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山道觀又名清明山廟,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牛塘鎮青雲村委,距牛塘橋500米,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雲山道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牛塘鎮青雲村
- 占地面積:占地十六畝
道觀簡介,歷史淵源,社會影響,道觀現狀,道觀重建,
道觀簡介
明代崇禎年間,青雲山廟達到鼎盛時期,當地信眾在青雲山建成一座大廟,坐北朝南,依土阜的坡度,自下而上建成三階,分別稱為:頭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以此象徵道教真神“三茅真君”在此降福人間,有求必應。此時:
頭茅峰建有五殿,山門正殿供奉的王靈官神像,有三隻眼,手舉鋼鞭,形象高大,兩邊對聯”三目洞觀天下事,一鞭警醒世間人“,方圓五百里,人人皆知。左側供奉一尊栩栩靈光的十殿閻君金身像,右側供奉當地土地菩薩。
二茅峰第一部分建有六殿,正中為雷祖殿,西側有文昌帝君殿,中間為三官殿,左側有純陽祖師殿、觀音殿,西側有顏千歲神殿、路頭菩薩殿等。
三茅峰建有五殿,中間為三清殿,在青雲山的最高處,供奉三清天尊,左側有天地殿、東嶽殿;右側有判官殿、文武菩薩殿等。
歷史淵源
青雲山是牛塘鎮青雲村周圍眾多土阜中比較大的一個土墩,占地十五、六畝,高約五、六丈。元末朱元璋與張士誠的部隊曾在此地激戰,當時稱為“游塘營”,因土墩樹林茂盛,蔚如山谷,又稱“牛塘谷”。歷史記載“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初,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大戰牛塘谷“便是此地,後世據此改編的蘇州評話《英烈·牛塘谷》膾炙人口。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牛塘鎮青雲山道觀
三茅真君
茅盈 (公元前 145-?)西漢鹹陽(今屬陝西)人,字叔申。《茅山志》、《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記其少時修道於恆山,有異操,後隱於句曲山(今稱茅山,在江蘇西南部)。修煉服氣、辟穀術,並以醫術救治世人。後其弟茅固、茅衷從其修道,時人稱大、中、小茅君。後世稱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茅盈證位司命真君東嶽上卿,並奉為茅山上清派祖師。道教茅山派主修《上清經》,兼修《三皇文》、《靈寶經》,以符籙咒劾召鬼神,以戒傳授弟子,服食辟穀、冶煉丹術,隋唐時盛行南山,成為道教三大符籙派之一。
社會影響
每年清明節,青雲山廟都舉辦廟會,清明節前夜,香客信士在廟內坐夜,念經、宣卷,清明節當日,青雲山下舉行集市,集市綿延至牛塘鎮南運河二岸;同時還有行會,行會由附近村莊的”會頭“輪流擔當主持,行會時青雲山廟內能抬出來的神像,全部抬著下山”巡視凡間“,此時廟會、行會、集市歡聚一堂,方圓數十里,熱鬧非凡。
青雲山廟會影響廣泛,深入民心,因”青雲“的發音與”清明“相近,人們漸漸把青雲山廟叫成清明山廟,同時把青雲山廟會也演變成了“清明節道場法會”。
道觀現狀
建國後,青雲山廟會因為歷史原因停止活動。近十年來,青雲山當地信眾強烈要求恢復青雲山廟。2010年2月,武進區道教協會副會長楊志忠帶領信眾居士開展恢復青雲山道觀的籌建工作,武進區民族宗教局批覆成立青雲山道觀,任命楊志忠為青雲山道觀負責人,青雲山道觀正式進入建設階段,一切道教法務活動正常開展,歡迎有信仰道教的信眾居士到青雲山道觀內禮神進香、上殿、誦經、講經講道、過道教節日、做道場祈福等正常宗教活動。
道觀法脈
青雲山道觀現任住持楊志忠道長,於甲辰年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鳴凰,本科學歷,現任武進區道教協會副會長,武進區嘉澤鎮太和觀負責人,武進區牛塘鎮青雲山道觀負責人,師承中國上海欽賜仰殿高功大法師薛明德老道長,為正一盟威天師道清微派第23代弟子法號鼎中。
楊志忠道長以道為務,堅定道教信仰,興辦道教事業,弘揚道教教義,承續道教命脈,專注於學道、悟道、行道、證道,努力將道教重生、貴生、樂生的生命觀與道教實踐成果惠及大眾,誓願以畢生精力將青雲山道觀建設成十方道教信眾的精神家園。
道觀重建
為恢復青雲山廟的歷史原貌,再現青雲山廟的鼎盛時代,青雲山道觀當家楊志忠攜觀內眾道士,順應地方各界人士、信眾多年夙願,在青雲山廟的舊址重建青雲山道觀,擬建規模:以新山門、靈官殿、三茅真君殿、雷祖殿、玉皇殿、三清殿為主軸,兩側附建東嶽殿、閻君殿、觀音殿、財神殿、三官殿、元君殿、張天師殿、甲子殿、文昌殿、天醫殿等,配套建造”道教宮觀事務辦公樓、道士宮觀事務培訓樓、信士修身養性健身樓、道教知識教學樓、道教文化傳媒樓、道教法物流通中心等,力爭把牛塘鎮青雲山道觀建設成具有中華傳統建築風格的大型清靜道觀;青雲山道觀建設工程預計投資1.5億元,歡迎廣大善信慷慨捐助,發心奉獻,凡所捐獻,道祖護佑加持,樂捐者,福壽惠增、平安康泰、事事順隨。
弘揚道家文化,共建社會和諧,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牛塘鎮青雲村青雲山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