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米拉帝國(帕爾米倫帝國)

帕爾米拉帝國

帕爾米倫帝國一般指本詞條

又名帕爾米拉,即今天的敘利亞。公元前64年,Seleucid帝國崩潰,一個新的國家出現在羅馬帝 國和帕提亞帝國之間,這就是帕爾米拉。由於帕爾米拉特殊的地理 位置(一部分領土位於絲綢之路上的沙漠綠洲),他們很快建立起 了自己的地方軍事力量(相當於沙漠軍事部隊,保護商旅),並且通過絲綢之路的貿易獲得豐厚的利潤。早些時間,帕爾米拉曾經是羅馬軍隊的一分子,但在公元260年的一場封地 戰爭中背叛了他們的盟友,羅馬人在公元273年滅亡了這個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帕爾米拉帝國
  • 滅亡時間:273年
  • 別名:帕爾米拉
  • 現為:敘利亞
概況,歷史,古城文明,

概況

帕爾米拉”,又名塔德莫爾,取自希臘語“椰棗”,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榮、最有文化底蘊的一座綠洲城市。兩千年前,作為中國長安和羅馬之間的貿易中轉站,它居於東西商路通道上,這個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帕爾米拉持續了400年之久的繁華。
帕爾米拉是公元前1世紀建立於敘利亞沙漠中部綠洲的古城,曾有過較高的文明,以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獨霸西亞。公元1世紀末,這裡就已成為連線波斯王朝與羅馬的交通發達的貿易中心,並一直維持著地中海東岸重要商業城市的地位。這裡曾有一位著名的女王齊諾比亞,勇敢的擺脫羅馬的控制自立為王,終於導致羅馬帝國的憤怒而大舉重征,徹底的滅了這個曾經的富庶之地。
帕爾米拉地處幾種文化的交匯處,其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藝術和建築既有古希臘、古羅馬恢宏大氣的風格,又有本地傳統和波斯文化的神秘與華麗。如今荒涼的沙漠中,四散著美麗的文明殘骸,帕爾米拉以它偉大的廢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挺拔的神廟、氣派的凱旋門、兩側高聳的石柱、精工細作的雕刻、美輪美奐的壁畫,加上金色陽光的渲染,仿佛在提醒著人們它昔日的輝煌。
在離古城不遠的塔德莫爾博物館裡,陳列著帕爾米拉文物:有古羅馬和希臘神像、鑿花拱門頂石和歷代碑碣;有木乃伊棺柩和金銀首飾等。這裡還有古帕爾米拉人生活復原模型,其中有遊牧民和帳篷,有土著人紡織駝毛的情景和茅屋用具等。這座將古希臘——羅馬風格、伊朗風格與其自身的傳統融為一體的古城,1979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

在古代,帕爾米拉是旅行者穿越敘利亞沙漠的必經之地,因其名“沙漠新娘”而著稱。早期史料提到了該城的前閃族語名,即泰德穆爾(Tadmor、Tadmur或Tudmur),在馬里(Mari)發現的巴比倫石板上有所記載。儘管這一古城在16世紀之後不復使用,但人們仍然記得泰德穆爾,在緊鄰遺址的地方,有一個新的居住地同樣採用了這個名字。
“ 帕爾米拉”,取自希臘語“椰棗”,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榮、最有文化底蘊的一座綠洲城市。兩千年前,作為中國長安和羅馬之間的貿易中轉站,它居於東西商路通道上,這個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巴爾米拉持續了400年之久的繁華。
三世紀中葉是帕爾米拉最輝煌的時期,也是絲綢之路歷史上最美麗的女王--扎努比亞大權在握的時期。這位精明強幹的女王,選擇了國家獨立的道路。
在公元260年,波斯王出兵打敗羅馬軍隊。帕爾米拉的統治者烏辛納趁機從羅馬的統治下獨立出來,自封為王,並斥巨資和人力在 帕爾米拉修建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好景不長,不久烏辛納遭人暗殺。美麗的扎努比亞王后繼承丈夫遺志,她強忍喪夫悲痛,發憤圖強,成為帕爾米拉的女王。扎努比亞聰明能幹,是一位巾幗女傑。她在羅馬帝國內外交困之際,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控制了整個敘利亞,並把勢力擴張到小亞細亞和尼羅河流域。其氣勢咄咄逼人,儼然是中東霸主。
可是,僅僅過了13年, 帕爾米拉就遭到了羅馬的鎮壓。富麗堂皇的城市,隨即化為沙漠上的一片廢墟。公元272年,羅馬皇帝烏爾揚親自率軍討伐扎努比亞。 帕爾米拉城被羅馬人攻陷,扎努比亞被俘,最終屈辱地死在監獄裡。羅馬人洗劫了帕爾米拉之後,一把火燒掉了這座宏偉壯觀的城市。一座美麗的城市就此化為灰燼。

古城文明

古城地下文明的發現
希伯來聖經中(歷代記8:4第二卷)對泰德穆爾有所提及,這裡說它是由大衛之子,朱迪亞的所羅門王築起的沙漠城市。在台比留(14-37)統治期間,帕爾米拉成為了敘利亞羅馬省份的一部分。帕爾米拉作為貿易要道,連線波斯、印度、中國和羅馬帝國的地位日趨重要。在634年,第一批穆斯林來到帕爾米拉。在636年,在哈利德·伊本·瓦立德(Khalid ibn Walid)統治時期,該城被穆斯林阿拉伯人占領。在6世紀,法克雷丁·瑪尼(Fakhreddine al Maany)城堡建諸于山上,俯瞰這個洲。城堡被護城河環繞,只有通過吊橋才能進入。帕爾米拉城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公元800年之後,人們才漸漸遺棄這個古城。
在此處眾多的古蹟中,貝爾神廟是最為雄偉的羅馬式建築,僅西廊兩側原先就建有390根巨大的米黃色石柱,如今只剩下7根。從遠古時代的自然神崇拜,到古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教堂……貝爾神廟因不同時期的文明而發生著變化,不同時期、不同文明的遺蹟都被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了。
現今這座屹立在一片荒漠中的帕爾米拉古城,早以只剩下與殘骸斷壁與黃沙一起在時間的長沙中慢慢流逝。只到1957年,在敘利亞沙漠地帶的石油管道工程中,施工人員偶然地發現了一處地下墓穴,歷史便在人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敞開了它深邃的大門。這座宏偉的遺蹟講述著女王宰努比亞(Zenobia)統治時期的光輝歷史,女王宰努比亞被認為是最高貴、最美麗的東方美女,她以一種讓東西方世界都為之震驚的方式統治、管理著帕爾米拉。
宰努比亞的遠大抱負是推翻羅馬帝國的統治,而且她一度實現了這個夢想。帕爾米拉的歷史因為宰努比亞而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在帕爾米拉6平方公里的遺蹟之上,散布著連綿的立柱、塔樓、壁壘、墓穴、神殿等,最令人難忘的是矗立在西方地平線上雄偉的貝爾神廟。
這座將古希臘、羅馬風格、伊朗風格與其自身的傳統融為一體的古城於1979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古城文化遺產對現實的意義
帕爾米拉地處幾種文化的交匯處,其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藝術和建築既有古希臘、古羅馬恢宏大氣的風格,又有本地傳統和波斯文化的神秘與華麗。荒涼的沙漠中,四散著美麗的文明殘骸。高高的凱旋門是城市主要街道的起點,矗立在道路兩旁的750根石柱驕傲地高昂著頭,向今天的人們展示著昔日的風光。據說,原來這些石柱上還托著青石水槽,是帕爾米拉的天廊水道。
長長的廊柱,高大的門和門廊式街道為帕爾米拉城增色不少。龐大的地下墓室當時可容納200多人,必須走過分成幾段的階梯方可進入。這座地下墓室已在大馬士革博物館內重建。古代墓室內擺設的死者半身塑像目前陳列在世界幾個博物館內。在離古城不遠的塔德木爾博物館裡,陳列著巴爾米拉文物:有古羅馬和希臘神像、鑿花拱門頂石和歷代碑碣;有木乃伊棺柩和金銀首飾等。這裡還有古帕爾米拉人生活復原模型,其中有遊牧民和帳篷,有土著人紡織駝毛的情景和茅屋用具等。
帕爾米拉廢墟是偉大的,它顯現了一個宮殿的富麗堂皇,它交融了東西方的藝術智慧,凝聚了古人對神靈的信仰和崇拜。宮殿、神廟、陵墓在這裡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廢墟是一個讓人滌盪心靈的好地方,它屹立在大地上,矗立在天際中,天地人神四靈在這裡融會貫通。
帕爾米拉以它偉大的廢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巴爾米拉城注定會消散在人們的視線中。人們跨過漫漫黃沙,就是為了憑弔這個城市滄桑歲月中遺留的古蹟。那不僅僅是石頭,也不僅僅是是圓柱,而是人類古老文明的家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