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鄉(浙江省文成縣下轄鄉)

平和鄉(浙江省文成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平和鄉坐落在縣城的東南面,素有文成縣東大門之稱,東接瑞安市營前鄉,南接平陽縣龍尾鄉,西北連著文成縣公陽鄉、嶨口鄉,鄉政府駐下河村,距縣城22千米。

基本介紹

區域概況,地質、地貌、地形,氣候特徵,水文特徵,土壤,植被,人文與自然景觀,人口數據,行政區劃,經濟產業,文教衛發展,基礎設施,勞動力結構,產業結構,

區域概況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平和鄉坐落在縣城的東南面,素有文成縣東大門之稱,東接瑞安市營前鄉,南接平陽縣龍尾鄉,西北連著文成縣公陽鄉、嶨口鄉,鄉政府駐下河村,距縣城22千米。境內面積2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2480戶8618人(2005年),耕地面積3737畝,山林面積21832畝。2003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36萬元,同2002年相比增長11.7%,財政收入5.8萬元,同2002年持平,農民人均收入達2277元,是文成縣18個省級欠發達鄉鎮之一。
文成縣平和鄉九龍山茶葉基地文成縣平和鄉九龍山茶葉基地
郵編:325302。

地質、地貌、地形

平和鄉地處群山之中,地勢東南高,向西北傾斜。境內除平和谷地略平外,其餘皆屬山坡地。600米以上的高山有3座。較大的山有麻風雞、三十六培、郭山等。平均海拔約為6500米。
境域大地構造位置處於華南褶皺帶與浙東南褶皺帶中。出露地層屬中生界侏羅繫上統和白堊系下統。由於晚侏羅系白堊系的火山活動較為強烈,故火山岩分布廣泛。主要岩石為凝灰岩、流紋岩組成。

氣候特徵

平和鄉屬亞熱帶氣候區,年均溫度16℃左右,最高氣溫(7月)38℃,最低氣溫(1月)零下5℃。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多霧日,氣候濕度大,夏無酷暑,冬季寒冷。
平和鄉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資源優越,是一個多宜性氣候區適宜於水稻、麥子、油菜、蔬瓜、茶葉、花卉、竹林等生長發育和有利於農業綜合開發。
(1)年平均氣溫16℃。
(2)全年日照時數為1764.4小時。
(3)無霜期216天。
(4)降雨量最多月份為6月、8月。
(5)小氣候多樣性明顯,由於海拔、坡位、坡向不同,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溫降低0.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增加26MM,平均氣溫南坡比北坡高0.3℃,主體氣溫明顯,春夏“水熱同步”,秋冬“光溫互補”。

水文特徵

境內主要溪流為平和坑,下垟坑發源於平陽縣龍尾鄉北部,曲流西北出境。分別為飛雲江水系之支源。
水文主要特徵是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懸殊,徑流時空分布與降水時空分布基本一致,徑流年際變化較大。

土壤

境內土壤有黃壤、水稻土二類。黃壤分布在陡坡和山脊,PH5.1~6.2,有機質3.43%;水稻土分布在海拔600~800米以上的崗背及坡地,PH5.6~5.7,有機質2.68%。總體而言,土壤呈微酸性,部分土壤有機質缺乏。
黃壤土適宜生長杉木、柳杉、毛竹、黃山松、厚朴、銀杏等。水稻土適宜於糧食、油料及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

植被

境內植被有森林植被,農作物植被。
森林植被有雜木林、松樹林、衫木林、毛竹林、經濟林等。農作物植被有穀物類、豆類、薯類、蔬菜瓜果類,其他還有油菜籽、綠肥牧草等。

人文與自然景觀

大洋口村四面環山,山巒疊嶂,東邊有雲江、南邊有牛頭山,西邊有平和坑流過、北邊有君山降,正中央有太極八卦狀,一幅風調雨順之自然景觀,猶入世外桃源。
入口處位於西北溪口,溪口寬度僅30餘米,左右各有一座小山,左稱山手降,左名古壁寨,形同兩扇門,相傳古時兩山白天開啟,夜間能相合。西邊太師降,正面懸崖高百餘米,懸崖上有太師洞,口小內大,由上而下通往懸崖底部,人不能過往,但貓類動物放入洞內可從底部爬出。
谷內居民以張、李兩姓為主,崇文重舉,留有不少寶貴的文墨詩佐,如光緒年間浙江巡撫賦贈張美倫舉人“望重儒林”的牌匾,至今還保存著。士子張存誠提寫的石刻對聯還保留在百年古宅正門。此外,張、李兩家後人還保留著百年的族譜數冊。
平和郭山還是革命老區,具有易守難攻之特點,當年紅十三軍在這一帶活動頻繁,曾構築了系列地面工事和地下通道。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350
2405
1945
家庭戶戶數
1497
家庭戶總人口
4314
家庭戶男
2387
家庭戶女
1927
0-14歲(總)
1151
0-14歲男
678
0-14歲女
473
15-64歲(總)
2552
15-64歲男
1383
15-64歲女
1169
65歲及以上(總)
647
65歲及以上男
344
65歲及以上女
303
戶口本地住本地
3970

行政區劃

2002年,全鄉總面積22平方千米。轄下河、園口、東方、田東、雪山、郭山、廿五坑、下灣、新田、戰勝、上灣、梅垟下、下沙園13個村委會,48個自然村,114個村民小組,2423戶、8655人。
2003年,平和鄉原13個行政村調整為10個行政村。平和村由原下河、戰勝等2個村組成;雙塆村由原上塆、下塆等2個村組成;廿五坑村由原廿五坑、雪山等2個村組成;田東、郭山、新田、東方、梅垟下、大垟口、下沙園等7個村暫時保持不變。
2006年,轄10個行政村:平和、雙塆、廿五坑、田東、郭山、新田、東方、梅垟下、大垟口、下沙園。人口0.86萬人(2005年)。

經濟產業

茶葉產業走在全縣的前列,是全縣七大支柱產業之一。2002年被縣政府命名為“茶葉生產示範鄉”。全鄉共有茶園3000來畝,湧現出蔡日省、蔡日切等20多名種茶大戶,年收入均在2萬元以上。
經濟社會基本特徵 200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2萬元(現行價),其中工業總產值32萬元,農業總產值100萬元。2004年財政收入5.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77元。村集體經濟42萬元,鄉村集體資產累計125.4萬元。

文教衛發展

(1)教育:全鄉設有中國小1所,在校學生668人,現有教師17人。
(2)衛生:鄉村衛生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投資20萬元完善鄉衛生院辦公條件,完成新建衛生院300平方米,2003年1月投入使用。
(3)文化:全鄉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文化市場得到了健康有序的發展。建立了有線站,目前有線電視已覆蓋90%的村。

基礎設施

(1)自來水受益村數:全鄉自來水受益範圍達10個行政村。
(2)通氣車村數:10個行政村,能水泥路或機耕路總里程計達29.2公里。
(3)通電話村數:10個行政村開通了程控電話。
(4)通電村數:10個行政村用上了電,生產生活用電正常。

勞動力結構

(1)勞動力總數:鄉村勞動力總數5890人,實有勞動力5868人,其中外出勞動力5182人,占實有勞動力的91.45%。
(2)按性別分:男勞動力3477人,占55.0%;女勞動力2420人,占45.0%
(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勞動力3660人,占76.0%;第二產業勞動力425人,占1.38%;第三產業勞動力1898人,占22.58%。

產業結構

(1)總的產業結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0萬元,占工農業產值93.9%。工業總產值2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6.1%。
(2)農林牧產值結構:
農業產值76萬元,占22.4%;牧業產值61萬元,占17.9%;林業產值203萬元,占59.7%。
農作物產值76萬元;其中蔬菜瓜類產值9.05萬元,占種植業產值的1.2%;糧食作物產值56.41萬元,占種植業產值的76.2%;茶桑果產值2.2萬元,占種植業產值的3.0%;油料作物產值4.8萬元,占種植業產值的6.5%;其他農作物產值3.54萬元,占種植業產值的4.6%。
牧業產值61萬元;其中豬產值20萬元,占牧業產值的32.8%;家禽產值9.0萬元,占牧業產值的14.8%;羊產值2.5萬元,占牧業產值的4.1%;兔產值2.5萬元,占牧業產值的4.1%;牛產值27萬元,占牧業產值的44.2%。
林業產值203萬元。
(3)工業結構
茶葉加工業業產值20萬元,占91.0%;
其他行業產值2萬元,占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