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天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帽天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澂江縣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化石,向人類揭示沉睡了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世界,中國雲南玉溪澄江帽天山聲譽鶴起,名聲不脛而走,傳遍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帽天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 時間:1984年7月1日
  • 發現:侯先光
  • 帽天山:距昆明56km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

發展歷史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在其著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預言:今後如果有人對我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
帽天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1984年以後的10年間,來自10多個國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學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區採集了約5萬塊化石,古生物學家們迄今為止已在澄江化石中發現了40多個門類的80餘種動物
1991年4月23日,美國最權威、最有影響的《紐約時報》以頭版頭條並附配精美圖片介紹中國帽天山動物群的發現。指出:"中國帽天山動物群的發現是本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1996年8月2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播放了一條使每一個中國人心醉的訊息:雲南澄江發現的動物化石群是人類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接著"焦點訪談"對澂江縣帽天山及化石產地作了全景式、多層面的深入報導。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國權威學術刊物《科學》雜誌全面介紹了中國古生物學研究的現狀,認為雲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動物出現提前了6千萬年。這些化石有助於古生物學者證實大約5.3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溫家寶總理在9月5日對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題詞:“要保護澄江化石群,保護世界化石寶庫,保護這個極具科學價值的自然遺產。”

地理環境

帽天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距玉溪市87km,澂江縣城6km。整個化石埋藏帶呈蛇狀蜒蜒達20km,寬4.5km,埋藏深度達50m以上。位於東經102度57分30秒,北緯24度39分30秒,海拔2026m。有三個功能區:帽天山及周緣為中心區,是澄江動物化石群的首發地、原始部面所在地和化石群集中分布區。從中心區向南北各延伸4Km,南部為實驗區,北部為反衝區。保護區面積共18平方千米,向地下延伸50m。 是澄江動物化石群的首發地、原始部面所在地和化石群集中分布區。共發現化石點30餘處,採集化石3萬餘塊,科學鑑定認為有40個門類,100多個種的古生物化石,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還發現多種過去曾大量存在現已滅絕的動物新種,已超出現有動物分類體系,只能冠之以發掘地名來命名,如撫仙湖蟲、帽天山蟲、雲南蟲、昆明蟲和跨馬蟲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與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動物――海口魚,其結構和功能較雲南蟲還複雜,是世界上發現的化石動物中特異門類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質最優良,屬稀世珍寶級的動物化石。科學研究認為它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人類這一重要生命進化樹和生物演化鏈上的鼻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