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刺尾鯛

布氏刺尾鯛

布氏刺尾鯛(學名:Acanthurus blochii),又名環尾倒吊、粗皮仔,為刺尾鯛科刺尾魚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布氏刺尾鯛
  • 拉丁學名:Acanthurus blochii
  • 別稱:環尾倒吊、粗皮仔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條鰭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刺尾魚亞目
  • :刺尾鯛科
  • :刺尾魚屬
  • :布氏刺尾鯛
  •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區
概況,分布,特徵,生態,漁業利用,

概況

命名者:Valenciennes, 1835
俗名:環尾倒吊、粗皮仔 。
英文俗名:
Ringtail Surgeon;
Ringtail surgeonfish;
Whitetail lancet;
Tailring surgeonfish;
Tailring surgeon;
Blue-banded pualu是否有毒魚類:否
經濟型魚類: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同種異名:
Acanthurus bleekeri,
Acanthurus mata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夏威夷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至羅得豪島。台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南部、綠島、蘭嶼及小琉球等。

特徵

布氏刺尾鯛,又名環尾倒吊、粗皮仔,最大長度為45厘米,為刺尾鯛科刺尾魚屬下的一個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棲息於淺海礁區,棲息深度一般在12米以內。以藻類為食。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隨著成長,上下葉逐漸延長。體色一致為藍灰色,體側具有許多由暗黃褐色的小點所組成不規則的波浪狀縱線;頭部散布窄的且是不規則的黃褐色和藍色蠕蟲狀紋;臨近眼睛後方具有1個與眼約略等大之黃色斑塊。背鰭及臀鰭的鰭膜各具8-9條細藍縱線及橘黃縱帶;胸鰭一致為黃褐色至暗褐色;尾鰭一致為暗褐色,除了在基部有一白色橫帶;尾柄棘溝藍黑色。此魚種常被誤鑒為黑刺尾鯛(Acanthurus mata)。

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外側、近潮池之礁區或礁砂溷合區,棲息深度一般在12公尺以內,通常會形成一小群體或一大族群的方式出現。以攝取被沙土覆蓋的附著藻類為食,這種攝取一般沙子成分的行為,可能是要在薄的胃壁里幫助磨碎海藻等食物。此外也以硅藻或有機碎屑為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一支釣、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