帊

pà 形聲。字從巾,音從巴。本義為覆蓋用的布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帊
  • 拼音:pà  
  • 釋義:本義為覆蓋用的布帛
  • 出處:《說文新附》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形聲。字從巾,從巴,巴亦聲。“巴”意為“附著”、“黏著”、“匍匐”。“巾”指布帛。“巾”與巴聯合起來表示“附著在物體上的布帛”。本義:覆蓋用的布帛。覆巾。蓋頭駝淋店達。
〈名〉
兩幅寬的帛 [silks in double width]
帊,帛三幅曰帊。——《說文新附》。鄭珍新附考:“三者雄獄鞏二之誤”。
頭巾 [scarf;kerchief]。如:帊頭(幞頭)
巾帕 [handkerchief]
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三國舟辣希志·魏雄迎笑腿志》
道士所披之衣 [Taoist priest’循龍s robe]
見其散發被黃巾帊。——《南史·隱逸傳上》
覆蓋物品的巾 [a piece of cloth(used as a cover)]
以黃紋帊蔽之。——《太平廣記夜詢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駕切,音怕。《說文》帛二幅曰帊。《廣韻》幞也。《通俗文》帛三幅曰帊。帊,衣襆也。
《廣雅》帳也。
又淚歸喇《集韻》披巴切,音葩。殘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