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情愫 雅正之聲——讀矯健的報告文學作品》是學者劉振凱發表在中國作家網上的一篇文學評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民情愫 雅正之聲——讀矯健的報告文學作品
- 作者:劉振凱
- 刊載媒體:中國作家網
- 作品體裁:文學評論
內容摘要,作者簡介,原文賞讀,
內容摘要
劉振凱認為,平民文章布衣風。我們從矯健作品中傾聽到的是一種雅正之聲。心正則筆正,筆正則文正。這與矯健的民間立場、平民視角有關,也與他的美學立場、美學眼光有關。無論從《走進帕米爾》、《痛苦的河》里,還是從《無愧人生》、《綠魂》里,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點。由此,我們也領略了藝術的鄭重與矜持。
作者簡介
劉振凱(1941- ),陝西米脂人。1965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在新疆工作40餘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高校任教。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六卷本《新疆當代多民族文學史》(2006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修訂版更名為《新疆當代文學史》)的編寫工作,系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新疆當代多民族文學史·散文、報告文學卷》第一主編。在教學之餘,發表了散文隨筆以及文藝評論60餘篇。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教育學院系統分會理事,秋瑾研究會會員。
原文賞讀
平民情愫雅正之聲
——讀矯健的報告文學作品
在新疆的報告文學創作領域裡,矯健因其創作實績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國的報告文學大合唱里,矯健也是一位毫不遜色的歌手。
矯健是一位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關注人類的處境,關注人民民眾的歷史命運,關注當代生活中的迫切問題。我們知道,讀者永遠關心的是文學是否反映了社會現實生活,是否介入了大眾的生活空間,是否具有真實感等等,對報告文學的要求和期盼更是如此。20世紀80年代末,作家矯健聽到塔里木河流域生態惡化的訊息後,非常著急,便自費沿塔里木河中下游考察調研,由於交通不便,他有時坐拖拉機,有時騎腳踏車,從庫爾勒到尉犁,從尉犁到大西海子,然後經鐵乾里克、台特瑪湖到達若羌,最後到了阿爾金山下的米蘭故城。這一道艱苦之旅後,他寫出了長篇報告文學《痛苦的河》(國家環保委的雜誌《綠葉》發表時題目為《綠色走廊在呼救——來自塔里木河的報告》),洋洋數萬言,他夤夜挑燈,激情揮就。他是最早為塔里木河呼籲的作家,他的環保意識似乎有點兒超前,這不是由於別的,只因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是對人類的一種大關懷、大悲憫使然。在作品的“題記”里,作家寫道:“在中國地圖面前,我曾長久地注視過亞洲腹地被稱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的那片黃色,還有擠在夾縫裡被稱為中國第一大內陸河的那一縷行蹤不定的藍色……那片巨黃酷似一頭殘忍的怪獸,貪婪地饕餮節節敗退的那一縷藍。從心靈深處,我常常聽到發自藍色的痛苦的呻吟……”文章的末尾又寫道:“毫無疑問,人們期待著更多的有關塔里木河的好訊息。忍耐有限度的塔里木河是不會無限期等下去的。綠色走廊一旦完全毀滅,我們曾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就是千古罪人!塔里木河在呼救!綠色走廊在呼救!面對決策者,面對芸芸眾生……”到此,我們還不明白作家矯健要告訴我們什麼嗎?文中幾次出現的“我在空曠無垠的荒野上踽踽而行”,我們仿佛感受到了作家心情的沉重。在樓蘭故城,作家在默默地憑弔遠去的文明。對觀光者來說,蒼涼未嘗不是一種悲壯的審美;但此時的作家矯健,全然沒有觀光客的心境。全文浩浩蕩蕩,一瀉無餘,也似乎讓我們領略到了汪洋恣肆的海明威。《綠魂》一文說的仍然是環境問題,離休老幹部林作園同志全身心地投入綠化家園的事跡至為感人,關注人類的處境,關注當代生活中的迫切問題,仍是這篇文章的精魂所在。而作家矯健對林作園的深入採訪,其由頭只是登載在《人民日報》上的由新華社發的一篇百字通稿,可見作家矯健的注意力在哪裡。《在歷史的連結點上》是一篇寫企業改革的作品,在《朔方》發表時,是把它列入小說一類的。作者將它編入報告文學集《一個西行者的自述》,自然是將它視為報告文學的。此類歧義自然與小說和報告文學二者的疆界並不容易劃分有關。這篇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標誌著作家矯健的創作在思想和藝術上有了很大長進。作家並沒有簡單地寫改革,從“某廠內部訊息”透露的東西看,這裡的改革是錯綜複雜的,我們從G、Y、M、T、K、L之間的紛亂如麻的關係中足以看出。這裡有大變革時代亦即新舊遞嬗之際人們的心理躁動,有或明或暗或見得人或見不得人的“中國式”的權力博弈,有人們並不稀奇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有時簡直有點兒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氣氛。這是一部充滿時代詩意的報告文學作品,作者和我們一起在歷史的細節里穿行,如馬克思說的,善於“研究在歷史中變化了的人性”。應該說,作家對改革的描寫是有一定深度的,同時,在藝術表現方面也顯示了不少新意。奮進的時代,激活文學。矯健的作品,切合時代的脈搏,我們從中可以傾聽到時代脈動的聲音。
矯健的作品既熱情謳歌時代英雄,又以平民視角、平民情愫關注普通人的命運。從長篇報告文學《走進帕米爾》里,我們看到了“白衣聖人”吳登雲的感天動地的獻身精神,我們看到了吳登雲的偉岸人格。矯健以英雄的精神寫英雄,真正理解了英雄方能寫好英雄,作家在人生坐標、價值取向諸方面與英雄相通,筆下的英雄才能更加令人信服。《走進帕米爾》榮獲較高獎項,蓋出於此。有人說這篇作品寫出了一個血性漢子對另一個男兒的理解與溝通是有道理的。長篇報告文學《無愧人生》寫了鄉鎮企業家那應芹的創業史。他是一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是一個永不知足的人。作品中那氏總結的那五條經驗,具有普遍性的意義。矯健的作品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普通人身上,既關心國運,又關心民瘼,他用一顆真誠的心叩開普通人心靈的門扉,每每奔波於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之間,他認為,這是他對社會對他人應盡的道義職責。《一個西行者的自述》實為作者的傳記性文字,由此我們可知作者坎坷的人生之旅,這大概是他的底層情緒、庶民情結產生、成長的基礎。報告文學集《一個西行者的自述》共收入19篇作品,其中多數是寫普通老百姓的。《啟示》是寫牛奶員的,《在特殊的跑道上》是寫兵團石河子八一棉紡廠擋車工陸蘭亭的,《煤黑子傳奇》自然是寫煤礦工人的。“官貴民賤”的傳統文化影響根深蒂固,時至今日,能夠拋棄貴族氣而親近老百姓,仍然是難能可貴的。
矯健的作品,指陳時弊,直面現實,值得我們稱道。在人民的苦難面前,他沒有閉上眼睛,而敢於給百姓代言。在社會的醜惡現象面前,他沒有退卻。我們從他的作品中,能夠讀出作者的良知、真情來。
矯健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邊疆建設事業,其作品有鮮明的西部視角,為邊疆巨變留下側影,為邊疆的建設者樹碑立傳,為邊疆各族人民鼓與呼,為邊疆的文藝事業添磚加瓦,這些都是一名西部作家所應該具備的。
從總體上看,我們認為矯健是一位嚴謹的現實主義作家。在他的創作道路上,總是遵循著充滿人文思想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貼近現實,關注人生,絕無不負責任的率爾之作。同時,他也非常注意吸收其他方面的藝術營養,以充實“自我”,變革“自我”,進行新的藝術探索,這些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在他的作品中。
當我們考察一個作家的創作實踐時,每每注意到,風格的形成及其主要構成因素的趨於穩定,常常是一個作家走向成熟的標誌。綜觀矯健的創作狀況,他已經和正在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形成其風格的諸因素正在趨於穩定,應該說,矯健已經夠得上是一位比較成熟的作家了。能夠證明這一點的只能是他的作品,而不是其他宣言什麼的。
矯健報告文學的藝術風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平民文章布衣風。我們從矯健作品中傾聽到的是一種雅正之聲。心正則筆正,筆正則文正。這與矯健的民間立場、平民視角有關,也與他的美學立場、美學眼光有關。無論從《走進帕米爾》、《痛苦的河》里,還是從《無愧人生》、《綠魂》里,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一點。由此,我們也領略了藝術的鄭重與矜持。
其二,獨到的感悟能力、獨特的個性化的視角。“在文學天才身上……要的是自己的聲音”,這是屠格涅夫的話。我們從矯健的作品裡,可以聽到他自己的聲音,是其獨到的感悟能力和個性化的視角使然。有人說,矯健的作品,常常在不經意中出“天籟”,這自然也是與其個性化的視角有關。
其三,植根於傳統文化土壤的敘事追求。矯健的敘事追求、敘事策略更多的還是傳統的。《一個西行者的自述》這篇矯健的自敘傳,就是這方面的範例。我們從《在歷史的連結點上》里可以看出矯健是在著意於某方面的藝術探索,也的確增加了不少富有新意的東西,但從總體上加以考察,還是傳統的東西多。
其四,語言精煉、平實、質樸,有韻味。矯健的作品,富有簡單的力量,質樸的力量。“簡約而山高水深”,這正是宋人對文章的審美標準。能把“簡約”與“山高水深”統一在一篇文章里,絕非易事。平和出自本色。矯健的語言美更多的是“淡抹”美,少有“濃妝”美,偶有例外,如《綠魂》里對公園的幾段寫景文字,頗鋪排、華麗、考究。矯健善用短句,字字珠璣,且有韻味,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語言多有此風。
其五,寫人精於白描。在我們的文學傳統里,特別看重寫人的功力,這自然是對的,因為文學畢竟是人學嘛!又特別推崇白描手法,當然也抬舉老托爾斯泰對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細膩、從容的寫法。人物速寫占有很大比例的《多味人生》,足以見出作家白描寫人的筆力。
其六,用最樸素的筆墨包裝著哲理,用最口語的行文釋放機智。在《綠魂》一文里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部作品。如果把林作園作為一部書,你會發現其中有不少傳奇的章節。”耐人尋味。誰的人生不都是一本書呢?《在歷史的連結點上》里也有幾處頗為精到的議論,使文章增色不少。作品中所呈現的這種特點,是與作家長期的生活積累與藝術積累分不開的,它往往是對人生真感悟的一種理性提煉和升華,閱世欠深者斷難為之。
矯健的散文集《多味人生》、《昨夜微霜》也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前者選入短文29篇,後者收入68篇短文,容量要大些。這些作品,既表現心靈里的小宇宙,又表現大千世界,真摯、熱情,透露出一種豪氣,一種坦率,寫人的那些篇章最是精彩,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有境界,乃自成高格。”(王國維語)矯健的這些短文,十分耐讀,自在高格之列。
報告文學是記錄歷史,抒寫時代,與世紀同行的文學。我們從矯健的作品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那種神聖的社會責任感,不解的平民情愫在時時觸動著他,他正在“蓄勢”,正在準備,為著那一次次痛快淋漓的傾吐。我們期待著他的佳作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