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的目的:武力使用信念的變化

干涉的目的:武力使用信念的變化

人們持有的有關武力使用的信念如何影響了武力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自冷戰結束以來,這一問題對國際關係理論家來說顯得日益重要和緊迫。1989年以來大國的軍事行動總是選擇戰爭。國家把軍隊派到巴爾幹、索馬里、東帝汶和中東並非出於必要性;他們之所以要派遣軍隊是因為他們相信那是對的或善的,而不是因為他們必須這樣做。但這些信念來自何處呢?武力使用和武力威脅使用是人類社會中長期存在的現象。《干涉的目的:武力使用信念的變化》考察了一種武力形式——軍事干涉,以此提示了國際社會的變遷。作者認為,四個多世紀以來,國家為何進行軍事干涉與國家如何進行軍事干涉,二者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反映了國家對武力能夠做什麼、應該做什麼的共有理解發生了變化。

基本介紹

  • 書名:干涉的目的:武力使用信念的變化
  • 作者:芬尼莫爾(Finnemore.M.)
  • 譯者袁正清李欣
  • ISBN:9787208085466
  • 類別軍事理論
  • 頁數:166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7-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叢書名:東方編譯所譯
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 芬尼莫爾(Finnemore.M.) 譯者:袁正清 李欣
瑪莎·芬尼莫爾,現為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學院教授、著有《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與麥可·巴尼特合著《為世界定規則——全球政治中的國際組織》。
譯者簡介:
袁正清,湖北嘉魚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國際政治理論的社會學轉向:建構主義研究》,譯有〈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

目錄

中文版前言
致謝
第一章 使用武力的目的
第二章 主權國家違約與軍事干涉
第三章 變化中的人道主義干涉規範
第四章 干涉與國際秩序
第五章 武力使用的目的是如何變化的
附錄 衡量物質力量分配

序言

人們持有的有關武力使用的信念如何影響了武力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自冷戰結束以來,這一問題對國際關係理論家來說顯得日益重要和緊迫。1989年以來大國的軍事行動總是選擇戰爭。國家把軍隊派到巴爾幹、索馬里、東帝汶和中東並非出於必要性;他們之所以要派遣軍隊是因為他們相信那是對的或善的,而不是因為他們必須這樣做。但這些信念來自何處呢?
如果是信念,而不是必要性導致國家使用武力,那么對社會科學家而言,重要的是研究這些信念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因時而變的。作為國際關係分析的一種視角,建構主義特別適合擔負這樣的工作。在拙著中,我關注的問題是人們對軍事力量所持有的觀念,干涉什麼時候是有效的、合法的。當前所發生的事情已經凸顯了觀念在影響武力使用方面的重要性:使用武力的決定和使用武力的成本。當我動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壓根兒就沒有想到合法使用武力的觀念和社會規範會在2003年聯合國的行動中得到檢驗。實際上,我在第四章強調的多邊規範在影響美國發動攻擊之前,在確保其他國家支持它的干涉方面非常有力。當聯合國和其他國家在伊拉克問題上拒絕支持行動時,它們也給不遵守這些規範的干涉者造成沉重的代價。理解國際上合法使用武力標準的變化、這些標準如何變化,應該是未來國際關係學者的重要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