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特效穴位全圖解

常見病特效穴位全圖解

《常見病特效穴位全圖解》是2009年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大為、王寶玲。本書介紹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78種病症的發病原因、診斷,治療以及治療該病症的特效穴位。

基本介紹

  • 書名:常見病特效穴位全圖解
  • 作者:陳大為,王寶玲
  • ISBN:9787530852729
  • 定價:29.80元
  • 出版社: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9-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常見病特效穴位全圖解(彩色圖解版)》為了便於廣大讀者進行自我治療,書中還有特效穴位的取穴技巧,可以讓人三秒鐘找準特效穴位,解除病痛的折磨,健健康康每一天。
我們人體的每一種病症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侵入我們身體的外邪和身體內部病症共同作用,致使人體陰陽失調的表現。而我們人體的特效穴位就好比一味良藥,只要我們“對症下藥”,必然能夠“藥到病除”。
本書介紹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78種病症的發病原因、診斷,治療以及治療該病症的特效穴位。為了便於廣大讀者進行自我治療,書中還有特效穴位的取穴技巧,讓你三秒鐘找準特效穴位,為你解除病痛的折磨,讓你健健康康每一天。

編輯推薦

《常見病特效穴位全圖解(彩色圖解版)》讓人三秒鐘找準人體特效穴。找準特效穴,健康自開啟,特效穴位是身體健康的特效藥方,穴位按摩是家人健康的家庭醫生。從頭到腳的養生穴位,代代相傳的療病妙法,精選人體12條正經和奇經八脈上的58個特效穴位,根除身體的各種不適和眾多常見病症,使你五臟和諧,身體健康。

圖書目錄

教你輕鬆找穴位
中醫推薦非學不可的14個特效穴
第一章 耳、鼻、喉、牙、科疾病
結膜炎
少沖穴
晴明穴
陽溪穴
曲池穴
攢竹穴
肓俞穴
青光眼
瞳子驂穴
陽白穴
白內障
承泣穴
四自穴
天井穴
外耳道炎
商陽穴
合谷穴
少澤穴
顱息穴
下關穴
支溝穴
化膿性中耳炎
聽宮穴
鼻炎
列缺穴
迎香穴
風池穴
神庭穴
慢性咽炎
孔最穴
太淵穴
少商穴
經渠穴
人迎穴
三間穴
喉炎
陽池穴
中渚穴
湧泉穴
魚際穴
足竅陰穴
牙痛
列缺穴
內庭穴
液門穴
少海穴
第二章 胸腔內科疾病
咳嗽
扶突穴
孔最穴
周榮穴
乳根穴
豐隆穴
胸痛
內關穴
足五里穴
天宗穴
大陵穴
膻巾穴
青靈穴
支氣管擴張
大椎穴
風門穴
身柱穴
肩中俞穴
俞府穴
哮喘
廉泉穴
少商穴
太淵穴
三間穴
神封穴
大葉性肺炎
大包穴
上脘穴
尺澤穴
第三章 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
百會穴
湧泉穴
陰陵泉穴
太沖穴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中府穴
少沖穴
極泉穴
風濕病
少府穴
心律失常
強間穴
第四章 胃腸肝膽科疾病
嘔吐
角孫穴
水溝穴
章門穴
勞宮穴
期門穴
委中穴
腹瀉
長強穴
隱白穴
會陽穴
血海穴
腹水
厲兌穴
商曲穴
三陰交穴
復溜穴
小海穴
腹痛
大橫穴
魚際穴
陰陵泉穴
府舍穴
歸來穴
慢性胃炎
足三里穴
內關穴
公孫穴
合谷穴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內庭穴
肓俞穴
氣穴大赫穴
急性膽囊炎、膽石症
期門穴
太沖穴
神闕穴
第五章 神經科疾病
頭痛
頭維穴
飛揚穴
孔最穴
少海穴
天柱穴
亡風府穴
眩暈
五處穴
豐隆穴
解溪穴
耳門穴
申脈穴
陽輔穴
坐骨神經痛
承扶穴
風市穴
承山穴
崑崙穴
環跳穴
面神經癱瘓
懸顱穴
絲竹空穴
瞳子謬穴
陽白穴
癲癇
築賓穴
長強穴
神經衰弱
消濼穴
百會穴
第六章 生殖泌尿科疾病
泌尿繫結石
關元穴
中封穴
乳腺炎
肩井穴
天池穴
月經不調
太溪穴
滑肉門穴
第七章 其他疾病
黃疸
極泉穴
少沖穴
高熱
風府穴
太淵穴
休克
勞宮穴
水溝穴
糖尿病
陽池穴
神門穴
中暑
委中穴
大椎穴
類風濕性關節炎
伏兔穴
犢鼻穴
蕁麻疹
風門穴
附錄:古今醫學常用度量衡對照

序言

特效穴即可治病又可保健
按摩又稱“推拿”,是以中醫的髒、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按摩入門簡單,無須理解艱深的知識,不必使用專業的醫療器材,只要找到正確的穴位及反射區,用手部的按壓動作,抓住要訣與手法,習慣與熟練之後很快就能掌握。
人體的穴位遍布全身,從頭頂到腳尖都有治療疾病的特效穴位。例如:按壓中府穴對於長期鬱悶不樂、心情煩躁、時時感到胸悶氣短的人,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常有肩膀酸痛、頸項僵硬的問題存在,到了五十歲左右,若是不注意本身的健康狀況,又受風寒,可能一抬頭、一舉手便拉傷了肩膀,這就是俗稱的“五十肩”,而肩髎穴是“五十肩”的特效穴。特效穴不但可以針對單一疾病做治療,還可調整全身生理機能,強身健體,十分適合個人平日保健。
有病找醫生,健康靠自己
當身體感到不適時,手很自然地就會去按摩不舒服的地方。如肚子痛時會去揉揉肚子,頸痛時會去按按頸部,頭疼時會去揉按頭部。久而久之,就發現了有效的治療病痛的穴道和反射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