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評話

常州評話

常州評話,常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評話
  • 屬性:傳統曲藝
名稱由來,發展歷史,藝術特點,傳承保護,

名稱由來

常州評話,又稱常州大書,始於宋代中期,是一種曾經廣泛流傳於常州及周邊地區的傳統曲藝品種,與蘇州評話南京評話揚州評話等鄉土評話類似,在藝術上一脈相承。

發展歷史

清乾隆年間,蘇州王周士來常州說蘇州評話,在之後的傳承過程中,蘇州評話逐步與常州的風土人情結合相融,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常州評話。常州評話與常州道情也是一對姐妹花,常州道情拿掉其中的唱活便是常州評話,最初的常州評話藝人多由道情藝人發展而來。
清末民初,常州評話處於一個全盛時期。當時常州城鄉各地茶館林立,這些茶館大都有常州評話的演出,如東門橋堍的月和茶館、南門廣化橋茶館、西門文亨橋堍近水閣茶館、北門青山橋堍青山茶館,還有新豐、狗肉橋、下街、德安、雙桂坊等茶館,幾乎每天日夜兩場,常演不衰,專業演員近百人。上世紀四十年代,常州評話還與常州道情的藝人聯手成立了行業公會“新裕社”,並商定、通過了新會員入會、上會的規矩和制度。

藝術特點

常州評話的演員多為男單檔,說表用常州方言,人物角色的官白用中州音,模仿京昆表演手面。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常穿插當下的社會熱點和新聞現編現演,即興發揮。其書目的內容,多為改編章回小說和移植蘇州評話。建國後,還創作了一批革命歷史題材的新長篇。代表書目有《楊家將》《隋唐》《月唐傳》《血滴子》《乾隆下江南》《常州白太官》等。現在能查明傳承譜系的主要有四大書系,分別為:《楊家將》書系,始於劉全海,傳至第四代;《三國》書系,始於屠產法,傳至第四代;《隋唐》書系,始於張忠芳,傳至第三代;《常州白太官》書系,始於許玉泉,傳至第三代。
常州評話的傑出代表人物是周玉峰,他的表演以“快口”著稱,語如貫珠,疊彩連綿,淋漓酣暢。同時他也是一位評話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評話、62部短篇評話。其代表作長篇常州評話《常州白太官》,被譽為“以一部作品撐起了一個曲種”,曾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

傳承保護

由於人才青黃不接,近年仍在演出常州評話的僅有梅柏英、楊潔艷等幾位老藝人。目前,常州市曲藝團正在抓緊授書傳藝,以搶救和保護這一傳統地方曲藝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