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啟蒙:明朝的歷史裂變

帝國的啟蒙:明朝的歷史裂變

《帝國的啟蒙:明朝的歷史裂變》是一部達到歷史學界前沿的著作、一部對明史挖掘達到極限的著作。

大陸學者阮景東首次拋棄自虐史觀,以大歷史視角重現中華文明的思想榮耀、制度榮耀、經濟榮耀、科技榮耀。

基本介紹

  • 書名:帝國的啟蒙:明朝的歷史裂變
  • 作者阮景東
  • ISBN:9787512016026
  • 類別:歷史
  • 頁數:278
  • 定價:35.00
  • 出版社:線狀書局
  • 出版時間:2015-01-01 
內容簡介,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就將張居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股戾氣看了出來。在京期間,何心隱參與了倒嚴行動,失敗後他逃離京城,開始了二十年的講學活動,從江南到川蜀,從齊魯到西北,他的足跡遍布帝國的山川河跡。像泰州學派的其他傳人一樣,何心隱真正做到了身體力行。
時間進入到了萬曆年,張居正當國,天下學風驟緊,張居正禁止講學,毀天下書院,張居正的舉動遭到天下學子的激烈反對。何心隱聯合泰州學派的門人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倒張運動,聲稱要伸張正義,逐張去位。張、何二人之間的矛盾終於全面爆發。張居正將何心隱定性為妖人,下令全國緝拿。何心隱開始東躲西藏,終於在萬曆七年(1579年)在學生胡時和家中講學時被張居正的爪牙探知,湖廣巡撫王之垣將他抓捕到武昌,學生胡時和一路跟隨進京。
在巡撫衙門的大堂上,王之垣命令何心隱跪下,何心隱只是坐在那裡,王之垣命人拿條棍抽打,何心隱只是在那裡發笑。何心隱被抓捕的訊息很快轟動了帝國,這無疑是帝國成立以來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明代思想領域的風向標,更是中國思想發展史上的風向標。泰州學派的門人盡皆為營救何心隱而四處奔走,有的去京城遊說,有的變賣財產,奈何張居正權勢熏天,天下媚張者如過江之鯽,朝中反張的要員也保不得性命更別說一個小小的何心隱。
萬曆七年(1579年)九月二日,62歲的何心隱被當局杖殺於武昌,訊息傳出輿論譁然,在知識分子群體中引起極大的恐慌與震動,生員們紛紛聚集起來抨擊張居正的施政措施,當時民憤之大、措辭之烈世所罕見,當年在武昌就爆發了一場反對張居正的學潮。
1579年是中華帝國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份,因為21年後在西方另一位異端思想家布魯諾被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燒死在鮮花廣場。兩者是何其的相似,都是為了堅持自己的學術觀點付出了生命,究竟是西方的何心隱,還是東方的布魯諾我們已經無法分別,如果能讓這兩位思想家走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學術觀點,那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景象,抑或產生一種什麼樣的學術思想。1579年的杖殺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16世紀的明王朝,雖然思想看起來自由,但不允許除了儒家文化其他一切文化的存在,也帶有歐洲黑暗中世紀的專制色彩。
黃宗曦在《明儒學案》中說泰州學派大都“赤手以搏龍蛇”,這種描繪的確貼切,泰州學派的門徒始終堅持與底層民眾結合的方式,拒不與官府合作,他們讀書只是為了獲得心靈的解放,而不再是取仕,在他們這裡沒有門第之見、經院之別,從最淺顯的語言人手,所以吸引了眾多的底層民眾參與,儒家門徒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士農工商、凡夫俗子皆可受教育
明朝是一個自由、寬容、奔放的王朝。這裡有成熟完備的體制內閣,無助的君主,打滾、癲狂的思想家,個性張揚的士大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小人物。士農工商,凡夫俗子莫不在這個朝代遇到最好的夥伴和最好的對手,君與臣的博弈,忠與奸的對峙,在朝在野的文化人,統統在這個時代演繹得淋漓盡致。
一個將儒家文明推向極致的王朝,一個嚴格遵循儒家行為規範的王朝,一個商業文明極度發展的王朝,一個產業時代來臨的王朝,一個各項指標在農耕時代達到臨界點的王朝為何會在1645年轟然倒塌?歷史留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出版背景

當下主題--“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找尋華夏原生態文明,重現中華文明崛起與復興的真實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