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

帝子是中國傳說中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帝子。

帝子:指的是帝王的子女。有兩種意思,其一特指娥皇、女英,相傳是堯的女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帝子
  • 外文名:Di Zi
簡介,出處,

簡介

帝子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帝子。帝子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陝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衝突。在阪泉之戰中,帝子被黃帝戰敗,帝子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併,組成華夏族。帝子是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之一,也稱神農氏。傳說中的古帝,姓姜,由於以火得王,所以稱為帝子。大概其執政時間早於黃帝,所以<史記>雲軒轅之時,神農氏衰。但是所謂氏衰並非指神農本身,而是指他所在的部落。<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帝子。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帝子。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帝子一生有五個方面的貢獻:第一,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農民墾荒種地。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帝子時纔開始製造出來。第四,帝子時發明紡織技術,使赤身裸體的人穿上了衣服。第五,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藥性,進而發展用草藥治病的技術,帝子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帝子在我國民間被尊為農業之神、太陽之神、醫藥之神,與黃帝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初祖。帝子與黃帝締造了千千萬萬個姓氏的後裔。於是原本是父子兄弟的,在若干年後,可能成為不同姓,又不同族的陌路人;而毫不相干的外邦民族,也可能由於特殊的原因共享一個家庭的徽號。歷史的發展往往就是這樣變幻莫測。

出處

《楚辭·九歌·湘夫人》中提到“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註:“帝子,謂堯女也。” 這裡的帝子就是娥皇女英。其二指帝王之子,唐朝的吳兢在 《貞觀政要·尊敬師傅》中寫到:“ 太宗謂尚書左僕射房玄齡曰:古來帝子,生於深宮,及其成人,無不驕逸。”
《滕王閣序》中提到“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其中帝子指建設高閣的滕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