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布魯日位於沿海圩田(polder)與內陸沙地的交界處,海拔相當低,大約只高出海平面7.5米。其歷史城區的範圍由城牆劃定。城牆始建於1297年,並在17世紀初建起了一系列棱堡(bastion)。城牆長6800米,圍起了410公頃的區域。1275年起的規劃直到18世紀仍能適合城市發展,但在1782年至1784年間,一些防禦工事被拆除。在19世紀,城牆被改成散步場所,四座城門與一座防禦塔(defence tower)留了下來。城市核心部分的發展主要圍繞兩個中心:其一是伯爵城堡(Burg of the counts),一個16公頃的四方小島;其二是舊堡鎮(Old Burg)的商人住宅區。舊堡鎮是12世紀時該城最初的發展中心。以前城牆的走向可由城內運河來看出。
以前標誌建築是聖多納廷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int-Donatien,毀於1799年)和公爵住宅,後來是聖巴西勒雙禮拜堂(The double chapel of Saint Basile)。伯格廣場多年來一直象徵市政當局和宗教聯合,也是一些公共機構的所在地。大廣場有大會堂、鐘樓,象徵城市自治。城市中心大多是富貴人家居住,外圍大多數是勞動者。
(The church of Saint-Sauveur)最初的記載是在988年,在13世紀初以法國哥德式風格被重建。在1834年,聖救世主教堂成為了布魯日的總教堂。
聖母教堂
(The church of Notre Dame)在1089年時是教區教堂,它的尖塔有120米高,是全歐洲最高的鐘樓。它保存著完全系列的金羊毛勳章(the Order of the Golden Fleece)的徽章。
聖安妮教堂
(The churche of Sainte-Anne)和聖瓦布魯教堂(The churche of Sainte-Walburge)是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典範。
聖馬德蓮教堂
(The church of Sainte-Madeleine,1851-53)是哥德式復興的主要建築。
耶路撒冷禮拜堂
(The Jerusalem Chapel)建於耶路撒冷的朝聖之後(1471-72),參考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Saint Sepulchre)。聖巴西勒雙禮拜堂,或稱聖血禮拜堂(the Chapel of the Holy Blood)建於12世紀中期,禮拜堂下部還保持著羅馬式的內部,上部在19世紀被重建。
鄧恩修道院
著名修道院有的鄧恩修道院(Abbey of Dunes),由西多會修士建於1628-42年。教堂是18世紀末期的古典式。耶穌會修道院(Convent of the Jesuits)有兩條建於17世紀的走廊,在耶穌會被鎮壓時期用作學校。葡萄園皇家修女院(Béguinage Princier de la Vigne)建於13世紀,其名意指法國國王腓力四世(Philippe le Bel)。建築主要是中世紀的,帶有晚期哥德式風格和17世紀的變化,自1927年起由本篤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