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招

市招

市招,指商店招牌和招徠顧客的幌子等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招
  • 拼音:shì zhāo
  • 注音:ㄕㄧˋ ㄓㄠ
  • 出處:《帝京歲時紀勝·賞菊》
詞語解釋,歷史演變,

詞語解釋

1、招貼。
清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賞菊》:酒壚茶設,亦多栽黃菊,於街巷貼市招曰:“某館肆新堆菊花山可觀。”
2、指商店招牌和招徠顧客的幌子等物。
鄭振鐸 《海燕·黃昏的觀前街》:燈光耀耀煌煌的,銅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頭上,一舉手便可觸到了幾塊。
胡也頻《光明在我們前面》:晨風也吹來了,鼓動著欲明的天色,震動著飄搖的市招,發出微微的低音的歌唱。

歷史演變

市招,往白里講就是手寫的商鋪招牌。讀中國古畫,畫面上凡有店肆的地方,常有“茶”字、“酒”字;讀古典文學著作,那上面就更多了,什麼快活林、紫極閣、明鏡軒、鴻錦坊。市招的起源恐怕很難考證,很可能有商鋪就有了市招,總之源遠流長。開鋪子的人都需要招牌,不需要的是遊走街巷的小販。寫市招跟時代有關,如果像《清明上河圖》上那樣,太平盛世,商業就會發達,商鋪一多,有一手好字的人自然就會得更多潤格。反之,若飢日連年,兵荒馬亂,店鋪自會蕭條,店鋪休業還要市招做什麼?
市招雖說都是目的性很強的字,單刀直入,某某店、某某鋪,但若要心平氣和地仔細看看,其實都是些好字,都是書家賣完氣力才出手的,真草隸行,歐柳顏米,各體味道都有。我小時候住在上海,最喜歡走南京路,走一趟,可以揀回很多字,回來練練,這樣可以省下買字帖的錢。
名人手跡,是求者最看重的。官越大越好,一來可以借名,二來給人此店與某大官相連的印象,無形之中起了保護傘的作用。舉個例子,比如蔣介石給某澡堂寫個招牌,誰還敢小視這個澡堂呢?當然,蔣介石沒有寫過招牌。大書家也是極受人青睞的。如民國初期,大書家沈曾植應求寫“寶記照相館”,這一寫抵過數月俸銀,於是,一些前清遺老都寫,像光緒的老師陳寶琛、狀元陸潤癢、翰林汪洵等都寫,誰不知錢好?寫多了甚至不顧士大夫的體面。像陸潤癢就寫過不少醬菜鋪的名字,至於汪洵就寫得更多了,早年聽我爺爺開玩笑:他就差大蔥攤沒寫了。
求市招的人也不是見名人名家就往前上,除了字好外,人也要好,你想誰願意找貪官、漢奸、賣國賊做自家門面?除了“政治”上沒問題,有時書家的名字也很重要,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一個鄧姓的書法家很有名,可是很少有人找他,為什麼?因為他叫“糞翁”,自家的金字招牌上刻個燙金的“糞”字總不好看。後來,他改名了,叫鄧散木。早歲,我有一個遠房長輩開了一家工廠,有人建議請林散之寫廠牌,他思考再三,沒同意。問他才說:我開廠最重要是合心聚力,可每天所有的人一進廠都要讀“散之”。
好的市招能給商鋪增添光彩,甚至看後令人肅然起敬,像沙孟海的“華東大廈”,像劉海老的“金陵飯店”,像林散之的“亨德利鐘錶店”,皆是功力非凡,過目難忘,各具況味。說到“亨德利”,林散老為這三個字還口占過打油詩——知我識字索我字,我字哪能比我詩。握筆直書外國名,不在競說煩文辭。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用書法的方式書寫的市招漸漸少了,要什麼字型什麼樣式,直接從電腦里取就可以了,再佐以各種材料、燈光,真是琳琅滿目,異彩紛呈。誰能想到,這千年傳承的手寫市招,會失落在我們這個時代?其實,時代就是這樣,每做出一次飛奔,一次跨躍,都會有很多東西從我們思想的書架上下架,並且會封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