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平原敘事”“父親的黃昏”“雲在水中沉浮”三輯:第一輯的著重點是故鄉的點點滴滴,土地、月亮、村莊、麥田、老牛等,作者用細緻的觀察,真摯的情感,刻畫了故鄉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土。第二輯的著重點是人物和情感,如《車站》一詩中,作者直抒胸臆,回想當初父親送別自己的場景,物是人非,未語淚先流;《清明》一詩中,雙親分別長眠於淮河南北,懷念至極眼淚似“河水決堤”一般,思念融在了景物中。第三輯著重於豐富的想像,列車、雪花、黃昏、燈火,每一處微小的景致都有值得挖掘,值得抒發之處。
作品目錄
第一輯 平原敘事 | 第二輯 父親的黃昏 | 第三輯 雲在水中沉浮 |
---|
在厚厚的積雪上 敲門 細小的微風 中秋月如水 九月 雪中的光影 事物渺小 我只有保持沉默 河水 相遇 八月獻詩 平原上的人 光芒,從體內迸出 空曠 安靜的土地 七月豆花 平原的憂傷 故鄉月 村莊 麥田 四月望雀 老牛 鳥鳴 平原之愛 空了的雪花 我不敢卸下,這無盡的蒼茫 四月的麥子 安睡的蝴蝶 雲水謠 夜晚自己降臨 潔淨的水 無處不在的羞愧 傍晚的雨 像流水送別光陰 風,已經忘了回來 最初的暮色 平原敘事 | 春天的雨水 遠離 秋白蒼茫 父親的黃昏 時間,讓雨水不朽 寒露過後 枯蓮無聲 像光陰消失在荒蕪里 冬日的生命 流逝 蘆葦 落葉 父親的秧田 車站 來路與歸途 母親的遺像 洋槐花 河流的秘密 清明 白色冬日 暮晚之雪 異鄉的雪夜 灰鳥 麥子的身形 暮色 雨季 朝覲之心 父親的風景 青石 蟬聲 浮雲 冬天還很遠 夜晚的秘密 墓地的雪 雨水,接近純潔 等雪 | 雪,帶著花枝 月下 午後的愛情 雪,落在湖面 夜行列車 神秘通道 燈火 黃昏 翅膀帶來了雪 不僅是風 給你 夜色浸泡的光,那么的飽滿 芳香漂泊何處 夜,滑倒在雪地上 獨飲 鳳凰山絕句 奔跑的草原 雲在水中沉浮 測量 河之書 仿楊鍵荒草 墓園枯樹 黃山章 博望筆記 水與火 峨眉山 寬窄巷子 草堂吟 在汪倫墓地 霧鎖青弋江 那年,那墳塋 節氣歌 |
|
作品鑑賞
對寫作者來說,故鄉不僅僅意味著生命的最初地理,更是精神上浩大的原鄉,有著豐沛的源頭和紮實的根基。
皖北平原是一片多姿而厚重的土地,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和雄渾深厚的歷史積澱。這片土地既孕育了幸福和歡樂,也生長了苦難和酸楚。詩人成穎生於斯、長於斯,對這片土地有著百感交集的人生體驗和刻骨銘心的生命感知。皖北平原是他遼闊的精神原鄉,他在詩集《平原敘事》中,以質樸的筆觸、飽含熱淚的深情書寫平原的一切:豐饒浩瀚的土地、記憶中勤懇的老牛、季節變幻中流動的光陰、冰涼的雨水和雪、紛飛的鳥雀和鳥鳴、沉默而艱辛的父母和鄉親……成穎以《在厚厚的積雪上》開篇:“人間需要多少雪,才能照亮/回鄉的路/茫茫黑夜,我一直尋找/自身的那片晶瑩//我能想像出,它們白頭的樣子/只幾聲犬吠/就能把夜色搬空的燈火,喚回家/把忘了的路,喚回家//那些溫暖的光影/正從看不見黑夜的盡頭,飄過來/而在今晚/越下越白的雪中,回家的路/比我生命長了許多//在那裡,白雪像一件夜行的緇衣/必須與之為伴/才能穿越我的歸途,穿越/生與死亡”。離鄉太遠,漂泊太久,暮年且白頭,回鄉成為了生命的皈依和精神的歸宿。而回鄉的歷程是在厚厚的積雪上進行的,唯有雪,伴著生命回家,並在這途中感受到“溫暖的光影”所帶來的靈魂的慰藉。雪是一種隱喻,蘊含了蒼茫的生命體驗,指向了曲折的人生歷程,也指向了稍縱即逝的歲月和光陰。因此,雪是時間明滅的灰燼,是白髮閃爍的年歲之遠,是歷經風雨洗禮後的生命痕跡。在這首詩里,“回鄉的路”“喚回家”“歸途”都是在明示精神的歸宿——回鄉。可以說,這首詩奠定了整本詩集的情感內涵和抒情基調。
作為皖北平原的兒子,成穎對這片土地傾注著源源不絕的熱愛與眷戀。“我也在植物中,看土地/一寸寸生長/看豆秧,如何自己翻過身/在野菊的黃昏/挽住了,蟈蟈的聲音”(《七月豆花》),情感細膩,筆調清麗,展現了寧靜雋永的平原鄉土畫像。類似的詩篇還有很多,傳承了傳統田園詩淡雅恬靜的意境、簡潔洗鍊的詩風,卻又少於隱逸與閒適的情懷,更多地體現了濃郁飽滿的生活熱情,還體現了宏闊曠遠的人生情懷,這是在苦難中成長、經歷貧苦和艱辛洗禮的赤子的心懷。於是他寫道:“我要走過去看看/尤其是我/在人世間,已度過五十多個年頭/仿佛迢迢千里而來/只為一條小街和空的老宅”(《平原之愛》)。熱愛中帶著無限感傷,歲月流逝,塵世蒼茫,街道是小的,老宅是空的,唯有那顆守望故鄉的心靈是大的,是充實的。他又寫道:“我把自己壓低,再壓低/低於這個黃昏,也回不了泥土了//我要吐出多少故鄉的鳥鳴/才能抱住,那些楊樹最深的疼痛//我已經忘記了,我在哪裡/不知道,自己還能夠走出去多遠//而我老了,一直都在縮小在縮小/縮小成了落日下的一滴水//那就是我內心的江河啊/它流著,卻已沒有了長江的重量//我輕的,如一片夜晚的風了/整個空空的平原,都是我的憂傷”(《平原的憂傷》)。樸素的表達中,展現了對故土深沉熱愛中來自於骨髓深處的生命悲涼,像鈍物撞鐘,在皖北平原上傳來悠遠的迴響。
在對平原的持續書寫中,大到廣袤的土地、無限幽深的時間,小到蝴蝶的表情、豆花的顏色,都呈現出詩人厚重瓷實的精神底片。更讓人動容的,還是對於親人的刻畫。“坐著,又好像沒坐/門口的路,挪動著父親的腳/像過去了一年、十年/又像即將到來的//一個又一個一年、十年//父親嵌入黃昏的身體/被塗抹成,草木枯萎的倒影/所有色彩都無法雕琢”(《父親的黃昏》)。這種場景讓讀者感同身受,面對時光如梭、至親老去,心中的酸楚就如暮色降臨。而黃昏中蒼老的父親沉默地坐著,身體如草木枯萎,坐成一幅滄桑的歲月剪影,在疲憊與寧靜中等待著生命永恆的長夜來臨。這是怎樣一種從時間中抵達生命本質的傾訴?若明月入心,卻又帶著霜降的清寒與孤苦。當父母遠去,每每回想雙親,作者內心柔軟的琴弦化為現實沉痛的嗚咽,如《清明》:“母親深眠於淮河以北/父親在淮河以南/中間隔著/一條哀傷著的河流//特別到清明/河水就密謀一次凌花汛/我的眼裡/也漲滿了潮汐//當我想他們的時候/就把臉和頭深埋在水裡/讓整條河/替我哭出聲來”。這是平淡中蘊藏奧義,樸素中彰顯真情,更是詩人成穎靈魂中稠密的血淚和汗水,是精神中泥沙俱下的壓迫和撞擊。他對親人的熱愛、故土的牽掛、人生中蒼涼而空曠的生命體驗、歲月裏白駒過隙下酸辣苦甜的心靈感知,都在他情深意切的表達中,擯棄花哨的辭藻和炫目的技巧,賦予漢語詩歌以明亮而動人的意義。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2年1月,該書獲2019—2020年度馬鞍山市政府太白文學藝術獎二等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成穎,本名姚成穎,筆名兵戈戈,男,1958年生,籍貫安徽潁上,現所在地馬鞍山市,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在《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揚子江詩刊》《創世紀》《中國詩歌》《安徽文學》《清明》《江南詩》《上海詩人》《天津詩人》等刊物發表詩作百餘首。有詩入選中國詩歌網“每日好詩”欄目,著有詩集《只有寂靜是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