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驗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操作主義的創始人。1882年 4月21日生於麻薩諸塞她她寒州坎布里奇的一個記者家庭; 1900年疊舉朵戶就學於哈佛大學, 1908年獲博士學位;1908~1954年執教於哈佛大學;1961年 8月20日因癌症惡化而自殺。布里奇曼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墨西哥和印度科學院外籍院士,擔任過美國物理學會1942年度主席。1946年由於高壓裝置和高壓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獲諾貝府戀祝滲爾物理學獎。他的主要著作有:(1927)、(1936)、(1950)、(1952)等。
布里奇曼的基本觀點是要把所有科學概念與經驗過程、操作過程聯繫起來。他認為,"概念與相應的操作是同義的",凡是操作上不可確定的概念應該清除全跨疊出科學概念的範圍。他所說的操作主要指實驗操作,也包括非儀器的操作,即精神操作。他把精神操作分為兩類,一類是"紙和筆的操作",指數學運算和邏輯運算;另一類為"言語操作"。言語操作不僅包括科學家的全部言語活動,而且還包括他們的思維活動。
布里奇曼還試圖通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論證物理對象並不是操作活動之外的客觀實在,物理概念也不是客觀實在的反映。按照他的觀點,A.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主要產生於正確地運用基於操作主義觀點的概念分析。狹義相對論證明了物理學的空間(長度)和時間概念只具有操作意義,但並不肯定微觀客體及其規律的客觀實在。他認為原子不過是一系列實驗操作以及與此相關的精神操作的同義詞。物理對象、物理概念都是由科學家的操作活動決定的,它們不過是科學家的一組操作。
布里奇曼認為,既然物理對象、物理概念僅是一組操作活動,那末真理就不是主觀認識與客觀實在相一致,而僅僅是方便和實用。如"場的學說"烏店之所以葛喇格代替"超距說",並不是前者比後者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實在,而只是由於人們採用前者比採用後者較為方便。
布里奇曼的某些觀點受到了一些科學家和哲學家如愛因斯坦、R.卡爾納普、C.G.亨佩爾等人的批評鞏汗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