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能源化工裝備研究院

常州大學能源化工裝備研究院是常州大學下屬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大學能源化工裝備研究院
  • 主管部門:常州大學
能源化工及其關聯的相關產業是我國的戰略支柱產業,能源化工裝備是支撐能源化工工業發展的最為重要的條件之一。隨著我國能源化工事業的發展,我國能源化工裝備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化工裝備生產國。但我國能源化工裝備產業仍然存在大而不強、技術含量不高、研發力量分散等阻滯產業進步的不足,要真正成為能源化工裝備的強國,需要整合現有資源,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為了振興我國裝備製造業,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我國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5月,國務院更是發布《中國製造2025》,制訂了未來10年我國製造業的戰略規劃。能源化工裝備業必須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標,踩準發展節奏,乘勢而上,實現我國能源化工裝備的全面振興。
為此,常州大學為強化能源化工裝備行業特色,加強與以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公司為代表的能源化工裝備國家隊的聯繫,成立“常州大學能源化工裝備研究院”,主動調整學科方向,整合學科人財物資源,主動融入中國製造2025引領的裝備製造技術的革命性變化過程中。
研究院以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為依託,由機械工程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常州大學化工設備設計研究所組成核心層,與校內化學工程與工藝、熱能工程、自動化、金屬材料、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緊密合作,協同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SEG)、中國石化揚子石化、在公司金陵石化、中石化南化集團、蘇州海陸重工、風凱換熱器製造(常州)等大型特大型企業,組成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平台。
研究院實體研發團隊由專兼職人員構成。核心研發團隊以我校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熱能工程專業、化工設備設計研究所等科研骨幹組成。核心團隊現有人員23人,其中正高技術職稱人員10人,副高專業技術職稱人員8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5人。兼職人員主要由我校關聯學科科技骨幹及柔性引進行業領域高級技術人員組成。
近年來,研究院在能源化工裝備領域穩步發展,取得了一批學術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際合作專項、國家973重大計畫等一批國際級項目9項,承擔省部級科技項目25項,承擔中石化下屬企業科技項目22項,其他企業委託橫向項目80餘項。發表各類科技論文150餘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4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80餘項,其中獲授權發明專利78項。
目前,研究院擁有實驗室面積1200m,儀器設備總值1000餘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18台套,包括三維雷射都卜勒測速儀(3D LDV)、X射線應力測定儀、Mastersizer 2000雷射粒度儀、旋轉流變儀、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綜合測試儀等分析測試儀器以及ANSYS 有限元分析軟體、Fluent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軟體、EDEM 離散元分析軟體、CAESAR II 壓力管道應力分析軟體、Adams 機械系統動力學仿真軟體分析設計軟體等一批數值分析商用軟體。研究院還通過自主研發設計建成了換熱結構與性能綜合實驗平台、機械攪拌性能測試系統、超細粉碎-分級綜合實驗系統、重油冷裂解試驗裝置、多相分離工程試驗平台等科研實驗平台。
研究院將以《中國製造2025》綱領精神為引領,彰顯我校產學研辦學特色,發揮化工過程機械學科優勢,主動與以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引領的我國能源化工裝備領域企業協同創新,立足能源化工裝備領域,關注新能源裝備發展,整合校內外資源,圍繞能源化工裝備最佳化設計與節能技術、能源化工裝備預防性維修與再製造技術、能源化工裝備新材料與表面強化技術、能源化工裝備智慧型化與信息化技術、新能源化工及新能源裝備技術等主要研究方向,努力參與領域國家重大項目研發,不斷提升我校在能源化工裝備領域的學科地位,將“常州大學能源化工裝備研究院”建成我國能源化工行業特色鮮明、省內一流、行業知名的裝備研究院,為我國能源化工裝備領域的技術進步貢獻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