宗派是
淨土真宗 。在教義方面,真宗不拘於形式的特點使它能被大眾接受。
親鸞 並沒有自創新宗派的意願,他在《
教行信證 》與其他著作中說明自己只是依著佛與七位高僧的教誨,並把他們的核心與
真髓 闡明於世。親鸞對淨土教理的見解看似根據他個人的判斷而形成。但是,他從人生經驗與感觸所獲得的見識實際上澄清了昔日淨土
高僧 所授的教理。在此我要強調,研討與開發新見解的過程往往與靜坐
參禪 息息相關。單單靠
凡夫 空洞的理論只能說是在紙上談兵。從佛教歷史之始,佛教的超世界觀,等都是從
禪定 中所獲得的。這在淨土宗等大乘佛教宗派中也都是相同的。從《觀經》里看,若我們能成功地依照經中的方法來
修持 ,我們就能夠
觀想 阿彌陀佛及
極樂淨土 。每當我們迷失在牛角尖中時,我們可用靜坐之法來對治。但實際上靜坐參禪不是每次就能輕易生效。在遠離佛的今日,善於靜坐的導師少之又少。就算你能找到一位,要持之以恆地修持其法也是困難重重。相比之下,淨土觀想法門的靜坐式比禪宗的修持禪定法較為容易修習。這是因為行者有可專注的對象(佛及淨土)以及
阿彌陀 神力的
加持 。
法然 在
比睿山 修了多年的
天台宗 修持 法之後仍無法得到自身的解脫。
親鸞 同樣地也是在該山修習了20年後而發現自己無法成就。法然讀了
善導大師 的論著後恍然大悟,於是便舍掉其他的修持法,一心信願念佛。法然轉信
念佛 的關鍵在於發現自身無力使自己解脫的事實。法然發現佛名的背後就是阿彌陀佛的無量之力。以此發現為本,法然以新的角度闡釋佛法並把念佛之行放於其他諸行之上。
西方學者常把親鸞與基督教的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相比。這是因為親鸞對佛教的革新與馬丁路德對天主教廷的抗議有些類似。但是親鸞既沒公開抗議佛教的領導層,也沒有開創新宗派與思想的念頭。
親鸞 所密切關心的,與
法然 和七高僧一樣,就是通過淨土來使自身解脫。這看起來也許是厭世與自私的。但他的自我與嚮往淨土之心既非自私也非厭世與悲觀。這是因為親鸞領受
阿彌陀 的慈悲後,他發現自己其實與其他眾生在業力上的關係是水乳相溶的。因此,親鸞在超世間後(即往生西方後),就能依自己的願望回到這個世間救濟其他眾生。親鸞對自己的反觀與對佛解救的了解,深深改變了一般的常理和佛教思想。在真宗的要典《嘆異鈔》(第三章)中,親鸞有以下的名言:“連善人都
往生淨土 ,惡人更不在話下。對此,世人的人都經常說:連惡人都往生淨土,善人更不在話下。這句話象是有道理,但實際上違背了他力而往生的教理。”依照佛的教誨,如果我們能通過靜坐修智慧並
廣修 善行,我們就能在
修持 上更上一層樓。若我們無法行任何善,我們肯定會轉入
惡道 中受苦以抵消所做的
惡業 。雖然
親鸞 有行善的能力,但是他以
慧眼 察覺到自己內心中極大的惡業,而意識到自身所有之行皆不離此惡業之祟。這也意味著親鸞發覺他自己根本毫無一絲
善業 與功德,更談不上如何使自己解脫。 《
嘆異鈔 》中還記載親鸞的另一句名言:“既然我什麼行都不會修,照這個模樣,地獄也是命中注定的棲身之處。”親鸞既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不是覺得自己被佛的解救之力排除在外。他對自己無力自救的證悟,就是證明自己已經被阿彌陀佛所
攝受 與解救。所以,通過對佛的真誠信心,親鸞就能領受佛的無邊功德、
智慧 與力量,並完完全全地把執著自我的
凡夫 之體託付在阿彌陀佛的懷中。
親鸞 對佛教的見解出自於他信受與領受
佛力 (他力)的人生經驗。他把佛教分成兩種體系,即自力教與他力教。真宗是全他力教,其餘的佛教學系則歸納於自力教。親鸞甚至沒有鼓勵
念佛 。對於善導與
法然 來說,淨土信者得
全心全力 稱念佛名。
交通指引 JR奈良線,宇治站,步行約10分鐘; 京坂電鐵宇治線,宇治站,步行約10分鐘
門票價格 成人:600日元;初高中生:400日元;小學生:300日元
參觀鳳凰堂內部每人需另外支付300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