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泰島

帕泰島

帕泰島是肯亞拉穆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據當地人傳說,600年前一艘中國商船在拉穆附近海域觸礁沉沒,船上20多人為了求生,爬上了帕泰島,並來到了島上的上加村。在拉穆群島上,長期以來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中國水手的傳說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文化傳說,文物考古,

歷史沿革

據中國史書的明確記載,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先後訪問了亞洲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船隊沉沒地鄭和船隊沉沒地
,最遠到達非洲東岸赤道以南的麻林(今肯亞的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亞的蒙巴薩港)。。據當地人傳說,600年前一艘中國商船在拉穆附近海域觸礁沉沒,船上20多人為了求生,爬上了帕泰島,並來到了島上的上加村。上加村曾於14至16世紀繁榮一時,後來遭受葡萄牙殖民者入侵。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鄭和率領龐大的240多艘海船、2.74萬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每次都從蘇州劉家港出發,一共遠航了7次。最後一次在歸途中,鄭和於1433年4月初,在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澤科德逝世。
17世紀,上加村毀於部族爭鬥,遺憾的是,許多中國人在此定居的物證損毀殆盡。中國水手的後裔們遠走他鄉。有的遷至遙遠的非洲大陸,有的遷往距上加村10公里外的西尤村。在西尤村外有一處十分奇特的墓地。這個墓地和穆斯林的墓地差異很大。它沒有朝向西北方的麥加聖地,而是朝著東北方向的中國。它也沒有穆斯林墓地的石柱和阿拉伯銘文,取而代之的是鑲滿墓壁的美麗的中國瓷器。遺憾的是,墓壁上的瓷器大都被盜。

地理位置

帕泰島是拉穆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位於其南端的上加海域,是典型的環礁湖地貌。帕泰島有3個上加村,其中的老上加村據說是中國水手登入和最先居住的地方,雖然他們現在都移居西尤村,但還有一些可供考證的古墓群等。

人口

帕泰島人煙稀少,也不善言辭。島上莊稼地很少,島民主要是以出海打魚為生,但有資料說,該島上的居民曾經長期養蠶織絲,而這些技術很有可能源於中國水手,只不過幾十年前因為手藝失傳絲織業漸漸在當地消失。 當地還有人姓萬(Vae),不過幾年前搬離了帕泰島。在帕泰島,其被稱作“瓦上家”人,這是拉穆群島居民對中國水手後代的獨有稱呼,當地斯瓦希里語的意思是從上家來的人。當地歷史學家懷疑“上家”(Shanga)這個名字來源於中國的上海。
拉穆島穆罕穆德·謝家族拉穆島穆罕穆德·謝家族

文化

文化傳說

說起這次打撈沉船的合作計畫,專家說,還得推到幾年前。2005年,拉穆群島一位名叫謝里夫的女孩自稱自己是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所率領船隊船員的後裔,來到中國“尋根問祖”。拉穆群島周圍有鄭和沉船,一直是當地的一個傳說。傳說大約在600年前,一艘中國商船在拉穆群島附近的海域觸礁沉沒,幾十名水手逃生到岸上,在南端的上加村登入,後來遷至西尤村,並繁衍至今。雖然沒有文字記載或直接物證證明這些人的祖先是中國人,但他們仍堅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因為這是世代相傳的家訓。
鄭和從非洲帶來長頸鹿。鄭和從非洲帶來長頸鹿。
根據當地人傳說,中國商船在拉穆附近海域觸礁沉沒後,船上20多人為了求生,爬上了帕泰島,並來到了島上的上加村。上加村曾於14至16世紀繁榮一時,後來遭受葡萄牙殖民者入侵。17世紀,上加村毀於部族爭鬥,許多中國人在此定居的物證損毀殆盡。居民遠走他鄉。有的遷至非洲大陸,有的遷往距上加村10公里外的西尤村。在西尤村外有一處十分奇特的墓地。這個墓地和穆斯林的墓地差異很大。它沒有朝向西北方的麥加聖地,而是朝著東北方向的中國。它也沒有穆斯林墓地的石柱和阿拉伯銘文,取而代之的是鑲滿墓壁的美麗的中國瓷器。遺憾的是,墓壁上的瓷器大都被盜。

文物考古

2010年2月23日,為尋找當年鄭和沉船,中國第一次跨國考古,中、肯兩國專家將通過對肯亞拉穆群島地區水下及陸上文化遺存、遺址、遺物的考察、發掘,進一步破解中非古代文化交流、經貿往來的一些歷
從拉穆群島海域打撈起來的雙龍陶罐的照片從拉穆群島海域打撈起來的雙龍陶罐的照片
史疑團。本次考古合作項目為期三年。商務部將其作為重要援外項目,無償出資約2000萬元項目經費。此後,肯亞還將在拉穆群島為鄭和建立鄭和紀念碑。
2010年3月,在肯亞發現的中國古瓷的遺址共有40多處,拉穆地區是最重要的一個。這裡曾出
土中國9—10世紀的瓷器,這是迄今整個東非海岸發現的最早的中國瓷器。此外,這裡還曾發掘出大量16世紀、特別是17、18世紀的中國古瓷,其中絕大部分是青花瓷。當地自古以來也有在居室牆壁、墓穴四周飾以中國瓷器的風俗,用以表明主人的身份或地位。拉穆博物館也展覽有自12世紀以來各個時期的中國古瓷。 2000年以來,當地漁民多次從該海域打撈上來完好的古瓷器和陶罐,有些上面刻有漢字,有些印有龍的圖案,表明這些東西必定來自中國。肯方專家稱,不斷有如此完好的古代物件從該海域打撈上岸,說明一定有大型沉船在此。
20世紀90年代,美國女作家李露曄在為鄭和撰寫的傳記中敘述了自己在肯亞邂逅的傳奇:一個黑人告訴她,自己是中國人的子孫,是數百年前肯亞拉穆鎮帕泰島中國船遇難倖存者的後裔。1999年,美國《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沿著李露曄指引的方向,探訪了肯亞拉穆群島中的帕泰島,採訪了當地的中國人後裔。由於這位記者精通中文,對鄭和研究有極大興趣,他提出大膽猜想:這些自稱有中國血統的人,很可能是鄭和部下的後裔。
當時的《人民日報》前駐南非記者李新烽,看到紀思道的文章之後,就踏上西尤島,花三年時間進行採訪。他發現當地的中國人後裔家庭很勤勞,使用一種中國常見的鎖。還有人類學學者到那裡做過調查,從膚色等方面進行研究。當地曾有幾個撈龍蝦的人,從海底打撈出兩隻龍紋罐子,很多人覺得是中國陶瓷,後來被奈洛比的一位商人花了2000多先令買走。不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秦大樹教授說最新的研究發現,這個雙龍罐並非來自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