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潰敗

帝國的潰敗

《帝國的潰敗》是2015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帝國的潰敗
  • 創作年代:2015年
  • 作品出處:東方出版社
  • 文學體裁:記敘文
  • 作者:張鳴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作者:張鳴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2015-8-1
頁數:328
定價:39.00元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擅於寫“小歷史”的張鳴,這一次是帶著研究體系回來的。
《帝國的潰敗》開篇直指“帝國潰敗的根源”——養人的官僚制度、懷柔的天下體系。由此之下,亦不失筆鋒犀利、細緻入微的帝國細節。
讀過“滅秦者,秦也”,知道宋朝激烈黨爭的清帝乾隆,身在帝國官僚制度之中,甚至是它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再精明,也沒發擺脫、根除這個帝國頑疾;而當他面對英國使節馬嘎爾尼的到訪,所表現出的懷柔天下的大國風範,實則為目空一切的自以為是,是殺死他大清帝國的另一個病根。
王朝末年,不管是李鴻章、袁世凱,還是康梁二公,多少能人都挽不回頹勢。他們搗鼓出的洋務運動、清末新軍、戊戌變法,在體制不改的情況下,收穫甲午戰敗是必然的結局。帝國的最後幾年,經將就木的帝國和西太后,做出了立憲改制的重要決策。但為時已晚,此時的清廷盡失政治強人,只知攬權的青年貴胄把最後的支持者——地方士紳立憲派得罪得夠嗆,最終被革命黨奪了天下。
民國,是近代史中最精彩紛呈的部分,各路名角兒先後登場。政治上,孫中山、袁世凱關於江山的角力,帶來了南北議和、北伐、國民政府統治這些“大歷史”;與此同時,民間則是在聯省自治、軍閥混戰、幣制改革的縫隙中,演繹著生動的“小歷史”。而那些毀滅帝國的劣根性,並沒有隨王朝傾覆而消失。
歷史的慣性帶著中華帝國的頑疾,以不可抗力來到了當今。作為大學老師,張鳴也沒有放過當今社會的諸多毛病,依舊是筆力浸透細微處:教育行政化、寒門無貴子,中國人變得焦慮、浮躁、不敬業、不信任……過去的歷史不是讀過就完了,還要用來引以為鑑。
1、本書作者張鳴是當代知名歷史學家,目前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歷史類圖書市場中的暢銷作家。其個性鮮明,敢說敢言,文學造詣和學術水平都非常高,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都擁有眾多擁躉。
2、作者張鳴已出版的圖書《重說中國近代史》,其銷量突破30萬冊,《辛亥:搖晃的中國》《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的銷量也分別突破了10萬冊,使作者在圖書市場擁有大批擁躉和忠實讀者。
3、《帝國的潰敗》一書成稿文章全部為作者未發表的作品,且秉承了作者一貫的還原真實歷史的筆力,為讀者呈現出與教科書迥然不同的真實歷史。同時,本書提出了成系統的歷史梳理體系,通過對中國近代史、當代史中重要事件的剖析,解釋歷史的規律——帝國潰敗的原因是養人的官僚制度、懷柔的天下體系。和張鳴其他由已發表作品拼湊而成的文集相比,本書的內容更具新鮮和震撼感。而對作者張鳴的忠實讀者而言,本書絕對是必讀之物。
張鳴攜2015年最新力作回來了——教科書以為自己講圓滿的歷史,中國人以為自己知道的歷史,在張鳴這裡,都要推倒重來。全新的文章,深入的思考邏輯。
教科書中“腐朽的帝國”到底是因為什麼亡的——書中主要以清廷的覆滅為例,用近在咫尺的歷史剖析帝國潰敗的根由。從林則徐到袁世凱,這些重要的歷史名角,不存在“教科書式”的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從洋務運動到清末立憲,腐朽的清廷其實一直在革新。殺死帝國的元兇是養人的官僚制度、懷柔的天下體系。
本書可作張鳴所有歷史著作的導讀——本書就像一根提綱挈領的引線,高屋建瓴地串起了其過去著作中的“小歷史”,將其歸於體系化。帶著邏輯體系閱讀,收穫融會貫通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