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與20世紀德國

希特勒與20世紀德國

本書所集納的有關德國1918年至1945年歷史的文章對從納粹專制統治建立、第三帝國危機再到崩潰這條道路上的重要節點進行了探討。同時,本書藉助示範性的事例對抵抗希特勒的運動及其內政外交目標進行了描述,同時也將納粹統治體系可能的歷史替代品是什麼納入了考慮。

基本介紹

  • 書名:希特勒與20世紀德國
  • ISBN:978-7-5097-4417-8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德)莫姆森著;趙漣譯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06
ISBN: 978-7-5097-4417-8
頁數:400頁
價格:49.00元

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以魏瑪共和國解體和1933年納粹攫取權力為題,魏瑪帝國憲法的缺陷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這一議會制度的失敗,對1948/1949年《基本法》通過時議會理事會從中吸取了哪些教訓進行了探討。第二部分對希特勒在國家社會主義統治體系中的地位以及政權成立的最初幾年德國公眾對其政策支持度的日益提高進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著手探討的是第三帝國的日漸解體。
作者指出,當代史出版方面存在一股浪潮,它們宣傳一種對納粹統治的新的整體詮釋方式,其出發點是將希特勒獨裁政治和德國民眾共同體(Volksgemeinschaft)一分為二。正是鑒於這一點,本書所刊登的文章旨在將阿道夫·希特勒的作用納入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並突出強調了使納粹專制和由它所啟動的武力與恐怖升級成為可能的結構性因素。
作者漢斯·莫姆森(Hans Mommsen),1930年生於德國馬爾堡,1968年起在波鴻魯爾大學擔任近代史教席教授,曾在普林斯頓、哈佛、伯克利、耶路撒冷和華盛頓等地作訪問研究。他是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和奧地利科學院的成員,1998年獲頒卡爾·馮·奧西茨基當代史與政治獎。
漢斯·莫姆森這位德國重要的當代史學家信心十足並很有把握地破譯了民主、專制與抵抗相交織的德國歷史的核心要素。
存在將希特勒獨裁統治和德國民眾共同體一分為二的浪潮,而漢斯·莫姆森旨在將阿道夫·希特勒的作用納入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同時,突出強調了使納粹專制及其所啟動的武力與恐怖升級成為可能的結構性因素。

作者簡介

漢斯·莫姆森(Hans Mommsen),1930年生於德國馬爾堡,自1968年起在波鴻魯爾大學擔任近代史教席教授,1996年退休,曾作為訪問學者在普林斯頓、哈佛、伯克利、耶路撒冷和華盛頓等地從事研究。漢斯·莫姆森是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和奧地利科學院的成員,並於1998年獲頒卡爾·馮·奧西茨基當代史與政治獎。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從魏瑪到第三帝國
第1章 從魏瑪共和國到國家社會主義元首國家
第2章 1918年11月9日:首個德意志共和國的機遇與失敗
第3章 1948/1949年議會委員會建立民主制度時從魏瑪共和國吸取的教訓
第4章 國家社會主義攫取權力:革命還是反革命
第二部分 希特勒崛起和權力壟斷
第5章 阿道夫·希特勒和1919年至1933年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崛起
第6章 法西斯政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
第7章 希特勒和政治的毀滅
第8章 雙重性格:塞巴斯蒂安·哈夫納早期對希特勒的詮釋
第9章 希特勒、德國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0章 民眾共同體的神話——資產階級國家的瓦解
第三部分 第三帝國的危機與崩潰
第11章 國家社會主義暴力體系中道德層面的缺失
第12章 第三帝國的瓦解
第13章 走向“最終解決”的轉折點:國家社會主義對猶太人迫害的升級
第四部分 第三帝國抵抗運動
第14章 德國抵抗希特勒運動——總結
第15章 克勞斯·申克·馮·施陶芬貝格伯爵和德國希特勒反對派
第16章 卡爾·弗里德里希·格德勒在1944年七二〇運動中的地位
第17章 德國抵抗希特勒運動計畫中德國和歐洲的未來
第18章 “克萊騷”圈的外交構想
第19章 “紅色樂團”和德國抵抗運動
第20章 漢斯·羅特費爾斯:連線不同時期的歷史學家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