裷

裷的拼音: yuān 注音: ㄩㄢ

繁體字:裷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簡體部首:衤 裷的部首筆畫:5 總筆畫:13

筆順:捺折豎撇捺捺撇橫橫撇捺折折

五筆86:PUUB

五筆98:PUUB

五行:木

UniCode:U+88F7

四角號碼:39212

倉頡:LFQU

GBK編碼:D172

規範漢字編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裷
  • 拼音:yuān
  • 注音:yuān ㄩㄢˉ
  • 釋義:頭巾
  • GBK編碼:D172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漢語字典,古籍解釋,音韻參考,字源字形,

基本解釋

yuānㄩㄢˉ
◎ 古代指覆蓋東西的巾帕:“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yuān
〈名〉
頭巾 [scarf]。

漢語字典

[①][yuān]
[《廣韻》於袁切,平元,影。]
[《廣韻》去阮切,上阮,溪。]
頭巾。《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鳥驚而不射也。”王先慎集解:“《方言》:'襎裷謂之幭。'郭註:'即帊幞也。'”一說指拴在箭上的生絲繩。梁啟雄解:“太田方曰:'裷者,弓繳轉卷之繩索也。'”
[②][gǔn]
[《字彙》古本切]
同“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𠀤於袁切,音鴛。《揚子·方言》襎裷謂之幭。《郭注》卽帊幞也。《韓非子·外儲說左篇》衞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焉。
又《廣韻》去阮切,音綣。《類篇》委遠切,音宛。窘遠切,音圈。義𠀤同。
又讀作袞。《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楊倞注》裷與袞同。

音韻參考

[廣 韻]:於袁切,上平22元,yuān,山合三平元影
[平水韻]:上聲十三阮
[粵 語]:gwan2jyun1

字源字形

字源圖片字源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