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古寺簡介,古寺構造,附近景觀,相關傳說,傳統儀式,相關傳說,
古寺簡介
尼泊爾著名風景區和南亞著名的印度教聖地,尼泊爾古寺,亦名大自在天寺。坐落在首都加德滿都市中心以東約4公里。始建於1500年前,公元14世紀中葉,遭來自印度的穆斯林入侵,受到嚴重破壞。數年後,阿育·馬拉國王照原樣重建。帕蘇帕蒂納特即濕婆神,在印度教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毀滅之神。在尼泊爾素有“國神”之稱,被視為尼泊爾王國的衛護者。寺背靠青山,面朝被視為聖河的巴格馬蒂河。主殿為二重檐、金頂、銀門的典型尼泊爾塔式建築。殿內供有高1米多、磨盤狀的石雕,因其有五個面像,稱為五面靈格石雕,這是濕婆神的象徵。磨盤中間隆起的圓柱頂端的浮雕面像是濕婆主像,東、南、西、北的浮雕面像,分別為“大梵”、“不懼”、“新生”和“月神”。殿頂為尖塔式鎦金寶頂,狀如金鐘倒置,四角有小塔陪襯。兩層殿頂和檐脊,全部以鍍金銅板瓦鋪蓋。純銀制的三進廈門和半圓形門楣上都刻有精美圖案,窗欞和檐柱雕滿神像,色彩絢麗,千姿百態。主殿前有一尊2米高、6米長的巨大銅牛,臥於長方形石基上。銅牛後面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公元8世紀李查維國王賈亞·德瓦二世的詩。這是尼泊爾歷史上留有記載、為數不多古老詩篇之一。寺院南門內有一幢三重檐的圓頂寺廟,稱科蒂靈蓋斯瓦寺,亦稱們形寺,系普拉塔普·馬拉國王時期所建。三重檐上小下大,仿照古代尼瓦爾的三層傘的形式設計。這種有機物形式的圓頂寺廟在尼泊爾只有兩幢。
古寺構造
帕蘇帕蒂納特寺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印度教聖地。寺廟坐落在首都加德滿都市中心以東約 5 公里,背靠青山,面朝被視為聖河的巴格瑪蒂河。帕蘇帕蒂納特即濕婆神,在印度教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是全智全能、至高無上的,在尼泊爾素有“國神”之稱,
被視為尼泊爾王國的保護者,被賦予無上尊崇的地位,自古以來受到尼泊爾人的虔誠崇拜。寺廟始建於 1500多年前,公元 14 世紀中葉,遭到來自印度的穆斯林入侵,受到嚴重破壞,數年後阿瓊·馬拉國王照樣重建。主殿面向馬格瑪蒂河,是一座二重檐金頂銀門的典型尼泊爾塔廟建築,殿頂為尖塔式鎦金寶頂,狀如金鐘倒置,四角有小塔陪襯。純銀制的三進大門和半圓形門楣上鐫刻著精美細膩的花紋圖案。窗欞和檐柱上雕滿了色彩絢麗、千姿百態的男女神像。主殿內供有一個高 1 米多的磨盤狀石雕,只是中間隆起部分稍細而高,呈圓柱狀,圓柱上有 5 個浮雕面像,稱為五面靈格石雕,這是濕婆神的象徵。主殿前有一隻巨大的銅牛,是濕婆神的忠實坐騎。這隻跪臥於長方形石基之上的神牛高約 2 米,長約 6 米,昂首闊視,神形感人。銅牛後面立一塊石碑,上面刻的是公元 8 世紀李查維國王的詩。這是尼泊爾歷史上有記載、為數不多的古老詩篇之一。寺院南門內有一幢三重檐的圓頂寺廟,稱為科蒂靈蓋斯瓦寺,亦稱傘形寺,是普拉塔普·馬拉時期的建築。這種圓頂寺廟建築十分奇特罕見,在整個尼泊爾也只有兩幢。圓頂寺廟頂層為銅製,下兩層為瓦檐,三重檐上小下大,是仿古代尼瓦爾人所用的 3 層傘的形式設計的。帕蘇帕蒂納特寺長年人流不息,印度教徒到寺內敬神祈禱,到寺前的巴格瑪蒂河洗聖水浴懺悔贖罪,死後也願意在此火化升天。廟附近河邊有許多用於焚化屍體的圓形石砌平台,稱為阿里雅火葬場。附近有一個老人院,居住著風燭殘年、行將就木、期待死於聖水之濱的老人。
附近景觀
快到帕蘇帕蒂納特寺的時候,遊客可能會經過尼泊爾人燒屍的河邊,遠遠的會看到白色的煙霧,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怪怪的味道,走近後,只看到一堆一堆的火星還在冒著煙,旁邊的尼泊爾人正在把會已經熄滅的灰掃進旁邊的聖河裡。供奉印度教濕婆神的帕蘇帕蒂納特寺,只限印度教徒進入。普通人只能走到河對岸的塔林,走近塔林,仔細觀察塔林裡面供奉的石雕,會發現居然都是生殖器。由於塔林坐落在山上,由此可以看到對面的帕蘇帕蒂納特寺燈火通明,不時還傳來各種鐘聲。而山腳下的聖河邊,偶爾還會有幾個尼泊爾婦女在河裡放蓮花燈。
相關傳說
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S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的職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有他的神話。據說他有極大的降魔能力,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曾燒毀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誘他的愛神,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諸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他吞下能毀滅世界的毒藥,頸部被燒成青黑色,得青頸之稱。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教徒的崇拜。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煉苦行,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他還是舞蹈之神,創造剛柔兩種舞蹈,被譽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統帥,妖魔鬼怪都受制於他。妻子是雪山神女,兩個兒子是塞犍陀和群山。前者是天兵天將的統帥,後者是侍候濕婆的諸小神之首。他的形象被描繪成5頭3眼4手,手中分執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髮盤成犄角形,上有恆河的象徵物,傳說恆河下凡時曾先落在他的頭上,分7路流向大地,頸上繞著一條蛇。坐騎是一頭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見於各種文獻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
傳統儀式
與中國的喪葬儀式相比,尼泊爾巴格馬提河畔的靈魂涅盤有著天壤之別:在中國,死亡以黑白二色為象徵,死者在親人的痛哭與送行者沉重的步伐中離別,表現一種天人永隔的悲痛;而在尼泊爾,死亡是由橙色的鮮花、紅色的蒂卡和金黃的綢緞為象徵,死者在梵音繚繞中、在親友的祈禱祝福中而去,被聖河河水蕩滌,一切皆顯得平靜而淡然。火從嘴部點起,頓時,裊裊青煙瀰漫四周。火滅,骨灰被拋入河裡,奔騰向恆河。
而與火葬儀式同步進行的,還有河堤對岸聚集的祭祀人群。尼泊爾還有類似中國清明的一個節日。巴格馬提河邊四層台階上,密密麻麻聚滿了色彩斑斕的祭祀逝去親人的人群。他們有的圍坐一團默默祈禱,有的長跪在地遙望遠方,有的端坐念誦經文。各色米飯、各式的種子和糖果盛滿器皿,旁若無人般表達著最虔誠的心意。火葬過程中,剛死去的人,用金黃的綢緞鍋身,親人們送上橙色的花串點上紅色的蒂卡,抬上火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