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河網區水稻節水減污技術研究》針對平原河網區面源污染的實際問題,從水肥調控互動作用的角度,進行水稻試驗小區和大田試驗示範,研究節水灌溉、控排與高效施肥的耦合關鍵技術,將灌溉、排水、施肥、淨化和利用等系統集成,提出水稻節水、控污、灌排技術集成體系和系統模式,為實現區域水資源高效利用與面源污染控制,為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控制提供技術支撐。
基本介紹
- 書名:平原河網區水稻節水減污技術研究
- 出版社:河海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7頁
- 開本:16
- 作者:顏志俊 沈愛春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303257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平原河網區水稻節水減污技術研究》可供廣大從事水文水資源、水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參考資料。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科學問題
1.2水環境
1.3農業用水
第2章平原河網區水稻節水灌溉調查
2.1水稻灌溉面積與種植方式
2.1.1灌溉面積
2.1.2水稻土
2.1.3水稻育秧及種植方式
2.2水田灌溉定額與灌溉制度
2.2.1水稻灌溉定額
2.2.2水稻灌溉方式
2.2.3水稻灌溉制度
2.3節水灌溉工程與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
2.3.1節水灌溉工程
2.3.2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
2.4化肥施用量
2.5節水灌溉效益
第3章水稻節水灌溉試驗區與技術選擇
3.1試驗區選擇
3.1.1選擇依據
3.1.2崑山試驗區
3.1.3平湖試驗區
3.2節水灌溉技術選擇
3.2.1崑山節水灌溉技術
3.2.2平湖節水灌溉技術
第4章節水灌溉水稻需耗水量
4.1試驗設計
4.1.1崑山試驗設計
4.1.2平湖試驗設計
4.2水稻需水量
4.2.1崑山水稻需水量
4.2.2平湖水稻需水量
4.3水稻田間耗水量
4.3.1崑山水稻田間耗水量
4.3.2平湖水稻田間耗水量
4.4水稻灌水量分析
4.4.1崑山水稻灌水量
4.4.2平湖水稻灌水量
第5章不同水肥調控的水稻生長指標
5.1水稻分櫱動態
5.1.1崑山水稻分櫱動態
5.1.2平湖水稻分櫱動態
5.2水稻乾物質累積
5.2.1崑山水稻乾物質累積
5.2.2平湖水稻乾物質累積
5.3水稻葉片SPAD值和葉面積指數
5.3.1崑山水稻葉片SPAD值
5.3.2平湖水稻葉面積指數
5.4不同水肥管理的稻田排水及氮磷濃度與負荷
5.4.1崑山稻田排水及氮磷濃度與負荷
5.4.2平湖稻田排水及氮磷濃度與負荷
5.5水稻產量和水肥生產效率
5.5.1崑山水稻產量和水肥生產效率
5.5.2平湖水稻產量和水肥生產效率
第6章不同灌排模式的稻田—農溝—濕地系統減污效果
6.1試驗設計與觀測
6.2不同灌排模式農溝對污染物的削減效果
6.2.1不同灌排模式農溝排水污染物濃度
6.2.2不同灌排模式農溝排水量
6.2.3不同灌排模式農溝污染物流失負荷
6.3溝塘濕地對稻田排水污染物的削減效果
6.3.1溝塘濕地的構建與調度模式
6.3.2溝塘濕地水體污染物濃度降解
6.3.3“稻田—生態農溝—濕地系統”調度運行模式與效果
第7章水稻節水灌溉對流域用水總量的控制效應
7.1基本思路與數學模型
7.1.1基本思路
7.1.2數學模型系統
7.1.3產匯流模型
7.1.4河網水量模型
7.1.5污染負荷模型
7.1.6河網水質模型
7.2效應評價指標
7.2.1太湖旬平均水位
7.2.2區域河網旬平均水位
7.2.3黃浦江松浦大橋斷面最小月淨泄流量
7.2.4重點河流交換水量
7.2.5沿江口門引排水量
7.2.6環太湖進出湖水量
7.3計算方案設計和計算條件
7.3.1計算方案
7.3.2計算工況
7.3.3邊界條件及初始條件
7.4流域農業灌溉水量效應
7.5基準年水資源配置效應
7.5.1平水年
7.5.2中等乾旱年
7.5.3枯水年
7.6規劃年水資源配置效應
7.6.1中等乾旱年
7.6.2枯水年
第8章水稻節水灌溉的節水減污效應
8.1計算條件
8.2面源污染負荷對比
8.2.1平水年
8.2.2中等乾旱年
8.2.3枯水年
8.3水質改善分析
8.3.1平水年
8.3.2中等乾旱年
8.3.3枯水年
第9章水稻節水控污灌排技術體系與模式
9.1水稻節水控污灌排技術體系
9.2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流程
9.2.1控制灌溉技術框架
9.2.2控制灌溉技術要點
9.3水稻薄露灌溉技術流程
9.3.1薄露灌溉技術框架
9.3.2薄露灌溉技術要點
9.4水稻節水灌溉技術操作規程
9.4.1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操作規程
9.4.2水稻薄露灌溉技術操作規程
9.5灌區水稻節水控污灌排系統模式
9.5.1系統設計與布置
9.5.2系統調度運行模式與效果
第10章平原河網區農業節水管理措施
10.1基本框架
10.2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
10.2.1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
10.2.2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與取水許可
10.3平原河網區灌區管理模式
10.3.1灌區管理模式框架
10.3.2灌區管理模式組成
10.4水稻灌溉控排與計量監測管理措施
10.4.1精細化水稻灌溉控排管理措施
10.4.2系統化水稻灌溉計量監測措施
10.5農業節水管理制度建設
第11章認識與展望
參考文獻
1.1科學問題
1.2水環境
1.3農業用水
第2章平原河網區水稻節水灌溉調查
2.1水稻灌溉面積與種植方式
2.1.1灌溉面積
2.1.2水稻土
2.1.3水稻育秧及種植方式
2.2水田灌溉定額與灌溉制度
2.2.1水稻灌溉定額
2.2.2水稻灌溉方式
2.2.3水稻灌溉制度
2.3節水灌溉工程與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
2.3.1節水灌溉工程
2.3.2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
2.4化肥施用量
2.5節水灌溉效益
第3章水稻節水灌溉試驗區與技術選擇
3.1試驗區選擇
3.1.1選擇依據
3.1.2崑山試驗區
3.1.3平湖試驗區
3.2節水灌溉技術選擇
3.2.1崑山節水灌溉技術
3.2.2平湖節水灌溉技術
第4章節水灌溉水稻需耗水量
4.1試驗設計
4.1.1崑山試驗設計
4.1.2平湖試驗設計
4.2水稻需水量
4.2.1崑山水稻需水量
4.2.2平湖水稻需水量
4.3水稻田間耗水量
4.3.1崑山水稻田間耗水量
4.3.2平湖水稻田間耗水量
4.4水稻灌水量分析
4.4.1崑山水稻灌水量
4.4.2平湖水稻灌水量
第5章不同水肥調控的水稻生長指標
5.1水稻分櫱動態
5.1.1崑山水稻分櫱動態
5.1.2平湖水稻分櫱動態
5.2水稻乾物質累積
5.2.1崑山水稻乾物質累積
5.2.2平湖水稻乾物質累積
5.3水稻葉片SPAD值和葉面積指數
5.3.1崑山水稻葉片SPAD值
5.3.2平湖水稻葉面積指數
5.4不同水肥管理的稻田排水及氮磷濃度與負荷
5.4.1崑山稻田排水及氮磷濃度與負荷
5.4.2平湖稻田排水及氮磷濃度與負荷
5.5水稻產量和水肥生產效率
5.5.1崑山水稻產量和水肥生產效率
5.5.2平湖水稻產量和水肥生產效率
第6章不同灌排模式的稻田—農溝—濕地系統減污效果
6.1試驗設計與觀測
6.2不同灌排模式農溝對污染物的削減效果
6.2.1不同灌排模式農溝排水污染物濃度
6.2.2不同灌排模式農溝排水量
6.2.3不同灌排模式農溝污染物流失負荷
6.3溝塘濕地對稻田排水污染物的削減效果
6.3.1溝塘濕地的構建與調度模式
6.3.2溝塘濕地水體污染物濃度降解
6.3.3“稻田—生態農溝—濕地系統”調度運行模式與效果
第7章水稻節水灌溉對流域用水總量的控制效應
7.1基本思路與數學模型
7.1.1基本思路
7.1.2數學模型系統
7.1.3產匯流模型
7.1.4河網水量模型
7.1.5污染負荷模型
7.1.6河網水質模型
7.2效應評價指標
7.2.1太湖旬平均水位
7.2.2區域河網旬平均水位
7.2.3黃浦江松浦大橋斷面最小月淨泄流量
7.2.4重點河流交換水量
7.2.5沿江口門引排水量
7.2.6環太湖進出湖水量
7.3計算方案設計和計算條件
7.3.1計算方案
7.3.2計算工況
7.3.3邊界條件及初始條件
7.4流域農業灌溉水量效應
7.5基準年水資源配置效應
7.5.1平水年
7.5.2中等乾旱年
7.5.3枯水年
7.6規劃年水資源配置效應
7.6.1中等乾旱年
7.6.2枯水年
第8章水稻節水灌溉的節水減污效應
8.1計算條件
8.2面源污染負荷對比
8.2.1平水年
8.2.2中等乾旱年
8.2.3枯水年
8.3水質改善分析
8.3.1平水年
8.3.2中等乾旱年
8.3.3枯水年
第9章水稻節水控污灌排技術體系與模式
9.1水稻節水控污灌排技術體系
9.2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流程
9.2.1控制灌溉技術框架
9.2.2控制灌溉技術要點
9.3水稻薄露灌溉技術流程
9.3.1薄露灌溉技術框架
9.3.2薄露灌溉技術要點
9.4水稻節水灌溉技術操作規程
9.4.1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操作規程
9.4.2水稻薄露灌溉技術操作規程
9.5灌區水稻節水控污灌排系統模式
9.5.1系統設計與布置
9.5.2系統調度運行模式與效果
第10章平原河網區農業節水管理措施
10.1基本框架
10.2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
10.2.1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
10.2.2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與取水許可
10.3平原河網區灌區管理模式
10.3.1灌區管理模式框架
10.3.2灌區管理模式組成
10.4水稻灌溉控排與計量監測管理措施
10.4.1精細化水稻灌溉控排管理措施
10.4.2系統化水稻灌溉計量監測措施
10.5農業節水管理制度建設
第11章認識與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