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特綜合徵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以腔口周圍、四肢末端之皮炎、腹瀉、禿髮為其臨床特徵。
基本介紹
- 別稱:腸病性肢端皮炎;腸病性肢皮炎;腸源性肢端皮炎綜合徵;
- 中醫病名:布蘭特綜合徵
- 英文名稱: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 英文別名: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syndrome;
- 多發群體:嬰兒
- 常見病因: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
- 常見症狀:腔口周圍、四肢末端之皮炎、腹瀉、禿髮
概述,疾病名稱,英文名稱,別名,分類,ICD號,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布蘭特綜合徵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診斷,鑑別診斷,布蘭特綜合徵的治療,預後,預防,相關藥品,
概述
本病常於1歲左右開始發病,鋅治療有效,嚴重病例不治可致死亡。本病於1943年首先由Danbolt和Closs描述,此後國內外有許多報導。
疾病名稱
布蘭特綜合徵
英文名稱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別名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syndrome;Brandt綜合徵;Danbolt-Closs綜合徵;布蘭特氏綜合徵;腸病性肢端皮炎;腸病性肢皮炎;腸源性肢端皮炎綜合徵;當-克二氏綜合徵;非典型性連續性肢端皮炎;慢性腸源性肢端皮炎
分類
皮膚科 > 營養及代謝障礙性皮膚病
ICD號
E90*
流行病學
布蘭特綜合徵主要發生於嬰兒期,男女發病率相近,尤其在斷奶前後發病率最高。
病因
布蘭特綜合徵的病因學說曾有多種推測,如腸道吸收功能紊亂,基本胺基酸吸收不良導致蛋白質和脂肪代謝障礙,母乳中缺乏一種未知因子,色氨酸代謝異常產生對皮膚和腸道上皮有毒性作用的代謝產物,系統性白念珠菌感染等,均因缺乏足夠證據而被否定。部分患者有明顯家族史,雙親為近親者發病率高,認為本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現認為本病為一遺傳性鋅缺乏病,存在胃腸道鋅吸收障礙。究其原因是腸道中一種胰腺分泌的鋅結合因子(可能是前列腺素E2)水平不足所致。
發病機制
鋅是很多酶的重要因子,其含量、活性降低,導致一系列臨床表現。給予口服鋅劑治療,療效顯著,生命得以挽救。
布蘭特綜合徵的臨床表現
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見於出生後1歲內的幼嬰,斷奶前後發病率最高,為慢性多形性皮炎表現,皮損初起為小皰,皰液初透明,以後因繼發細菌或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感染而混濁,皮損互相融合結痂,形成不同大小斑片,周圍繞以紅暈,有的皮損呈銀屑病樣或苔蘚樣外觀。水皰尼氏征陰性。病變部位主要在腔口周圍(口腔、眼周、鼻孔、肛周、會陰、生殖器等)、肢端(手指、足趾、足跟)及四肢摩擦部位(肘關節、膝蓋)。在所有病例均可見脫髮現象發生,一般於皮疹出現前開始,先是受機械刺激的頭後,然後是頭的兩側。頭髮瀰漫性稀少,細軟無光澤。眉毛、睫毛也可脫落。胃腸道症狀以腹瀉為主,排出酸臭的水樣便,但約10%的病人無腸道症狀。多數患者出現指甲變形、萎縮和脫落、甲溝炎等。嚴重者出現口角糜爛、口腔炎、結合膜炎、鼻炎、畏光、角膜混濁。皮疹惡化時有精神不佳、易怒、面部傾斜、低頭、智力障礙。
病程呈波動性,有的在青春發育期症狀改善,妊娠期加劇,當分娩或流產後則症狀又可消失,可能是由於食物中含鋅量的變化,以及當機體在生長發育期、妊娠期或感染性疾病時所需鋅量的改變所致。在較嚴重的病例,身體生長和性成熟障礙,並伴精神壓抑,可出現喪失人格,嚴重病例不治可致死亡。
實驗室檢查
血清鋅水平降低(正常值9.18~19.89μmol/L);毛髮、指甲、皮膚和尿鋅濃度因正常變動範圍大,故不可靠。鹼性磷酸酶是含鋅金屬酶,隨血鋅缺乏而降低,當肝功能正常,低鹼性磷酸酶活性伴低血鋅可作為鋅缺乏佐證。其它有皮膚黏膜損害處、尿和糞中檢出白念珠菌、貧血、低蛋白和低白蛋白血症、脂肪痢等。
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皮膚活檢無特異性,呈現亞急性皮炎組織病理改變,伴表皮細胞間海綿狀水腫、表皮內水皰,有時可見角化過度或角化不全及角質層肥厚,真皮上部及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和組織炎性浸潤,Loembeck等進行空腸活檢,顯示腸道嗜酸性粒細胞的超微結構有損害。
診斷
根據發病部位,瀰漫性禿髮,經常性腹瀉和加重時特有的精神狀態,即可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布蘭特綜合徵常需與念珠菌病、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和嚴重營養不良相鑑別。血漿鋅值測定有重要價值。
泛發性皮膚念珠菌病類似本病,而本病大多又繼發念珠菌感染,應予鑑別,但前者發生於肥胖或腹瀉的嬰兒,皮疹多布於頸、腋、腹股溝等皺摺處或軀幹等部位;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皮損位於易受外傷部位,水皰尼氏征陽性;連續性肢端皮炎常先有局部外傷史,皮疹始於手指遠端,長期限於一個或幾個手指;銀屑病損害是頭部和四肢伸側紅斑鱗屑,刮屑試驗陽性;另外應與各種獲得性或條件性鋅缺乏進行鑑別。
布蘭特綜合徵的治療
一般支持療法包括人乳餵養,母乳中含低分子鋅結合配體,能增加鋅的吸收;補充維生素;補充水、電解質和輸血。
二碘羥基喹啉結構與吡啶羧酸相似,能增加鋅的吸及其生物利用率,成人劑量每日200~300mg,分3次服,小兒劑量每次10~15mg/kg,一日3次,待症狀改善後逐步減量,並注意藥物副作用。
硫酸鋅內服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成人0.2g,3次/d;4個月以上兒童用50mg,一日3次,4個月以下減半。治療後臨床症狀可迅速而完全緩解,首先精神和食慾改善,其次腹瀉得到控制,皮損1周左右可消退,3~4周治癒,2個月後停藥。應根據病情及緩解程度逐步減量,並及時停藥,防止過量長期套用而出現毒副作用。葡萄糖酸酸鋅、檸檬酸鋅亦可服用。局部按亞急性皮炎對症處理。
預後
病程呈波動性,有的在青春發育期症狀改善,妊娠期加劇,當分娩或流產後則症狀又可消失,在較嚴重的病例,身體生長和性成熟障礙,並伴精神壓抑,可出現喪失人格,嚴重病例不治可致死亡。
預防
應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防止和控制局部及全身繼發性細菌或真菌感染。
相關藥品
硫酸鋅、葡萄糖、葡萄糖酸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