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墟街

布墟街位於福建石獅市鳳里街道辦事處新華與龍華分界處,南北走向,南連新華路,北接鳳儀街,長約156米,寬約3米。據傳,古時“東京大道”經此處通往館頂。清都督施韜在石獅設立5個墟。其中,“布墟”就設在此處。商販們從福州等地購運布匹、茶枯(舊時一種洗滌用品)、針頭線腦等物品在此銷售。織布、染布、打棉被的作坊店鋪也都集中在這裡。後來,改建成街,因此稱為“布墟街”。現在,該街與鳳儀街合稱為“布墟巷”。

布墟街為鳳里庵通向新華路的主要幹道,是石獅最早銷售布料的商業街,在石獅布料市場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布墟街
  • 地理位置:福建省石獅市鳳里街道辦事處新華與龍華分界處
  • 占地面積:長約156米,寬約3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0
  • 著名景點:“布墟”
  • 歷史意義:清在石獅設立的5個墟之一
石獅鳳里庵建於隋代,庵前有石獅沿海通往泉州的官路,石獅也因庵前的石獅子得名。明朝,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石獅的商業活動有了較大發展。石獅貿易市場從鳳里庵一帶向四周拓展。清初乾隆年問,開放海禁,蚶江、永寧港被闢為對台貿易港,沿海的繁榮促進了石獅商貿活動的發展,鳳里庵遂成為石獅通往泉州、福州的起點,從觀音亭前的石獅子出發,經泉州再往福州採購貨物。同時,憑藉不遠處浦內港的優勢,這裡成為舶來品的首選市場,當地居民抓住石獅商業貿易迅速發展的機遇,不少人棄農從商,做起小買賣。他們起初經營些小商品,如福州絲線等,後來更多人則以販賣布料為主,布料成為當時的熱銷貨,布墟街由此得名。
隨著生意的逐步起色,周圍農村小販紛紛來此選購、販賣,成為當時商品集散地,繼而出現了典當等行業,台灣貨也紛紛跟著進入市場,從而形成為一規模頗大的集市,其充足的貨源,大都來自福州與台灣,故而生意盛極一時。後因一階段瘟疫流行,市場冷淡,商機逐漸衰退。清末,石獅磨內(今屬石獅後花)巨商蔡友盆(時稱磨內盆),在現布墟街周圍購置了大片土地,建造了當時稱之為泉南最大的三進老屋,同時以其購置的土地聯合蓮塘人蔡芳痦及其族人建設了現布墟街大片店鋪房屋,開設布店、棉絮店、染布店、肥皂店等加工行業。蔡友盆還利用其大部份生意在福州寧德一帶的優勢,大量從福州等地販運貨物批發,因此吸引了更多人在布墟街經商,形成了石獅重要的布料及輔料的集散市場。蔡芳痦因善於經營而成為布墟街一帶的著名商人,被尊稱為“布墟街痦”。布墟街再度中興。直至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中期,這裡仍然是石獅布料和服裝的重要集散地。後來由於石獅城區不斷擴大,布料市場拓展外移,但布墟街的名稱,仍延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