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禹山河圖

帝禹山河圖

山海經》是中國民族文化寶典之一,王紅旗歷經二十餘年的信息解讀,發現《山海經》系由帝禹時代的《五藏山經》、夏代的《海外四經》、商代的《大荒四經》、周代的《海內五經》合輯而成,其中《五藏山經》是帝時代的國土資源考察白皮書,其地形地貌幾個符合中國四五千年前(公元前2200年~前3000年)的自然景觀,具有豐富的科學與文化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帝禹山河圖
  • 作品出處:《經典圖讀山海經》
  • 作者:孫曉琴
  • 類別:圖畫
今人研究成果,對比古今差異,

今人研究成果

畫家孫曉琴根據王紅旗對《山海經》的遠古信息解讀以及地理方位的全面考證,歷經5年,先後繪出水彩畫山海經場景600餘圖、國畫山海經圖騰108圖、數十幅山海經藝術地理復原圖,並於1999年9月9日繪製出巨畫《帝禹山河圖》,將《五藏山經》記述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26條山脈447座山,及其相關的258處水系、348處地望、673處礦物、525處植物、473處動物、95處人文活動場景,基本上全部繪於42平方米的畫面之上(高540厘米、長780厘米),它是根據古文獻記載重新復原繪製的歷史最古老、畫面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藝術地圖,具有極高的科學與藝術收藏價值(見《經典圖讀山海經》一書,上海辭書出版社)。
帝禹山河圖

對比古今差異

《帝禹山河圖》採用鳥瞰、側視等多種視角和比例變換,描繪的地理範圍,南至台灣海峽,北至蒙古高原,西抵天山山脈,東達日本列島。根據《帝禹山河圖》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古今地形地貌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海岸線與湖泊上,因為山脈在幾千年的時間裡是不會有大的變化的。具體來說,一、當時華北地區的海岸線比今日偏西,膠萊平原尚被海水分隔。二、當時的黃河河套一帶為湖泊或沼澤,如今這裡是肥沃的良田(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指的就是河套地區的良田)。三、當時北方有許多大湖泊和濕地,如今它們基本上都已經乾涸了。四、今日的長江中游平原,當初是廣闊的湖泊濕地(雲夢澤)。五、《山海經·五藏山經》很少記述今日華北平原和黃淮平原的人類活動情況,表明當時這些地區屬於沼澤濕地,因此不太適宜人類的定居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