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姆分類學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特沃斯基(Tversky)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也作前景理論)是決策論的期望理論之一,認為個人基於參考點位置的不同,會有不同的風險態度。利用展望理論可以對對風險與報酬的關係進行實證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魯姆分類學
  • 學術人物:丹尼爾·卡內曼和特沃斯基
簡介,態度範疇,技巧範疇,認知範疇,參看,參考,

簡介

此理論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成果之一,1970年代,對這一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將來自心理研究領域的綜合洞察力套用在了經濟學當中,尤其是在不確定情況下的人為判斷和決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針對長期以來沿用的理性人假設,從實證研究出發,從人的心理特質、行為特徵揭示影響選擇行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

態度範疇

“態度範疇”描述人們在情感方面的反應方式、以及他們感受其他生物的苦痛與快樂的能力。態度方面的目標通常針對於態度、情感及感受方面的覺醒與成長。
態度範疇內的過程從低至高可分為五個層次:
接受(Receiving):是態度範疇內最低層次的過程,學生只是被動的要求專注。若連這一層次也不能達到的話,可以說根本毫無學習可言。
反應(Responding):在這層次,學生不單只對於刺激作出反應,更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評價(Valuing):學生可對一件物件、一個現象或一份信息給予評價。
組織(Organizing):學生把不同的價值、信息及意念擺在一起,並利用他們本身的schema來將他們容納在一起。比較、關聯和引申所學過的內容。
內化(Characterizing):學生參試尋找心靈的最終歸宿和人生的根本意義.

技巧範疇

“技巧範疇”描述人們在真實的使用一件工具或儀器,例如捶子的能力。技巧範疇的目的通常專注於改變及行為與技巧的開發。布盧姆及他的同工並未有就此範疇提出過細目,但此後有不少教育家都嘗試提出他們認為技巧範疇應有的細目[2]。

認知範疇

知識
理解
分析
綜合
評價

參看

教育心理學
教育技術
通達學習
體育 (en:Physical education?)
en:David Krathwohl

參考

1^ 菖蒲,(1994年),《我在國小的日子裡》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pp. 201-207; B. S. Bloom (Ed.) Susan Fauer Company, Inc. 19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