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專業

常州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專業,是常州大學根據教育部針對國家“十二五”規劃的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中“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於2012年設立的新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專業
  • 外文名:Energy Chemistry Engineering of Changzhou University
專業介紹,培養目標,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通識課程,基礎課,專業課,實踐環節,核心課程,跨科課程,融合課程,就業發展,就業領域,研究生,發展預期,學制學位,

專業介紹

常州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專業,依託學校與三大石油公司共建的學科行業優勢,以生物質高效煉製及高質化利用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大學城鄉礦山研究院為學科平台,結合常州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優勢,以“可再生能源轉化”和“電化學儲能”為專業導向,著力培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特別是氫能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技術管理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以增強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撐、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為服務導向,堅持產教融合、育人為本、創新發展,打造具有石化特色的現代能源化工專業。
辦學定位:根據學校辦學定位,結合常大石油化工教學、科研和“大工程觀”特色,體現“卓越工程師”教育理念下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的原則,適應“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畫要求,以國家和江蘇重大能源發展需求為導向,立足江蘇、服務石化、面向全國,著力培養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

培養目標

目標

總目標:本專業立足江蘇、服務石化、面向全國,面向國家和江蘇重大能源發展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想信念堅定、愛國情懷深厚、品德修養高尚、創新意識強、國際視野寬,能夠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特別是氫能的開發與利用等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生產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並具有競爭優勢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根據本專業培養目標,按照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有機結合的原則進行人才培養,並將學生未來5年的發展預期貫穿於教育培養的全過程,使培養的學生在畢業5年後能夠達到下列目標:
培養目標1: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從全局出發,綜合考慮氫能等新能源領域中的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環境等因素,擔負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培養目標2:能針對新能源產業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突破產業鏈核心瓶頸技術,實現關鍵環節產品技術、設備和工藝的創新,成為研究開發領域的骨幹人才;
培養目標3: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溝通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一個設計、生產或科研團隊中,擔任組織、管理角色,有效協調和處理生產運行、工藝改進、節能減排、成本核算等團隊工作中的各項事務,成為新能源領域生產與技術管理方面的骨幹人才;
培養目標4:能夠適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及新工科的要求,具備現代數位化、信息化能力素養,注重綠色化工、智慧型化工與產業的結合,不斷自主學習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業務水平和國際視野,提高職場競爭力,適應變化的國內外形勢。

畢業要求

要求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於解決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
要求2. 問題分析:能夠套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要求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要求4. 研究: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要求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能源化學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要求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的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要求8. 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在化工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工程師責任。
要求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要求10. 溝通:能夠就複雜能源化學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要求11. 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能源化學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套用。
要求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要求13. 勞動、審美與身心發展:具有知行合一、注重實踐的勞動參與意識;具有善於發現、理解和欣賞美的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具有強健體魄、健康心態,擁有拼搏精神和健全人格。

課程體系

通識課程

1.通識課程必修課(應修63.5學分)
72540051 思想道德與法治(2.5)
7233005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5)
7237005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5)
7M03006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3)
7250005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5)
72451-8# 形勢與政策(2.0)
94010021 國家安全教育(1.0)
94020021 勞動教育(1.0)
72460021 就業指導(1.0)
53011-2# 高等數學(二)(7.5)
50030041 線性代數(2.0)
51010051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2.5)
53051-2# 大學物理(6.0)
53061-2# 大學物理實驗(2.5)
40171-2# 大學計算機及Python程式設計(5.0)
76021-4# 大學英語(10.0)
76021-4# 大學日語(10.0)(限高考外語科目為日語)
99011-4# 體育(4.0)
7243004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
99511-2# 軍事理論(2.0)
6G281-2# 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2.0)(產教融合課程)
2.通識課程選修課(應修6.0學分)
中國共產黨簡史(限選1.0學分)
藝術修養類(限選2.0學分)
紅色文化類(限選1.0學分)
創新創業類(任選1.0學分)
人文素養類(任選1.0學分)
科學素養類(任選1.0學分)
安全與法律法規類(任選1.0學分)
跨文化與國際視野類(限選1.0學分)

基礎課

1. 專業基礎必修課(應修62.5學分)
1D210023 能源化學工程導論(1.0)
10011-2# 無機與分析化學(4.5)
10211061 物理化學(上)(3.0)
10212051 物理化學(下)(2.5)
14540061 化工熱力學(3.0)
10090081 有機化學(4.0)
14170071 流體流動與傳熱(3.5)
14180081 傳質與分離工程(4.0)
14520061 反應工程(3.0)
1A261-2# 基礎化學實驗(無機分析)(3.5)
1A263-4# 基礎化學實驗(有機)(2.5)
1A265-6# 基礎化學實驗(物化)(2.0)
14031-2# 化工原理實驗(2.0)
21690041 現代化工設備基礎(2.0)
4B280041 化工儀表與智慧型控制(2.0)
10150041 工業分析技術(2.0)
11200041 能源化工工藝學(2.0)
11070043 化工設計概論(2.0)
11860041 化工安全與環保(2.0)
14220041 化工技術經濟與管理(2.0)
11090043 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2.0)
45150063 電工與電子技術(2.0)
20030061 工程製圖CAD(3.0)
1A210021 工程倫理(1.0)
11410021 能源化工專業英語(1.0)
1A230021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1.0)
2. 專業基礎選修課(應修5.0學分)
1D220021新能源技術前沿與創新(限選1.0)(產教融合課程)
16300021 智慧財產權概論(限選1.0)
1A240021 化工數位技術(限選1.0)(產教融合課程)
23700021 智慧型製造概論(1.0)
46280021 人工智慧導論(1.0)
1A250023化工過程動態模擬(1.0)(產教融合課程)
13250021 綠色化工(1.0)

專業課

本專業下設兩個專業方向,學生需完成其中任一方向專業必修課學分。
可再生能源轉化方向
專業必修課(應修8.0學分)
11760041 可再生能源催化技術(2.0)
11320041 生物質能源與化工(2.0)
10410043 氫能與儲氫技術(2.0)(產教融合課程)
1D230043氫能技術標準體系與戰略(2.0) (產教融合課程)
電化學儲能方向
專業必修課(應修8.0學分)
32110041 電化學基礎(2.0)
10480041 化學電源(2.0)
11770043 電池設計工程(2.0)(產教融合課程)
1D240043儲能電池技術(2.0)(產教融合課程)

實踐環節

(應修39學分)
15040017石油化工認識實習0.5
11510057能源化工專業實驗3.5
99520057軍訓2.0
32150047金工實習2.0
14150027仿真實習1.0
14071027化工原理課程設計(1) 1.0
14072027化工原理課程設計(2) 1.0
14073027反應工程課程設計1.0
21170027化工設備課程設計1.0
11670187畢業設計5.0
11520067能源化工專業畢業實習3.0
11680287畢業論文14.0
創新創業與競賽活動(1.0)(課外)
72352027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2.0)(課外)
第二課堂實踐(1.0)(課外)
勞動教育實踐(課外)
99021-6# 課外體育鍛鍊(課外)

核心課程

化學熱力學、化工動力學、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與分離工程、化工熱力學、反應工程、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能源化工工藝學、能源化學工程導論、工程倫理、化工設計概論等。

跨科課程

智慧型製造概論、人工智慧導論。

融合課程

新能源技術前沿與創新、化工數位技術、化工過程動態模擬、氫能與儲氫技術、氫能技術標準體系與戰略、電池設計工程、儲能電池技術

就業發展

就業領域

本專業的就業領域涉及大化工領域及其它過程工業,畢業生可以在能源化工及其相關行業從事電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高效轉化、化工用能評價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生產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

研究生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繼續在能源、化工以及材料等學科的相關二級學科碩士專業研修。

發展預期

化工、能源及相關領域企業單位的生產、研發、質檢部門經理、技術骨幹;高校、研究機構等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教學、科研人員。

學制學位

四年制,工學學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