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是一種中藥材,氣味甘、溫、有小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思
- 釋義:呆耳
- 特點:氣味 ((實)甘、溫
- 性質:中草藥
形態特徵,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釋名 呆耳,亦名胡。
氣味 ((實)甘、溫、有小毒。(莖、葉)苦、辛、微寒、有小毒。
藥用價值
1、久瘧不愈。用蒼耳子或根、莖,焙過,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蒼耳搗汁服亦可。
2、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用蒼耳子灰、 藶末等分。每服二錢,水送下。一天服兩次。
3、風濕攣痹。用蒼耳子三兩,炒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5、鼻淵流涕。用蒼耳子(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蒼耳子一升,研細,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8、諸風頭暈。用蒼耳葉,曬乾,研細。每服一錢,酒調下。若有嘔吐,則以蜜和藥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後病癒。
9、大風癧疾(麻風)。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蒼耳葉為末,以大楓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蒼耳莖葉搗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瘡。用蒼耳莖、葉研細,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蒼耳草不拘多少,洗淨,煮爛,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開水送下。
附方 元代李杲說:“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