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講解古代希臘的政治文明,主要分述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希臘政治經濟的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希臘是如何傳承下來從古至今的不朽文化,將被一一揭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臘近現代史
- 島 嶼:3000多個
- 性 質:知識講解古代希臘的政治文明
- 面 積:131990平方公里
簡介,獨立前的希臘,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希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希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希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希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希臘,
簡介
希臘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的南端,西北及北部與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接壤,東北與土耳其為鄰,東、南、西三面環海。全境有島嶼3000多個。面積131990平方公里,其中島嶼面積 2.4萬平方公里。人口 970萬(1981),其中98%是希臘人,其他為斯拉夫-馬其頓人、土耳其人等。居民多信奉東正教。通用語言為希臘語,首都雅典。
獨立前的希臘
希臘是歐洲文明古國。公元前2000~前1400年,克里特島上存在過米諾斯文化。約公元前1400年開始邁錫尼文化時期。約公元前1200年烏利安人入侵,開始進入黑暗時期。公元前750年形成希臘各城邦的鬆散聯合。公元前338年被馬其頓占領。公元前146年被羅馬帝國占領,後被拜占廷帝國征服(見古代希臘)。自公元1460年起,奧斯曼帝國統治希臘近 400年。18世紀下半葉,希臘的貿易、海運業和手工業獲得發展,但受奧斯曼軍事封建制度的嚴重束縛。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18世紀末,希臘資產階級進行過武裝起義的嘗試,但遭失敗。1821年在友誼社的組織和發動下,希臘爆發大規模武裝起義。經過1821~1829年的希臘獨立戰爭,1830年希臘正式獨立,實行君主制,稱希臘王國。但領土尚不完整。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希臘
1831年親俄的希臘總統I.A.卡波迪斯特里亞斯遭暗殺。1832年5月,根據英、法、俄3國的協定,巴伐利亞國王的次子奧托任希臘國王,稱奧托一世(1832~1862在位)。1843年 9月雅典發生兵變,國王被迫撤換巴伐利亞籍的部長並應允制憲。由於經濟惡化、民族主義和民主情緒不斷增長,1862年 2月納夫普利亞和其他各地駐軍起義,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0月22日雅典駐軍起義,廢黜國王,成立臨時政府。24日奧托乘英國軍艦逃離希臘。1863年10月丹麥國王的次子喬治一世(1863~1913在位)任希臘新國王。為表示"親善",英國將其統治下的伊奧尼亞群島歸還希臘。1881年色薩利亞和伊庇魯斯的大部分地區相繼併入希臘版圖。1897年爆發希土戰爭,希臘戰敗,向土耳其賠款 400萬里拉。19世紀下半葉,希臘開始鋪設鐵路,開掘科林斯地峽運河。但由於大量借債和進口輕工業品,外債達 7億多德拉克馬,政府無力償還,被迫宣布國家破產。1898年英、法、奧匈、德、俄等國組成國際金融委員會,對希臘財政收支實行監督。1910年自由黨人E.維尼澤洛斯在青年軍官組成的軍人協會的支持下執政。修改憲法,進行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並與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建立了巴爾幹同盟。1912年巴爾幹同盟國對土耳其宣戰,開始巴爾幹戰爭。戰後,希臘擴大了領土,克里特、馬其頓以及大部分色雷斯和愛琴海的諸島嶼,相繼併入希臘版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希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首相維尼澤洛斯主張希臘加入協約國一方;國王康斯坦丁(1913~1917,1920~1922在位)反對,主張保持中立。1915年維尼澤洛斯被國王免職,在英法等國支持下,於1916年10月在薩洛尼卡另立政府與雅典抗衡。1917年 6月康斯坦丁在協約國的脅逼下離開希臘,由次子亞歷山大繼位。維尼澤洛斯任統一後的希臘政府首相,並加入協約國向同盟國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希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希臘政府參加對蘇武裝干涉,1919年 5月又出兵侵占土耳其的士麥拿,挑起了第2次希土戰爭。戰爭加劇了希臘的政治危機。1920年10月25日,希臘國王亞歷山大暴卒,康斯坦丁復位。但協約國拒絕承認,並停止對希臘的財政援助。1922年 9月27日康斯坦丁國王被迫傳位給他的長子喬治二世(1922~1924,1935~1947在位)。由11名軍官組成的革命軍事法庭處決了6名國王的軍政要人。希臘本國內部發生了共和黨人與保皇派人民黨之間的鬥爭。這場鬥爭使繼位不久的喬治二世國王於1923年12月被迫離開希臘。1924年經公民投票,希臘廢除君主立憲制,宣布為共和國。1928年維尼澤洛斯出任共和國總理,先後與義大利、南斯拉夫簽訂友好條約,並與土耳其改善了關係。在資本主義經濟總危機的衝擊下,希臘經濟惡化,國債累累,1935年保皇黨上台,取消共和制,實現君主復辟。1936年,I.梅塔克薩斯將軍發動政變,建立獨裁政權,取締各政黨的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希臘
1940年10月28日法西斯義大利進攻希臘。希臘軍民奮起抵抗,在品都斯-伊庇魯斯戰役中大敗敵軍,轉入反攻,與英國一起把義大利軍趕出希臘。1941年 1月英希達成軍事合作協定,英軍進入希臘。4月6日德軍入侵,英希聯軍潰敗。6月1日德軍占領希臘全境。希臘國王和政府流亡國外。在國內希臘共產黨開展抵抗運動(見彩圖)。於同年9月和12月先後組建了民族解放陣線和民族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民族人民解放軍共殲敵 3.7萬多人,牽制30萬敵軍,配合了其他戰場的盟軍。同時民主力量有了重大發展,1944年秋,民族解放陣線成員達 160多萬,民族人民解放軍達7萬多人。解放了絕大部分國土,建立臨時人民政權──民族解放政治委員會。1944年 8月,希臘共產黨和民族解放陣線參加政府。同年10月德軍撤出希臘時,英軍在希臘登入,流亡政府返回雅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希臘
1944年12月民族人民解放軍與英軍、政府軍在雅典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1945年1月12日雙方簽訂停火協定。2月,根據《瓦爾基扎協定》,民族人民解放軍宣布解散。希臘共產黨的妥協未能帶來和平,1946年爆發內戰。1949年10月希共在內戰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希臘大資產階級掌權,對外投靠美英,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內實行白色恐怖,鎮壓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1967年4月軍人發動政變,建立獨裁政府。1973年廢黜國王,確立共和制。1974年 7月軍政府垮台。同年11月舉行議會選舉,新民主黨獲勝並執政。1981年10月議會選舉後,由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執政。1982年以來,希臘政府進行了一些社會改革,如允許內戰後流亡國外的難民回國,確立18歲公民權,等等。1985年議會選舉,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再次獲勝。1985年3月29日C.薩采塔基斯當選總統。1972年6月5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