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影攝影師,喬治亞人民藝術家。1954年畢業於全蘇國立電影學院(G.伏爾切克攝影藝術創作室)。處女作《別人的孩子》(1958)即以鮮明強烈的造型風格而獲得電影界的承認和好評,此後拍攝的《逃亡》(1971)、《戀人曲》(1974)、《西伯利亞頌》(1979)等影片表現出攝影師在畫面構圖、光色和運動感等造型手段方面的大膽突破和創新,他認為電影畫面構圖應該始終處在不斷變化的運動之中,達到生活真實的可信性。在《戀人曲》一片中,攝影師手執攝影機隨主人公一齊運動,使鏡頭畫面達到了極富於情緒色彩的表現力。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
人物經歷
1954年畢業於全蘇國立電影學院(G.伏爾切克攝影藝術創作室)。
主要作品
處女作《別人的孩子》(1958)即以鮮明強烈的造型風格而獲得電影界的承認和好評,此後拍攝的《逃亡》(1971)、《戀人曲》(1974)、《西伯利亞頌》(1979)等影片表現出攝影師在畫面構圖、光色和運動感等造型手段方面的大膽突破和創新,他認為電影畫面構圖應該始終處在不斷變化的運動之中,達到生活真實的可信性。在《戀人曲》一片中,攝影師手執攝影機隨主人公一齊運動,使鏡頭畫面達到了極富於情緒色彩的表現力。
帕達什維里拍攝的其他影片還有:《最後的一天,最初的一天》(1960,獲全蘇電影節獎)、《在同一天空下》(1961)、《嘿,了不起的大師!》(1987)。
帕達什維里拍攝的其他影片還有:《最後的一天,最初的一天》(1960,獲全蘇電影節獎)、《在同一天空下》(1961)、《嘿,了不起的大師!》(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